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於本月两次发生因电缆损毁而致电压短暂波动,令全澳大部分地区出现0.1秒的电力闪烁,能源办表示高度重视,督促电力公司尽快修复。由於现场并没有工程或掘地等明显可能引致损毁的迹象,为详细查明电缆损毁的原因,已要求将电缆损坏部分切除并送往国际性的实验室作独立的第三方检测,以分析损毁的原因,进一步完善整个电网系统,查究责任,尽量僻免出现类似的情况,确保供电安全。 政府非常重视短期内发生的两次电缆事故,鉴於本澳将不再新增本地的发电厂,电力均透过内地输电来满足,内地输电近年已经逐步增加,去年从内地输入的电力已经超过九成,最近的冬春两季大部分时间本地已经没有发电,主要由输电和垃圾发电来供应电力,资料显示,从内地输电更能满足本澳供电,令电力供应更稳定。根据两次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造成今次电压波动的原因是由於连接鸭涌河站和莲花站的两组220千伏主干电缆的其中一组受到损毁,致线路出现单相电缆接地情况,最终引致一组220千伏电缆停运,令电网部分节点电压波动较大,故市民当时会感到电力闪烁了一下。事故期间,后备线路自动发挥作用,因此整个电网并没有影响,没有停电,但一些用户的敏感设备可能会出现短暂停顿或需要重新启动。 受损毁的一组220千伏主干电缆於2012年6月投运,其功能主要是连接北面的澳北鸭涌河变电站和南面的路氹城莲花变电站,以接通珠海拱北和横琴的两条220千伏输电通道,发挥南北输入的电力互为补充的作用,即是一旦南面的输电通道发生故障停顿时,北面的电力将通过220千伏主干电缆自动补上;同理若北面出现故障停运,南面自动补上,确保供电。 两次事故的详细经过是:2月15日下午5时55分37秒,在连接鸭涌河站至莲花站的两组220千伏电缆中,其中一组线路(LT903-CP901)的B相电缆发生接地故障,引起保护动作及於50毫秒内自动把故障隔离,即B相电缆停运。於 13秒后(即5时55分50秒),在莲花变电站内四组母线的其中一组(220kV IIA)因故障而保护动作,并相继出现相关电抗器(LT901)、180MVA变压器(T2)和母联开关(LT906和LT908)跳闸,故障在108毫秒内自动隔离,最终该组线路(LT903-CP901)全组停运。 在发生故障前,该两组220千伏主干电缆共送约30MW的电力至莲花变电站,只占了总输送容量的4%。因此,当时电缆的负载非常轻,可以排除超负荷的情况。当发生故障时,线路备用发挥作用,电力自动由没有故障的一组电缆负责输送,输电网并没有发生停电。根据电网的设计,即使该两组220千伏主干电缆完全停运,仍有足够的能力通过110千伏主干网把电力分配至不同的电网分组,确保供电的安全性。 事故发生后,澳电随即确认故障对供电安全性没有影响,并派出维修队伍寻找故障位置,初步显示为距离莲花变电站3.8公里处。由於沿线并未发现明显施工,故需拆开两端开关设备和利用时域反射分析法对线路进行测量及故障定位,最终在2月16日下午约8时初步确定故障位置处於北安码头新路近友谊大桥侧。 经过对地下电缆的开挖,发现位於灯柱IP776A08和IP776B07之间有一相电缆损坏。及后更换电缆并进行修复,并於2月26日修复完成后於晚上11时进行带电测试,岂料一小时后约11时59分再次发生0.1秒的电压波动,而受损部分是同一线路另一相的电缆接头。 对於导致两次电缆损毁的原因,由於没有明显可能引致损毁的迹象,及电缆投运未足两年,情况较罕有,故能源办已要求电力公司将两次事故切除下来的电缆损坏部分送往国际性的实验室作独立第三方检测,以分析和判断事故的原因,进一步完善整个电网系统,查究责任,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损毁情况,确保供电安全。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