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门湿地滩涂富含有机物质,孕育多样的底栖生物,吸引了许多南来北往的候鸟及本地留鸟前来觅食,其中包括大白鹭、小白鹭、黑脸琵鹭、苍鹭、池鹭、野鸭等涉禽和水禽等50多种水鸟。环境保护局正对路氹城生态保护区进行三项生态工程,确保其生物多样性,并尽量保证有关优化工程在候鸟大量到来前完工,预计本月底可完成主体工程。 1.生态二区滩涂清理及鸟礁建设
澳门的主要湿地位於路氹莲花海滨大马路河滩的生态保护区二区,主要有老鼠簕、秋茄、海榄雌和桐花树4种红树林植物。老鼠簕为多年生植物,生长迅速, 渐成为澳门红树林的优势种。老鼠簕主要分布在近岸,叶缘带刺,林相密实, 阻碍动物活动。它过快的生长占领了澳门狭小的滩涂,使鸟类和虾蟹类被迫迁离。金都酒店一带泥滩过往曾是鹭鸟觅食之地,现时由於老鼠簕过多,近年已少见鹭鸟在这一带觅食。 湿地的演替有其固有的规律,但总体方向是由水生环境向陆地生态系统过渡。研究发现,若不适时适量清除红树,滨海湿地将演变为红树林森林,改变湿地原有的生态特性,迫使某些动物的生存受到影响,像文蛤、螺贝类等底栖性生物因无法栖息而逐渐消失,候鸟觅食空间缩减,生物多样化下降。邻近地区亦有适时适量清除红树的做法,例如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定期清除过度生长的红树林苗,以维护其生物的多样性;又例如台湾新竹市香山湿地因原本宽广的潮间带渐被红树林侵占,当地政府於去年为维护生态平衡进行清除作业,减缓红树林过度扩散。 为了保持澳门路氹城湿地的物种多样性,根据湿地专家建议,环境保护局将在生态二区进行优化工作,适量清理老鼠簕,疏通生态一区进水口,确保有适量的滩涂供候鸟栖息和觅食,并在清理的滩涂上建造两个鸟礁供候鸟栖息及停歇;将适当挖深滩涂上的潮沟,让水生动物有更多活动空间,为候鸟提供饵料。相关工作将在近日完成。 2.生态一区之清淤、水体优化工程
路氹城生态保护区一区建成7年来,由於有机物沉积及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日渐变浅。同时区内水体交换弱,造成水质淡化,芦苇及杂草繁生,减少了水鸟活动的空间。根据湿地专家建议,环境保护局近期将对进行适当的优化工作,扩阔和加深生态一区的水体、清除滋生的杂草、开挖2条人工水道、建造25个人工鱼礁、建造具投饲功能的鱼池、在水鸟活动密集处增设石滩,改善鸟类的栖息环境。改善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及增加水鸟的活动空间,增强生态一区对动植物保育的功能。相关工程已经完成。 3.滩涂红树移植保育工程
为长远优化生态区的环境,环保局已进行一系列关於生态区的滩涂保育工作。红树植物具有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体和泥滩的作用,为了改良生态二区南端湿地的环境和生态功能,环保局亦将以联生工业村对出的滩涂作为试点,移栽与民政总署共同培育了一年的红树苗种,及迁移部分红树植物。有关工作将在2011年第一季度完成。 生态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环境保护局将正在研究和规划多项优化保育和科普教育方案。其中包括考虑在生态一区建造观鸟屋的方案,规划进行配套的自然研习径的建设,增加标牌、指示牌及介绍板,同时对路径进行优化。合理规划参观路线及配置保护区资源,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区的生态教育及研习功能。待有关工作完工后,考虑向公众及教育界有限度开放,提升市民和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