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公共交通优化整治方案2008》谘询共收近470条意见建议


《公共交通优化整治方案2008》的谘询工作经已完成,从不同渠道共收集到466条意见和建议。总结谘询报告,近70%意见关注到巴士服务水平的提升,其馀依次是新马路试推公交优先的措施、酒店及娱乐场客运专车的规管及步行系统。 由政府运输工务范畴辖下部门代表组成的「公共交通政策小组」(下简称「小组」)草拟的首份《公共交通优化整治方案2008》,已於今年3月19日至4月18日公开谘询社会意见。 谘询期间,小组共进行了九场说明会、两场落区实地了解交通环境;另透过电视台、电台节目和团体办的市民论坛等形式,广纳社会意见和建议,为期一个月的谘询期合共收集共466条意见和建议。 当中,67%(约312条)是有关巴士服务的优化问题,包括引入巴士服务竞争机制(包括释放巴士路线经营权和计划引进九座位小巴服务)有关;18%(约84条)是与新马路试推公交优先的措施有关,10%(约47条)是关注酒店及娱乐场客运专车的规管,馀下5%(约23条)是步行系统之意见。 总结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在巴士服务优化方面,大部份意见关注到现有巴士服务问题,当中主要反映在“搭车难”,尤其在上下班繁忙时段;意见中亦多不满巴士站点和路线重叠、迂回,及巴士服务质素欠佳等,正因如此,约95%意见是支持政府透过开放巴士路线经营权达至优化巴士服务的目的;并赞成政府对巴士服务引入服务质素评核机制。意见亦认为日后参与经营的巴士公司不宜超过四家,两家巴士公司间应设转乘服务,并建议政府加强对巴士公司的监管,优化巴士路线、减少站点数目和路线重叠;同时提供“点对点”的快速巴士服务,设快速巴士干线疏导人流,政府还应好好利用开放路线经营权的契机增加对巴士服务监管的主导权。 票价补贴方面,意见一般都是支持,但由於补贴是社会公共资源及经济成果的分享,故补贴政策必须惠及普罗大众而非直接补贴巴士服务,因此补贴须针对长者、儿童或有需要的群体。但无论补贴形式如何,均要做到补贴方式公平合理及有效监管。 人力资源方面,面对现时司机短缺问题,意见建议政府以倾斜政策加强培训,同时可参照其他地方的驾驶资格过渡办法,研究驾驶员资格过渡升级的可行性,如将D牌(巴士)分设三个级别,包括D1(十四座以下巴士)、D2(二十座以下巴士)、D3(大客车);持B牌和驾驶者安全行车五年并经申请获批后,可升至D1或D2牌等。 对於较具争议的引入九座位小巴的问题上,有63%意见反对,当中绝大部份来自运输业界,其中的士业认为引入九座位小巴会对部现有的士经营构冲击,且在未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时,还会令司机人手更紧张,增加路面交通负荷及汽车废气等。除运输业界外,反对的市民占少部份,支持的则以旧区居民为主,认为九座位小巴可以补充现时巴士和的士服务不足,有利居民出行;但无论是持反对意见的业界抑或是市民,部份共同意见认为,倘若政府决定落实引入该小巴服务,应改为十四或十六座位小巴,这更具经营效益,同时该小巴经营不得由原有两家巴士公司经营,免造成垄断。 新马路交通整治计划约占69%意见支持政府在新马路试行公交优先计划,并赞同在民政总署门前的斑马线扩宽为行人过路区、设交通灯,以及在新马路设的士上落客区的设施。 至於酒店及娱乐场客运专车的规管,绝大部份意见是支持政府作规范,部份业界更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将何贤绅士大马路单一车辆出口处扩宽等,至少可以同时让2至3辆穿梭巴士驶出。而运输业界更建议,各酒店/娱乐场客运专车上落客时间仅以10至15分钟为限;逾时者按分钟缴费;但有旅游业界认为收费对财力雄厚的博彩公司起不到作用,反而增加中小型旅行社经营压力。 市民方面,大部份意见希望政府加快对酒店娱乐场客运车辆规管,尢以关闸居民声音最强烈,其原因是这些客运车已对关闸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冀政府重整关闸口岸酒店专车停放区及行驶路线,限制每间公司进入停车场的车辆数量,还要监管其发车频率及数目等等。此外,亦有建议认为,要彻底解决交通挤塞问题,限制车辆增幅是较为可行的办法,尤其是私家车及酒店及娱乐场客运专车。 另外,社会大众普遍对政府提出步行系统构思表示支持,有建议政府可试行结合本澳未来发展需要全面研究关闸口岸整治,分阶段发展步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