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仁伯爵综合医院完成本澳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患者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晓慎教授和仁伯爵综合医院心胸外科范世豪主诊医生合照

特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本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致力通过和区域内一流医院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优势互补,提升本澳医疗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早前卫生局仁伯爵综合医院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团队合作,成功完成本澳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这是本澳心脏手术新突破,也是内地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在本澳首次采应用。

是次手术对象为本澳1名68岁终末期心脏衰竭的女患者,病情复杂且手术难度高。术前,两院医疗团队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全面评估其状况,针对手术方案与应急预案反复研判,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中,患者在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辅助下,接受左心室钻孔植入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并将电源线连接至外部装置;当启动后,人工心脏透过磁悬浮驱动技术将血液输送至升主动脉,形成自身心脏与人工心脏并行循环状态。手术采用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是内地自主研发,具备低溶血与高耐久等特性,技术性能达国际水平,能有效减少血液破坏及血栓形成,从而提升患者生存率与生活品质。术后,该患者恢复良好,心脏衰竭症状消失,活动能力恢复正常,且因装置轻巧对日常生活影响极小。

卫生局指出,以往终末期心脏衰竭患者仅能依赖心脏移植作为终末期心脏衰竭的治疗手段,现时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已成为除移植之外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适用于经药物治疗无效及经多学科团队评估确认有条件进行植入手术的终末期心脏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心衰症状及延长预期寿命。

心脏衰竭疾病是一种严重的、进展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静息时呼吸困难、无法平躺入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全身性水肿(双腿、脚踝浮肿,腹水等)、腹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恶心)、持续性的咳嗽和咳痰(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等;若患者每年多于2次因反复心脏衰竭而入院,不能耐受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且开始出现肾功能不全,如肌酐升高、尿少等,要增加利尿药物剂量才能维持病情稳定时应尽快寻求外科介入。倘心脏衰竭进入终末期阶段,病情难以依靠药物逆转,规范化抗心衰药物(GDMT)治疗效果欠佳。终末期心脏衰竭患者一经确诊,一年内死亡率可高达50%,若此时尽快经医疗评估及外科治疗,如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或心脏移植等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是次顺利完成本澳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填补了本澳在终末期心脏衰竭治疗领域技术的空白,为不适合或等不及心脏移植患者提供可靠的替代方案;其次,透过与内地顶尖医疗团队合作,不仅掌握先进手术技术,更建立完善术后照护与管理系统,使患者能在本地获得持续且专业的医疗保障;此外,该案例也为医院后续开展复杂心脏手术累积了宝贵的经验,有助推动相关科室的医疗技术发展,促进培养本澳医疗人才与提升医疗技术。未来,仁伯爵综合医院将进一步拓展与内地一流医疗团队交流与协作,致力为本澳居民提供适切的医疗服务。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