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坑尾行人天桥加装升降机工程的前期勘探地下管线工作已完成,随即将展开升降机的基础工程。为缩短工期,土地工务运输局要求承建商同步展开订购升降机工作;考虑到工程地点邻近巴士站,交通事务局已将靠近天神巷的巴士站位置稍微调整,以配合施工安排。 部份工序同时进行以缩短工期
为避免工程期间损毁地下管线,政府要求承建商於六月底先进行了工程前期管线勘探,以便确定两侧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勘探结果得出,由於靠近公共行政大楼一侧的升降机落脚点所在位置布满了地下管线,因此,政府稍为调整了该一侧的升降机位置;至於天神巷一侧的升降机落脚点则按原设计施工。为缩短工期,尽量减降对市民的影响,土地工务运输局已要求承建商将部份工序先在工场内进行和完成。 由於水坑尾人流较多,局方要求承建商在启动地基工程前必须先用透明街板将施工范围围封,主要目的是保障行人安全。因应工程需要,交通事务局早前已将位於天神巷的巴士站的位置作稍微调整,让乘客有足够的候车空间。基於施工期间无可避免占用部份路面,难免对公众造成不便,希望市民谅解。 升降机着重无障碍和环保设计 为构建无障碍空间,升降机配备扶手、符合本澳盲人中心要求的凸字按钮、低位操作面板、防撞措施及话音提示系统等无障碍设施;同时具备相关的环保设计,包括:变频起动、在较长时间没有人使用时自动暂停电源等功能。万一遇上火警或停电,升降机具有自动返回地面层及开门功能,紧急停止运行时也会自动启动拨号的急修通报装置;而且出入口将设有导盲砖及遮荫挡雨设施。 与此同时,升降机亦渗入了环保的设计元素。其主体结构采用轻巧的管状钢结构及采光度较高的玻璃幕墙;而钢结构及玻璃幕墙颜色则采用与现有行人天桥相类似的浅色系,以达到新旧设计相互融合,除达到与周遭环境和谐协调,亦具有环保节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