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工务运输局日前与坊会代表座谈时表示,针对改善本澳水浸问题,政府一直相当关注,积极按部就班地进行有关工作,包括配合社会发展而提升本澳下水道整体排水能力、更替老化下水管道、分开雨水渠及家居污水渠、在出海口增设泵房及增建大型的蓄水涵管等,水浸情况逐渐得以改善。至於内港水浸问题,由於并非单一原因所致,当中除排洪能力外,还受到天文潮海水倒灌等因素影响,而解决办法则牵涉到粤澳两地的城市规划及河道治理等问题,须要总体上有更深入及周详的考虑。 坊会分享考察梧州治洪经验
土地工务运输局代表於日前(25日)与到访的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南区代表座谈,双方就内港水浸的整治工作进行讨论。坊会代表关注到水患对该区居民生活、营商环境及地方卫生的影响,希望政府尽快作出整治内港水患的措施。他们还分享了今年七月,中南区坊会负责人到广西梧州参观水利设施建设及防汛抗洪经验的考察成果,过去梧州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地方,平均每十年就有七年受洪水之害,为解决祸患,当地政府建造河西及河东防洪堤,成立应急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当地水患。此外,当地还在堤坝下建造了商圈及历史景观长廊,与商业及人文气息相结合,一举数得,可供澳门方面参考。 局方代表理解居民对内港水浸的忧虑。内港水浸除排洪能力外,海水倒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内港区位於澳门半岛西南,毗连湾仔水道,地势低洼,每逢天文大潮引致海水倒灌,就会出现轻微水浸,若遇上台风及暴雨,情况将更为严重。此外,由於牵涉到内港整体规划,治理水浸须在全局上有更进一步考量,要在前期做好十分周详的计划。 政府重视与民间社团沟通
对有社会意见认为内港可兴建堤坝进行治理,局方代表指出,此会涉及到填海造地,而且对湾仔水道也有一定影响。国家水利部八月份以书面回覆本澳部分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期间的相关提案时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澳门附近水域的综合治理,因湾仔水道位於珠江河口,水文情况较复杂,有关围填筑堤建议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应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基础上开展深入科学论证,分析工程施工对珠江河口泄洪纳潮、航运、河势稳定及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快开展对澳门内港区水患原因分析,协助澳门研究制订根治的具体方案。
政府一直重视与民间社团的沟通,在得到中央有关报告后,将会进一步分析研究及徵询居民意见,亦欢迎民间社团和组织继续就整治内港工作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令政府多了解民间和社会的诉求。 会后,坊会代表向土地工务运输局递交了一份整治旧区水患的意见书。参与座谈的坊会代表包括: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区办事处主任莫伟成、提柯区坊众互助会理事长吴锦清、果栏六街区坊众互助会理事长李惠萍及沙梨头坊众互助会副秘书长陆南德等;土地工务运输局代表包括:副局长刘振沧、水力暨环境卫生处代处长郭子昌及土工技术暨道路处处长陆惠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