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澳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明日(4月20日)上午10时半至12时半,及下午3时至5时在演讲厅及大炮台花园举行“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以讲座、展示、示范、表演等不同形式进行,藉此机会推广本澳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让更多市民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能够彼此深入了解本地区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色。 在澳门博物馆演讲厅举办的讲座及表演,将集中展示本澳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一中一西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唱艺术:“南音”和“土生土语”。 讲座《南音遗韵在澳门》介绍曾经流行於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粤语说唱艺术——南音,它曾经盛於清末民初,主要由瞽师、师娘演唱,被称为“地水南音”。南音的句式和声韵要求严格,重视地方俗语的使用,旋律婉约优美,深具独特的岭南色彩。20世纪50年代曾由电台主持人刘就及王德森两位瞽师演唱长篇南音半小时,每篇可长达数月。时至今日,长篇说唱已成绝响。由沈秉和、刘桦主讲,区均祥及乐队表演的《南音遗韵在澳门》将於4月20日上午10时30分至12时30分,以边讲边表演的形式,介绍南音这一当年家喻户晓的广东说唱。 澳门土生土语也是澳门独具特色的说唱艺术,它融汇了葡萄牙语、马来语和粤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而用土生土语演唱的歌曲和戏剧,更是澳门独有的艺术形式,在每年的艺术节中,这种土生土语的戏剧表演更是不可或缺,并吸引不少的捧场客。由飞文基主讲的《澳门土生土语》於下午3时至5时,介绍这一融汇中葡语言的特色和历史,也道出不同语言在交汇中的趣事和这一说唱艺术独有的魅力。 此外,在上午和下午的时段,在澳门博物馆大堂和三楼出口处均有《茶道》、《面粉公仔制作》、《灯笼扎作》、《人物速写》、《龙书法》的示范展示;而上午11时和下午3时,亦有“青少年舞狮”和“青少年土风舞”表演,向观众展示中葡两种传统表演艺术的特色。相关活动资讯,可浏览澳门博物馆网页www.macaumuseum.gov.mo,或致电28357911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