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理工大学举办“回归以来澳门语言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六周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六周年,发扬澳门“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独特优势,总结新时期澳门语言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由澳门理工大学、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以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举办的“回归以来澳门语言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于澳理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跨学科、跨领域的多视角出发,对澳门回归以来语言文化建设问题做了全面梳理与回顾,澳理大领导、主管及师生一百多人出席研讨会,气氛热烈。
“回归以来澳门语言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之开幕仪式由澳门中联办教育与青年工作部副部长李勇先、澳门理工大学校长严肇基、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容宏、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中文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语言智慧教育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王治敏、澳理大代副校长张云峰、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林发钦、副院长黄婉妍,以及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熹主礼。
在开幕式上,宣读国家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的寄语,语信司表示对此次研讨会高度重视,一直密切关心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成效卓着。未来,语信司将继续与相关单位共同协作,积极支持中心的各项发展与建设,促进澳门与内地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严肇基致辞时欢迎一众嘉宾与专家学者。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引下,澳门在语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等方面,走过了一条极具特色且意义深远的发展之路。中文官方地位稳固鲜明,葡语的历史脉络得以延续,粤语文化根基深厚,英语及多元语言并存共融,共同构筑了澳门丰富而独特的语言文化景观。期盼通过举办此次研讨会,汇聚智慧、分享成果、激发思考,为澳门语言文化事业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容宏表示,澳门回归以来多元和谐语言环境,为探索“以文化人”提供了独特的语言实践路径。澳门语言文化建设研究应承载起新的时代使命,为澳门教育和文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表示,澳门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三文四语”(中文、葡文、英文;粤语、葡语、普通话、英语)多元生态的演变轨迹,是澳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资本。本届研讨会将澳门语言文化研究置于国家治理、全球化进程与文化软实力构建的宏大框架下总结“澳门经验”,为全球多语社会治理提供具有独特智慧的中国方案。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旨演讲和专题报告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澳门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澳门的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全球化背景下澳门语言文化的挑战与机遇、澳门语言教育与跨文化传播、跨学科视角下的语言研究和多语社会与语言使用现状等主题展开研讨和交流。透过历史与当代、本土与全球、理论与实践等多角度的对话与互动,展现出澳门语言文化多层次发展的现况,并为推动澳门未来语言文化发展及探索作出学术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