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卫生局发现两例麻疹个案


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接获镜湖医院1名女童感染麻疹的报告,经调查再发现另一名相信是其传染源的个案。 两病例分别为一名22岁男子和一名2岁8个月女童,舅甥关系,两病例分别於7月15日和24日发病,病徵类似,均有发热、咳嗽、流泪,发病2日后出皮疹,女童口腔粘膜斑(Koplik spot),两人分别於18日和28日於镜湖医院留院治疗。日前经化验证实两人均感染麻疹。由於男子在发病前三周内曾到珠海逗留,考虑为输入性病例; 而女童列为麻疹输入后的本地传播病例。男子不在澳门出生,没有麻疹接种记录。女童虽在澳门出生,但由婆婆照顾,没有为其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和痰液的微滴),但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性的分泌物及受污染的物件。潜汱期通常为10天,可短至4天或长至18天。传染期由出疹前3天持续至出疹后一周。以高热(38℃以上),口腔粘膜斑(Koplik氏斑)、全身性的皮肤斑丘疹(超过3天),结膜炎,流涕和咳嗽等表现为特徵。通常皮疹於发病后第三天出现,最先见於面部,渐及颈、躯体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持续4至7天,疹退后有脱屑及色素沉着。常有白细胞减少。麻疹具有很高的传染性。成人和乳儿患者病情较严重。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最多。麻疹常引起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可达15%。罕见的并发症包括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可在麻疹感染后多年发生,表现为渐进性人格改变、抽搐、运动障碍,并最终导致昏迷和死亡。 1988-1989年本澳曾发生大规模的麻疹流行,当时有超过600多名报告病例个案,并录得至少2名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个案。此后通过加强麻疹的防疫接种措施,麻疹在本澳的流行逐渐受到控制。根据相关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2003年本澳开始采用12月和18个月接种共2剂麻疹-德国麻疹的程序,基本上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自2003年以来,只有在2006年录得2例输入性麻疹个案。目前内地各省包括广东正处於麻疹流行高峰期。 卫生局提醒市民遵照卫生局之疫苗接种计划,定时带子女进行预防接种; - 尽量避免带6 -12个月龄的婴儿到外地旅行,这个年龄的婴儿由母亲获得的抗体逐渐下降,而疫苗接种的效果又较差,是较容易感染麻疹的群体。如要将该年龄组的婴儿带到外地居住,应根据当地卫生部门建议的时间表在当地接种麻疹疫苗。 - 幼儿应在12月和18个月的接种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三联针疫苗(MMR),任何1-17岁的未接种2剂含麻疹疫苗的人士,均应前往卫生中心接种,本澳居民可获免费接种。 - 18岁或以上的居民如未罹患过或未曾接种麻疹疫苗,建议自费接种一剂MMR疫苗,特别是前往疫区旅行前。接种后约2周产生免疫力。一般来说,25岁以上的本澳居民,多已接触该病毒而有免疫力。 - 根据其它国家地区的经验,为防止麻疹在学校内爆发,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於2006年要求各大专院校检查入学的学生(特别是外地的学生)是否已完成接种麻疹等疫苗接种。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吁各大专院校遵守该项要求。 麻疹是强制申报疾病,任何医生发现怀疑麻疹个案,均应向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引,为达到认证消除麻疹的目的,所有个案均应进行麻疹和德国麻疹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