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卫生局呼吁居民外游期间注意防范狂犬病


就传媒关注台湾地区发现有野生鼬獾及钱鼠感染狂犬病病毒一事,卫生局表示,全球除少数岛屿国家或地区外,均是狂犬病流行区;内地和东南亚地区更是狂犬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为此,呼吁居民避免接触不明来历的动物,特别是在外游期间。如被可传播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清洗和消毒,再到当地医疗机构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所有肉食动物均可能传播狂犬病病毒。狂犬病广泛存在於世界各地。一般来说,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主要传染源为野生动物,而亚洲等发展中地区则以家犬为主要传染源,猴亦是旅行者感染狂犬病的重要传染源。数年前内地狂犬病个案显着上升,一度是首要传染病死亡原因。台湾地区过去被认为不是狂犬病疫区,而据最近当地卫生部门的资料显示,截至7月31日,当地共发现14例鼬獾和1例钱鼠感染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存在於被感染动物的唾液中,而很多动物有舐脚爪的习惯,因此当人被带病毒动物咬伤或抓伤,或伤口、粘膜被舐后,都有可能感染狂犬病。潜伏期为2周到6年不等(平均2至3个月),症状包括神志不清、咽喉肌肉痉挛、瘫痪、昏迷和死亡,病死率100%。 为预防狂犬病,市民应避免与不明来历的动物接触,包括狗、猫、猴及野生动物等。若不慎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以肥皂及清水,反覆彻底地清洗伤口,并尽快前往医院就诊,由医护人员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及免疫球蛋白。 本澳过去30年没有任何人或动物狂犬病病例的记录。考虑到澳门邻近地区狂犬病疫情,卫生局已於2007年全面更新狂犬病的预防指引及疫苗接种指引,并与民政总署建立了伤人动物的通报机制。直至目前,有关指引及机制实施畅顺。卫生局呼吁市民到民政总署为饲养的犬只登记放置晶片,并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如在本澳被动物咬伤或抓伤,除清洗伤口和就诊外,也应向民政总署报告,以便对相关动物进行观察。卫生局现备用足够的狂犬病免疫球白及狂犬病疫苗供有需要的市民接种,而属下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会根据伤口的部位及深度、伤人动物的种类及该伤人动物是否已被补捉等情况,评估是否需接种狂犬病免疫球白及疫苗。若有关犬只可被观察,受伤人士可暂缓注射疫苗或免疫球蛋白。若需要注射,本澳居民亦可免费注射。若在外地被动物咬伤或抓伤而被评定需要接种疫苗,回澳后应继续完成未完成的疫苗接种程序。 市民如有任何疑问,可致电卫生局传染病热线287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