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博物馆将推进 建立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澳门博物馆主办的“神韵匠心--澳门神像雕刻”展览12月4日正式开幕,同时也揭开了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工作的序幕,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正式在澳门生效,2007年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宗独立申报项目“澳门神像雕刻”开展向国家的申报工作,
2008年6月14日获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让全澳市民鼓舞和骄傲的喜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列入了特区政府明年施政方针中,澳门博物馆将积极地协助和鼓励本澳各机构、团体或个人进行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名录申报工作。 申报列为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心和保护澳门的珍贵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现行分为十大范畴,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十个项目,申报单位须填写一份详细的申报书,包括项目简介、保护单位基本资讯、项目说明、项目论证、项目管理及保护计划六部分。其中要注意的是,项目说明中须提交申报项目的历史渊源、历代的传承谱系及传承人等资料。此外,申报单位须为申报项目摄制一部长度约为5至10分钟的项目简介记录片,当中包括项目的概述、杰出价值、濒危状况及保护计划四方面内容,这些内容的介绍要求以普通话讲解,并加以中文字幕;还须提交申报项目具代表性的数码照片5张或以上。 为了让社会各界更清楚和详细地了解成为澳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条件和步骤,澳门博物馆将於12月27日上午11时假澳门博物馆演讲厅举办 “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座谈会”, 欢迎有兴趣进行申报项目的单位及个人出席,希望能令更多本澳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发掘及申报,更好地作出保护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