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政策小组组长汪云今日(本月二十七日)落区推介《公共交通优化整治方案2008》时表示,特区政府为了鼓励本澳居民多利用公共巴士服务出行,透过推出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公交优先”。如计划对公共巴士服务竞争机制票价补贴机制,提升公共巴士服务整体吸引力。 创巴士优先通行条件
汪云指出,政府一直以来努力尝试透过不同的手段改善本澳整体公共巴士服务质素。如针对本澳的道路网络特点,在已实施的一些措施的基础上,在交通安排上尽量突破客观环境的局限而为公共巴士给予优先通行的便利,在此原则下,政府已将嘉乐庇大桥(俗称“旧澳氹大桥”)实施公共运输车辆专用措施,并收到一定的成效。此外,在介乎於昆明街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之间的一段果亚街增设公共巴士专用车道,允许巴士直接从高美士街驶往罗理基博士大马路,发挥捷径功能缩短行车路程,提高巴士的运转效率。此外,为鼓励市民使用转乘服务,政府将亚马喇前地设为巴士转乘区,并於今年初投入运作。 利用交通规划作引导
为求进一步推动“公交优先”,政府在交通规划上将继续以发展公共交通为核心,并因应城市的发展需要及交通现状、需求及前景,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转乘枢纽配置以及与各口岸的衔接,重点确定公共交通结构、路网分布、站场布局等。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公共交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住宅区、商业区、大型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型的公共建筑、公共房屋兴建计划、出入境口岸的规划中尽量创造条件,预留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如巴士转乘站和公共停车场等,利用交通规划的引导作用,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以将兴建的氹仔美副将马路公共房屋计划为例,将设置巴士转乘站及总站,配合氹仔居民对公共巴士服务的需求。 竞争机制增政府主导
汪云指出,鉴於公共巴士服务未来仍是市民出行的基本方式,同为公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份,政府定会作出应有的承担去保障市民享用具质素的公共巴士服务。因此,政府计划循序渐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开放路线经营,增加政府整理巴士路线的主导权,藉以减少路线重叠,及路线的迂回,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巴士服务。为更好地回应社会和市民的诉求,政府更计划引入服务评核制度,并设立具代表性的评核委员会,定期及不定期对巴士服务进行评核,藉以优化本澳的公交服务。 公交服务具发展空间
至於未来本澳公交市场的发展空间,汪云认为具发展潜力。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去年访澳旅客逾二千七百万人次,较二零零六年进一步增加。随着本澳经济及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本澳公交服务需求的上升,市场规模将得到扩大,当中会带动巴士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以邻近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及香港为例,尽管已具备了较完善的铁路集体运输系统,但巴士服务仍占公交服务市场的最大份额,反映公共巴士服务与铁路集体运输系统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之间是存在相辅相乘的作用,而非为竞争关系。因此,相信本澳未来的巴士及其他公交服务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