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基金会的 “澳门记忆” 文史网主办之 “记忆沙龙”9月公众讲座于周六(9月20日)顺利举行,由劳校中学历史学会指导老师郭桂豪主讲 “匠心艆舤──澳门造船业和造船工会史畧”,以及由资深摄影记者陈永汉与劳校历史学会师生共同带来的 “北区影像记忆 x 青年对谈”。
郭桂豪主讲 “匠心艆舤──澳门造船业和造船工会史畧”。常言道:“澳门由小渔村发展成国际都市”,然而,现代城市生活使人们逐渐疏远渔业与造船业。讲座缘起于劳校中学历史学会自2017年起陆续开展的路环荔枝碗船厂遗迹及造船工会调研活动,透过整理檔案、口述访谈、历史照片及工会碑刻,揭示了造船业如何串联渔业、木材业等产业链,并详细介绍船厂分布、传统工序、用材与工具等内容。造船工会史呈现了多幅珍贵的第一手檔案文献,梳理了会员统计数据与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关联。透过生动的考证与影像记录,这场讲座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一场关于匠人精神与海洋记忆的深度对话。
在 “北区影像记忆 x 青年对谈” 讲座中,陈永汉先生以资深摄影记者的视角,带领参与者穿越时光,回顾北区城市变迁和社会百态。而劳校历史学会的学生透过参与 “澳门记忆” 校园历史文化培训计划,协助整理和解读这批珍贵照片,从青年视角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座谈会上老中青聚首一堂,透过陈永汉先生的摄影作品重游北区,细数半世纪的社会变迁,并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比如追访治安案件、清拆木屋等过程中,除了拍摄事件本身,亦记录了周边街区的细节,每一个都是消失的风景。劳校历史学会师生亦分享探索照片的点滴,比如透过照片中刚建成的高楼大厦作为地标;加上对照旧报纸新闻,梳理出照片的地理位置与时代背景,参与的同学表示学习了整理历史资料的技巧,在过程中亦进一步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
本月两场讲座吸引了逾百名市民参与,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钟怡副主席出席讲座,并向参与“澳门记忆” 校园历史文化培训课程的学生颁发证书,感谢他们为传承澳门文化所付出的努力。钟怡强调,传承历史文化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希望培训能激发更多学生对澳门历史的兴趣。讲座现场气氛温馨,场面热闹。
“澳门记忆” 开站六周年,精彩活动停不了。10月特别送上三场 “记忆沙龙”,包括10月4日举办的讲座兼导赏:“禅钟梵响──观音堂数百载人间烟火” ,由澳门记忆编辑部杨开荆博士主讲;10月5日举办两场讲座,分别由遗产学会劳加裕副会长主讲 “从井泉到自来水:澳门百年供水史” 和澳门历史学者关俊雄主讲 “空间变奏:关闸450年历史变迁”。报名详情即将公布,有兴趣的市民请留意“澳门记忆”的最新动态,除可浏览网站外,还可关注“澳门记忆”的Facebook专页、Instagram、微信订阅号、小红书号、今日头条号及YouTube频道(ID:MacauMemoryFM / 澳门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