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博物馆办《红色岁月--郑景康摄影展》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澳门博物馆主办的《红色岁月--郑景康摄影展》,於12月10日在澳门博物馆揭幕。中联办文化教育部刘晓航部长、外交部公署副特派员宋彦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景康先生侄孙郑克鲁,文化谘询委员薛力勤、黎荣照,以及文化局何丽钻局长出席了开幕仪式。 澳门博物馆馆长陈迎宪在开幕式上表示:澳门博物馆在研究澳门历史名人郑观应的过程中,发现了其子郑景康是早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并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丰功伟绩,遂决定在2008年该馆成功举办《盛世危言──郑观应文物展》之后策划该展,作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及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献礼。 在1949年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正中,悬挂着一幅头戴八角帽的毛泽东主席像,这张相的摄影者就是郑景康。郑景康原名郑润鑫,是《盛世危言》作者、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专业摄影家。 郑景康少年时曾经在上海求学,1929年在香港开设“景康摄影室”,专门从事人像摄影。1938年初,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内地投身抗日救国文艺宣传工作。1940年经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的安排赴陕北抗日根据地延安。自1941年1月至1945年11月,先后在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和联政宣传部任记者、摄影师。1942年5月,郑景康参加了着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而他是当时唯一的摄影界代表。 郑景康是一位事业心强、艺术精湛的摄影大师。在战争年代,在其建议和指导下,开办了多期摄影训练班,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培养了许多摄影记者。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他的一生摄影作品甚丰,其作品是中国摄影史上的重要瑰宝。 展览展出115幅郑景康在抗日战争时期至廿世纪六十年代为共和国留下的珍贵照片,记录郑景康与澳门摄影工作者、参加各项文化活动的照片26幅,还有郑景康在五十年代出版的着作、影集,以及摄影机共8件文物,供人们了解郑景康的摄影技术以及摄影理论的造诣。展场中还播放了开国大典片段和采访周令钊、卫元理、牛畏予、高腾、章梅、张家骅、郑克鲁、朱碧恒、石志民、陈平的口述历史录像。主办机构将於12月12日下午三时举办专题讲座《共和国第一代摄影家--郑景康》,邀请郑克鲁先生及澳门博物馆徐新先生主讲郑景康生平事迹。 展览获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电影资料馆、新华通讯社、解放军报社、陈烘相机,以及郑克鲁、张祖道和黄就顺等机构及个人提供展品。展览即日起展至2010年3月21日。有关详情,可浏览澳门博物馆网页www.macaumuseum.gov.mo或文化局网页www.icm.gov.mo。 郑克鲁致词开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