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一年一度“国际翻译日”,澳门理工大学语言及翻译学院举办题为“人机协作翻译的新时代:AI浪潮下翻译教育的未来方向”的专题讲座,邀请香港理工大学语言科学与技术学系教授、知名翻译研究学者李德超担任主讲嘉宾。讲座吸引校内外师生、学者及翻译业界人士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国际翻译日”定于9月30日,旨在弘扬翻译专业在连结各种语言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澳门理工大学语言及翻译学院每年藉此契机组织学术活动,促进翻译领域的交流与发展。此次讲座作为学院系列活动之一,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为翻译行业与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讲座中,李德超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翻译中的应用现状与局限。他指出,人工智能在处理信息性文本时效率显着,然而在文学等表达性文本的翻译中,对文体风格、文化内涵及细腻情感的理解仍存在不足,由此可见人类译员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基于此,翻译教育应朝三大方向改革:从传统语言技能训练转向培养深度文本分析能力;加强文学与文化背景的深度学习,以应对人工智能难以处理的复杂情境;系统化开展译后编辑教学,强化学生在人机协作中的主导能力。同时加强跨领域合作,共同开发更适应多元学习环境的智能教学工具。
此次讲座内容翔实、见解独到,为理解与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教育变革提供了宝贵思路,成功响应国际翻译日的宗旨,启发与会者在翻译教学与研究领域上的多元思考。澳理大语言及翻译学院未来将持续搭建优质学术平台,致力培养具备批判思维、人文底蕴与技术应用能力的新一代语言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