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能源办举行专题能源教育工作坊


为持续推行能源教育,协助学校更好地开展明年的『校园节能文化活动』,能源业发展办公室今日举行"能源教育工作坊",与70多名中小学教师交流能源教育的教学方法并现场实验试范。工作坊由专程从台湾来澳的林宣安老师和本澳的马汉钊老师主持,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工作坊主要以实作为主,包括能源的转换、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校园节能文化活动』——能源教育工作坊今日下午假高美士中葡中学举行,活动由教育暨青年局、澳门中华教育会、澳门天主教学校联会协办,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支持。主协办机构今年续办此项活动,目的是让参与的老师了解如何有效执行能源教学,能源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对能源教育的兴趣,启发对善用能源的思考。同时希望通过交流,交换能源教育经验,彼此促进。 参加今次工作坊的70多名老师来自本澳31间中小学学校,他们都是校内负责能源教育活动相关的老师。工作坊分小学和中学进行,来自台中市立长亿高中的林宣安老师,亦为台湾教育部中央课程与教学谘询辅导教师及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老师,负责中学部分讲授。林老师在能源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曾担任各县市自然科研习聘任讲师,已主讲超过22场。他专长於创意教具制作与教材研发、探究教学及演示实验融入教学。曾发表教学论文与教具实作专文60馀篇。小学部分则由马汉钊导师主讲,马为骏思教育资源有限公司营运总监,曾任教青局暑期课程及行政公职局福利会能源相关课程的导师,为本澳学校教师进行与能源教育相关的科普校本课程。 工作坊上,林宣安老师首先与出席的中小学老师分享能源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能源教育的重要性等。随后他从能源教育融入自然领域的角度,与中学老师深入探讨为甚麽要有能源教育?能源教育融入课程与独立课程的差异,能源教育的授课重点,自然科的教学重点等。又即场试范实作:包括向心力实验、冷次定律、伏打电池(制作化学电池)、金属燃料电池(利用身边简单的物品制作环保电池)、电磁感应(制作法拉第发电机)及简易喇叭(能量转换的教学案例)。 小学能源教育工作坊上,马汉钊导师则试范了"实施实验教学的课堂秩序与管理"、"电力的来源"、"环保洁净的再生能源"、"化学电池原理与用途"等实作,目的是让参与的老师了解如何有效执行能源教学,使学生认识能源的概念,从而珍惜及善用能源。 在逾三小时的工作坊上,教与学互动进行,老师亲自动手,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活动有助丰富校园的能源教学活动。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