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垃圾焚化中心为澳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肩负着将澳门每天产生的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确保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心座落於澳门氹仔北安的工业区,占地约4万平方米。 澳门自80年代开始一直沿用堆填的方式处理垃圾,但这对缺乏土地资源的澳门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政府於1987年决定采用焚化为主,堆填为辅方式处理垃圾,於1989年开始兴建焚化中心,并於1992年竣工。 该中心於1992年投入运作,拥有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条处理线,每条处理线的设计能力为每日288公吨,即总处理能力为每日864公吨、年处理能力为283,800公吨,尾气处理达到当时的欧盟排放标准。 澳门自回归后,在中央的强力支持下,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及旅客量的增加,消费力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垃圾量亦急剧增加。2005年垃圾产生量高达278,900公吨,澳门垃圾焚化中心的垃圾处理量快将饱和。澳门作为旅游城市,公共卫生是最重要的一环,为确保特区的持续发展,特区政府於2005年开始筹划扩建澳门垃圾焚化中心,并於2008年第4季完成新厂房的建设。 目前澳门垃圾焚化中心分新旧两座厂房,另有其他辅助设施如行政楼和污水预处理设施等等。现有6条处理线的处理能力每日为1,728公吨、每年为576,650公吨;噪音、污水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热能用於发电,满负荷运行时每小时约可产生28.7兆瓦的电力,其中约7兆瓦用於自身运行,其馀21.7兆瓦可输送至公共电网。 澳门垃圾焚化中心每条处理线均采用先进的马丁炉排技术,并配备馀热回收锅炉,将垃圾燃烧时所产生的热能回收,产生水蒸气并推动涡轮发电机;而为确保处理垃圾时产生的尾气能达到最高的排放水平,新厂房每条处理线都设有先进的尾气净化系统,以处理尾气中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氯化氢、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最后尾气经过布袋除尘器,将尾气中的粉尘去除,之后才通过90米高的烟囱排出大气。上述处理程序及技术均符合最新的欧盟排放标准。 垃圾处理后的剩馀物体积只有原来垃圾体积的十分之一,这对土地资源匮乏的澳门来说至为重要。 正如早前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在立法会施政方针答问大会上所言,澳门环保工作的“中游”做得不俗,具有完善的垃圾焚化炉和污水处理厂,但源头和废弃物处理工作远落后於邻近地区。同时,废弃物的种类也日趋复杂化,其中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在近年因工程的大量开展而急剧攀升,对处理建筑废弃物的堆填区带来沉重的负担。 此外,由於澳门市内住宅、商业和工业区交错混合的特点,要将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分开处理难度极大,对比邻近地区而言,还未完全实现合理的分类回收效果,需继续大力推广。 环境保护局正进行谘询的《澳门环境保护概念性规划构想》(2010-2020)提出了优化人居环境、鼓励节约资源、推动绿色出行、落实企业减排、保世遗育生态、融入区域一体的“六大规划策略”,以可持续发展方式应对环境问题。其中,就“鼓励节约资源”方面,提出了三方面的策略目标,包括: 一、宣导绿色生活模式,提升市民环保意识;二、减少过量耗用资源,推行资源循环利用;三、鼓励开发及应用可再生能源。 局方期望藉有关构想,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加大推广节约资源、源头减废及分类回收的力度,从而提升市民的投入感及增加废弃物循环再造的比率。同时亦希望透过即将启动的绿色学校伙伴计划及绿色企业计划等,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市民以至大型企业、机构等对源头减废的意识。作为公共部门,更应起带头作用,局方未来会透过制订环保办公室指引,推动各部门及私人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生物质能是适合本澳应用的可再生能源,而现行利用生活固体废弃物焚化产生能量便是应用生物质能的途径之一,不仅使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同时亦可产生电力。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应用具有多种环境效益,亦是局方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