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卢家大屋传扬中华文化 畲族彩带与微书展现我国民族工艺姿彩


两位来自浙江省的工艺家蓝宗菊及丁德焕将一连两周於卢家大屋,带来巧中显智的畲族彩带编织以及微中见大的微书技艺,展现浙江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欢迎市民及游客前往欣赏。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於福建及浙江山区。畲族姑娘从七、八岁起就开始学习编织彩带,畲族彩带既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还能用作腰带、背带等实用品,更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和定亲回礼的必备之物。时至今日,畲族彩带其编织方法及当中的“意符文字”依旧得以保留,并从传统黑白二色发展到配色鲜艳夺目、图案精美复杂的彩带编织,是体现畲族生活文化最活生生的见证物,因此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宗菊现为浙江省宁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是该县少数掌握编织畲族彩带的民间艺人。据蓝表示,彩带的制作须一丝不苟,有的制作时间可长达数月,纺织前要精心打好腹稿,并抱着“一针也不能错”的原则,利用竹片将一根根的线来回穿梭,并把制作者的心意灌注其中,可说彩带是畲族姑娘表现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物品。 微书艺术历史悠久,它是在古代微刻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表现方式多样,除於纸张、扇面创作外,更可於米粒、头发、芝麻上进行书写,细微到人们认爲非笔墨、非人力所能的程度,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微书以经改良的笔爲书写工具,创作前需考虑字数与整体空间布局,故於纸张、扇面等进行创作前,常在纸上划上行线,书写时由心支配,将数以千计的文字书写於行线之上,达至字体的对称及作品空间平衡。 是次来澳艺术家丁德焕是浙江着名的微书界人物,其20多件作品先后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革命纪念馆等20多家单位收藏;微楷扇面《孙子兵法》更曾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为配合是次来澳展演,丁德焕特意花3个多月重新赶制微书扇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赴澳,全文13699字,尽在一面扇子上,足见其匠心独到。除微书扇面的微书作品外,丁德焕更为带来卷宗的《茶经》、《前后出师表》及裱制成画的《金刚经》等,希望藉着不同类型的作品加深公众对微书的了解。现场所见,澳门币一毫子大小的范围内已覆盖数十字,且字体淸晰有劲,令人惊叹。由於微书作品字体过小,肉眼难辨,故现场准备了多个放大镜供参观者观赏时使用。 畲族彩带编织及微书两项传统工艺,由即日至6月29日於卢家大屋展出,展演时间为周二至周五中午12时至晚上7时;周六、日及澳门公众假期早上10时至晚上7时。周六、日设多场工作坊,每节约2小时,报名费用为每节澳门币20元正。7月1日起卢家大屋民间工艺展演内容将再度更新,展演富浙江地域特色的彩石镶嵌及瓯塑。活动详情可致电文化局热线8399 6666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