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新城B区结合公共建筑及文化设施 创设南岸滨海绿廊及全新城市形象


位处澳门半岛以南及毗邻南湾湖区的新城B区,区位功能为"滨海绿廊"、"公共建筑"及"旅游文化设施"。新城B区规划草案提出维护西望洋山区与濠镜之间的山海景观,串联由科学馆、文化中心、观音像、旅游塔至妈阁沿岸节点的景观资源,完善现有城区绿化系统,创设绿色滨海绿廊,同时结合公共建筑物及多元旅游文化设施,丰富景观元素,建设全新城市天际线,重塑优美城市立面。 新城B区位处澳门半岛以南,毗邻南湾湖区,东起科学馆西至旅游塔,总面积约47公顷,发展受到其地形、航空役权高度、保护西望洋山和南湾湖景观、城市天际线不协调等条件限制。 经分析其地理位置和周边资源特徵,研究团队把新城B区的整体区位功能定为"滨海绿廊"、"公共建筑"及"旅游文化设施",从而强化城市中心功能,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整体绿化系统,突出海滨城市形象。并建议维护西望洋山区与濠镜之间的山海景观,串联由科学馆、文化中心、观音像、旅游塔至妈阁沿岸的景观资源,协调嘉乐庇总督大桥两侧东西片区的城市门户景观。 研究团队提出两个新城B区规划草案。草案一不规划商住用地,均为公共建筑、旅游文化设施和滨海绿地,致力建构集旅游文化与休闲设施於一体的国际级滨海绿廊。以维持西望洋山观海视域为前提,采适中开发强度,位处嘉乐庇大桥两则均置公共施设,重塑城市门户景观。草案二规划人口容量约为6,000人,提供约2,000个住宅单位,除配置若干的商住用地外,还规划旅游文化设施、公共设施、滨海绿廊等用地,形成开放式滨水综合社区。该草案的开发强度稍高,以平衡发展与保育。 两个草案均设有文化、教青、政府机关等公共设施。同时强调维护新城B区与周边地区重要开放空间的景观联系,通过新公共设施与旅游文化设施建设,塑造澳门半岛南部滨海天际线及"山、海、城"景观。此外,两个草案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发挥土地利用效益,外环通道采地下化设计,减少对滨海绿廊的影响,并配合东西向的的滨海绿廊,开辟行人专区及单车道,完善跨越孙逸仙大马路的人行过路设施,提高新城B区与新口岸区的步行可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