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卫生局强制申报传染病监测资料显示,本澳今年11月(截至11月21日下午5时)共录得6例甲型肝炎病例,较过去平均每月0至2例明显增多。经初步调查资料显示,各个案之间无关联,年龄由21至42至岁,5女1男,所有患者均需住院治疗,没有死亡病例。卫生局已开展对病例的调查,以确定是否有共同感染源。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是经口摄入被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是粪—口传播性疾病。潜伏期为15至50天,平均约30天。常见的高危食品包括未煮熟的贝壳类∶毛蚶、蚝、蚬;虾、蟹等水产类食品,以及受污染的水果、蔬菜及水等。常见症状有黄疸(皮肤、眼睛发黄)、疲倦、腹痛、食欲差、恶心、腹泻、发热和尿色加深等,有部份患者可以无症状,但偶尔也有部份病例出现严重的暴发性肝衰竭而威胁生命;治疗以休息和清淡饮食等支持疗法为主。目前有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一般建议前往卫生环境较差的地方长期逗留前使用。 卫生局呼吁市民应注意个人、环境和食物卫生,食物应彻底煮熟方可进食;市民和食物从业员如有黄疸、发热和尿色加深等现象,切勿上班,并应尽早求诊;采取严格的个人卫生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如厕后一定要洗手,并处理好大便。市民如有查询,请致电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询(电话∶287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