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新增八个水位监测站争取年底或明年初竣工


随着本澳城市急速发展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政府正透过短、中及长期措施对本澳渠网进行优化和整治,加强本澳下水道的排放能力,同时强化本澳水浸预报机制,减低暴雨等自然祸害引致的水浸对居民造成的影响,新增的八个水位监测站争取今年底或明年初竣工。 土地工务运输局基础建设厅厅长郭子昌、水力暨环境卫生处处长余颖麟、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气候暨大气环境中心主任梁永权、运输基建办公室代表刘嘉龙 等今天(20日)下午向传媒介绍新增水位监测站及氹仔下水道整治工程进度。 水位监测站将增至十七个 为了更有效地对水浸进行监测,政府认为有需要扩大现有水位监测系统的覆盖范围,在现有九个监测点基础上,正在本澳不同地点加设共八个陆地水位监测站,以便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强化所发布的暴雨及水浸讯息内容。八个新增站点中,三个站点在澳门半岛,分别是:下环街浸会学校前、十月初五街康公庙前地及台山中街与花地玛教会街交界;四个在氹仔的站点,分别是:柯维纳马路与广东大马路交界、沙维斯街与布拉格街交界、飞能便度街益隆炮竹厂侧行人道及邻近松树尾车辆停泊区;一个在路环石排湾马路与路氹连贯公路交界,八个地点的土建工程已相继於上月陆续展开,争取年底至明年初竣工,待添置仪器后便可运作。 配合气象局对气象资料监测的需求,新站点除安装水浸监测仪器外,亦会加装气象监测设备以及网络摄影机,以进一步监测水浸及气象情况,同时,在大潭山的气象局办公大楼新建一个监测数据接收中心用作接收新站点的数据,包括水位、气象资料、街道图像、电源状况及站内温度等,以便相关部门在收到即时数据后能作好部署。 分阶段整治氹仔渠网 针对氹仔区的下水道整治,较紧急的工程已陆续完工。包括:体育路下水道工程;而柯维纳马路至东亚运大马路一带的下水道工程主要两部份,由运输基建办公室负责柯维纳马路交通枢纽工程范围内的一段,土地工务运输局负责下游东亚运大马路一段,经过两个部门的协作,柯维纳马路赛马会一侧至东亚运大马路已完成渠网铺设,并已接驳。新下水道总长超过一公里,主渠直径约一点五米至一点八米,较现有主渠为宽,进一步提升区内下水道的排放能力,减低暴雨对区内的影响。运输基建办公室正加紧进行靠近名门世家一侧的柯维纳马路的下水道工程,争取下个月内完成。 为进一步改善氹仔西南区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土地工务运输局计划分流小潭山的雨水,将卢廉若马路收集到的部份雨水改道,分流至东亚运街新建的雨水下水道,直接排出海,减轻氹仔柯维纳马路排水渠的负荷,因此,局方明年将分阶段整治卢廉若马路和卢伯德圆形地的下水道。此外,随着区内居住人口的增加,氹仔广东大马路现有污水下水道已接近饱和,土地工务运输局计划对有关道路的下水道进行扩容,以配合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 新增八个水位监测站
(* 请参阅附件!) 现有九个水位监测站
(* 请参阅附件!)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