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控制机动车辆尾气排放,保障居民健康及改善空气质素,环境保护局联同交通事务局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和前期收集到业界的意见,制订了《制订澳门在用车尾气排放标准及完善检测制度》的建议方案,并编制谘询文本,由2012年12月14日起至2013年1月31日期间收集社会、业界和相关专业团体的意见及建议,以完善方案的内容和确保建议方案的可操作性。
本澳近年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民生活水准提高,促使机动車辆數目快速增长。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是本澳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近年引起社会较大关注。为此,澳门特区政府将控制机动车辆尾气污染作为主要的环保施政工作之一。澳门特区政府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有关粤港澳逐步实现统一采用优於全国其他地区的汽车燃料与排放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及配合《澳门环境保护规划(2010-2020)》和《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2010-2020)》的目标,已陆续进行一系列短、中、长期控制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的措施。其中短期措施方面,过去先后制订了进口新摩托车及新汽车的排放标准,从源头限制高污染车辆进口本澳;透过税务优惠,引入及推广环保车辆;完成了《澳门柴油车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建议技术规范》,并配合"环保与节能基金"资助本澳的社团/企业加装有关装置,减少柴油车尾气微粒排放;此外,亦正进行《车用无铅汽油及轻柴油标准》行政法规的制订工作,提升车用燃料质量。
而中、长期措施方面,考虑到在用车随着行驶里程增加,车辆机件的老化受损将造成车辆排放恶化,故对於在用车的排放监管非常重要。同时亦考虑到现时在本澳行驶的二十多万辆在用车尾气排放,当中只有柴油车排放黑烟标准,其馀车辆的尾气排放标准处於空白。因此,为更系统地管制本澳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素及保护居民健康,环境保护局联同交通事务局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及在综合分析本澳实际情况、外地经验和本地相关业界团体的前期意见,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制订澳门在用车尾气排放标准及完善检测制度建议方案,并编制有关谘询文本。
谘询文本提出管制在用车尾气排放及完善现有检测制度,建议摩托车、汽油车及天然气车於定期检验中除需符合原有规定的检测项目外,增加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要求,以填补有关标准的空白及配合现行第3/2007号法律《道路交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执行,并建议收紧现时柴油车烟雾排放限值;此外,亦建议适当缩短验车年期。对於尾气排放未能符合有关标准的车辆,建议仍沿用现时《道路交通法》的罚则,并需再前往交通事务局汽车检验中心进行复验或特别检验。
为落实鼓励与管制并行的方针,提高政策成效,因应上述标准的推行,环境保护局及交通事务局将联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汰车计划、培训及宣传等,以协助业界和车主淘汰高污染及不达标的车辆,以及提升车辆维修行业的技术水平,以配合日后标准的出台。
根据科学分析,预计日后实施以上在用车尾气排放标准及相关配套管理的情况下,估算澳门在用车排放的削减效益至少可达8%,每年可减少排放碳氢化合物约100吨、一氧化碳约550 吨、氮氧化物约110 吨及微粒约6 吨,将对本澳空气质素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鉴於在用车尾气排放的管制涉及环保、交通、车辆检测及车辆维修与保养等不同方面,为提高施政透明度,环境保护局联同交通事务局,由2012年12月14日起至2013年1月31日期间对《制订澳门在用车尾气排放标准及完善检测制度》谘询文本进行谘询,并针对不同对象举行多场谘询会,透过收集社会、业界和相关专业团体的意见及建议,完善方案的内容和确保有关建议方案的可操作性,有关谘询会具体安排如下: 请看附件 此外,环境保护局和交通事务局早前分别向环境谘询委员会、交通谘询委员会及业界作专场介绍。与会者对谘询文本中涉及的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包括检测标准的订定,验车程序和验车方式,以至将来执法效力等作了深入讨论,对完善建议方案内容和落实安排提供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有关谘询文本已上载至环境保护局及交通事务局网页(www.dspa.gov.mo或www.dsat.gov.mo),以及摆放在环境保护局、交通事务局、政府资讯中心及政府综合服务大楼等地点供市民索取。如市民对是次谘询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於2013年1月31日或之前,透过邮寄(澳门宋玉生广场393至437号皇朝广场十楼环境保护局或澳门马交石炮台马路33号地下交通事务局)、电邮(vehicles@dspa.gov.mo或info@dsat.gov.mo)或传真(2872 5129或2875 0626)等方式向环境保护局或交通事务局发表意见。此外,如公众对是次谘询有任何疑问,欢迎致电环境保护局环保热线2876 2626查询。
谘询期届满后,环境保护局及交通事务局将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并随即起草相关法津文件,展开立法程序。未来,环境保护局将持续进行各项车辆尾气污染的控制及治理工作,如淘汰高污染车辆、引入及推广环保车辆及持续检讨优化相关法规等,进一步降低交通系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并会透过宣传教育,倡导低排放出行模式,实践绿色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