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防范基孔肯雅热:掌握症状特征 落实“防蚊三招”


基孔肯雅热透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常见于手腕、膝盖、脚踝及手指等小关节)。病程一般持续5至7天,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微,但少数病例可能出现持续2至3个月的关节痛问题。若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诊治。

基孔肯雅热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预防关键在于杜绝蚊虫孳生。由于传播此病的白纹伊蚊主要在细小、清洁且静止的积水中繁殖(特别是人工容器内的积水),因此清除积水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建议居民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疾病:

  1. 防止家居“孳生”蚊子,注意定期清除工作地点和家居周围环境的积水,杜绝蚊虫孳生。
  2. 防止蚊子“进入”室内,家中可使用纱窗、蚊帐或开冷气等措施,减少被蚊叮咬机会;
  3. 防止户外蚊子“叮咬”,在户外活动时宜穿浅色长袖衫裤,并在皮肤暴露地方或衣服使用驱蚊剂,防止被蚊叮咬。

如有疑问可致电卫生局传染病热线 28700800 或浏览传染病网页https://www.ssm.gov.mo/csr。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