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早前两次暴雨对本澳所造成的影响,亦考虑到本澳近日将继续有暴雨来临,因此,土地工务运输局已准备好应急预案,密切留意天雨的最新变化而即时启动紧急处理机制,务求将暴雨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因应今日(25日)早上九时许突然其来的一场暴雨,局方人员已立即到多个地点视察下水道的排水情况,并根据现场实况采取应对措施加快疏导雨水。
政府及承建商采取应急措施
局方人员今日早上分别到氹仔东亚运圆形地、高士德大马路、筷子基及内港等地点视察实况。汲取经验,政府已要求氹仔东亚运大马路下水道重整工程的承建商及监理公司,务必高度关注天雨情况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增加抽水泵加快抽水,以确保新下水道施工期间能保持原有下水道的正常排水。而经历今日早上的一场暴雨,东亚运圆形地新下水道工程范围未见出现水浸,而承建商亦检查原有下水道的水位情况,证明原下水道的去水情况正常。
高士德大马路方面,除有政府人员到现场了解外,局方早前亦通知了当初负责下水道重整工程之承建商,须因应天雨状况而随时派员协助跟进水浸情况。在今日雨势最大之时,高士德大马路出现了轻微水浸,但积水随雨势减缓而很快减退。
日内对两斜坡进行紧急加固
另一方面,至今日下午三时,局方尚未收到新增的山泥倾泻个案。至於日前(22日)因暴雨而发生山泥倾泻的松山海边马路和氹仔鸡颈马路之斜坡,局方已於当日安排了进行紧急加固之工作,并将於日内对该两个斜坡展开加固工程。
为解决部分低洼地区在雨季时经常出现水浸的情况,同时配合社会发展而提升本澳下水道整体排水能力,政府不断改造旧区下水道管网,包括改铺分流式下水道,分开雨水渠及家居污水渠以加快雨水排放;在出海口附近增设泵房,抽走雨水等。
整治内港水浸工作有序进行
经过多年持续的下水道重整工程,土地工务运输局已将相当部份的旧区合流渠更换为清、污分流渠,近年完成的下水道重整工程包括:高士德大马路、雅廉访大马路、得胜马路、士多鸟拜斯大马路、青洲河边马路、螺丝山周边马路、营地大街、十月初五街、板樟堂街、氹仔美副将大马路和松树尾等。此外,政府亦利用一些道路重整及美化工程,一并改善下水道网,如望德堂区、司打口广场、"先刂"鸡街和高地乌巷等。而新发展的区份基本已全部使用分流下水道系统。
至於内港方面,为妥善解决内港水患问题,特区政府成立了"内港区域水患整治研究跨部门工作小组",就各领域职能范畴共同研究内港水患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亦委托科研单位作深入研究,现阶段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初步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的整治方案。
而政府将从短、中长期去整治内港水浸情况。短期方案将通过临时措施缓解水浸情况,如方案提出了"防洪"和"排涝"两种临时措施;至於中长期方案方面,将配合总体城市规划,寻求彻底解决内港水患问题。由於中长期方案需较长时间才能实施,故现阶段先以短期方案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