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推动构建节水型社会工作小组」今(15)日举行原水之旅及节水标语及徽号创作比赛颁奬礼,并即场展出得奖作品。小组又组织得奖者参加「原水之旅」,到供澳原水的取水点洪湾泵站、广昌泵站和竹仙洞水库等参观,亲身了解本澳原水的来源,加强对本澳供水情况的认识。 是次节水标语及徽号创作比赛,居民的反应十分踊跃,小组收到近五百份极具节水意念的参赛作品,评审工作亦已於早前完成,当中有45份作品分别在六个组别中脱颖而出。颁奖礼今日假澳门文中心艺术博物馆演讲厅举行,除小组组长黄穗文及副组长黄锦辉外,还邀请到珠海市海洋和农渔局郭仲秋局长、珠江水利委员会赵晓琳副总工程师、理工学院综合设计课程阮鳯莲助理课程主任、以及澳门设计师协会关英杰副会长担任颁奖嘉宾,得奖的作品均被制作为展板,於场内展出。 为了进一步推广节约用水的意识,小组亦举办了「原水之旅」,组织是次比赛的得奖者到珠海参观供澳原水取水口及竹仙洞水库,希望藉此加强他们对澳门水资源的认识,并了解本澳原水的来源、供应系统以及珠澳两地的供水工程概况。另一方面,亦可亲身参观洪湾泵站、广昌泵站等的日常运作情况,对本澳的供水状况有更深入和透彻的认识。得奖者在参观期间,泵站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讲解了日常供澳原水的处理工作,以及泵站在应付咸潮时的特别安排。 小组认为是次比赛使居民节约和珍惜用水的意识有所提高,未来将会继续举办不同类型的节水活动,包括社区节水工作坊等,向居民广泛宣传节水的重要性,提高大众爱惜水资源的意识。小组同时希望市民继续支持本澳的节水活动,共同将澳门构建成节水型社会。
节水标语及徽号创作比赛得奖者参观竹仙洞水库节水标语及徽号创作比赛得奖者参观洪湾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