
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主办,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承办,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协办的“2025年中药机制与质量高级研修班”,于今(27)日在澳大举行开班仪式。研修班旨在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与国际拓展。
澳门特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谢永强在开班仪式上表示,研修班的举办充分展现了澳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坚定决心。是次研修班汇聚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共同交流中药科研、质量控制与产业化的最新成果。澳门依托科研技术优势,积极促进中医药在国际舞台的交流与合作,致力推动中药的全球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平台,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注入新动力。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港澳台处处长管海波强调,在成功举办十一届研修班的基础上,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共同谋划、精心设计,通过进一步拓宽主题领域、丰富课程设计、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加强产学研联动途径,致力将研修班打造为内地、澳门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葡语系国家间中医药领域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共享、建言献策、互联互通的开放式平台。他期望学员能做中医药科技合作的参与者、中医药创新的先锋者和中医药国际化的传播者,通过搭建中医药产学研合作国际网络,共同制订技术标准、培养顶尖人才、共享科研成果。
澳大副校长葛伟指出,澳大近年在教育、科研和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在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方面,已建立了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坚实基础。是次研修班紧扣中药发展新趋势,内容涵盖中药作用机制、前沿技术应用和国际合作战略,旨在促使学员全面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他亦期望学员在交流中不仅提升专业水准,也能开拓合作新局,共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处长李苏宁发表了“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的管理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
是次研修班共招收48名学员。除来自内地、澳门、东南亚地区的学员外,研修班更首次招收来自巴西和葡萄牙的学员。师资方面,除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资深导师外,还特邀澳门特区政府药物监督管理局专家、美国加州大学知名学者等。课程设置兼具深度与广度,不仅系统讲授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创新应用,还重点解析中药在全球主要市场的注册监管政策。研修期间,学员将赴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及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展实地考察与交流,全面了解澳门中医药科技创新生态。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杨全州、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二级调研员刘玉慧、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陈祖荣、澳门特区政府药物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世恩、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姜志宏、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松、卫生局代表兼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中心(澳门)主任莫蕙、澳大中华医药研究院院长兼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主任陈新、西太区草药监管协调论坛永久秘书处秘书长李绍平等亦出席开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