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近年一直致力改善及优化居民的出行环境,构建无障碍步行空间,以配合政府整体交通规划及政策构思。其中,作为外港新口岸一带至中区无障碍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第二区工程今日(9日)开标,一共收到七份标书竞投,工程预计九月份可以动工,并争取明年底落成启用。 "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共分三区,今日开标的是先行开展的第二区项目。参与投标的公司共有七家,全部获得接纳,建议工程造价介乎3,990多至4,880多万澳门元不等,建议的最长施工期为450天,预计可创造80个就业职位。 项目位於白头马路焯公亭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之间,总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在焯公亭下方建造一座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公园;二,兴建一条长约30米的行人天桥,一端连接公园,而另一端则与是次工程兴建的一座升降机塔楼接连。升降机塔楼约高26米,由两部升降机及共有6层的楼梯廊道组成;三,於升降机塔楼下方建造一个约500平方米的绿化区;四,进行山坡整治及美化周边街道等,以便将步行系统连接至罗理基博士大马路。 当中,主体部分是包括行人天桥及升降机塔楼在内的无障碍步行系统,连结未来动工的由焯公亭公园连接松山健康径及得胜斜路的两条隧道(属第三区),并配合已启用的位於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东方拱门附近的行人天桥,将组成无障碍步行系统群组,可大大缩短新口岸、外港一带至松山、东望洋区及山顶医院一带的步行距离与时间,方便长者及残障人士通行。未来,透过外港新口岸至中区一带的无障碍步行系统,居民能以步行的方式快捷便利地往来於两区之间。 本区工程另一主要部分,便是建造焯公亭下方公园,由高空俯视该公园的形状近似一个半圆形,透过扇形的分层式设计,与焯公亭结合成一个舒适的休憩空间,对使用步行系统的居民起到歇脚、转折及集散的作用,分流居民到不同通道。由於公园将连接两条行人隧道,在建造时会预留相关出入口。 为构建一个和谐舒适的步行空间,其他工程包括设置绿化区、道路美化及山坡整治等亦同样重要。至於第一区及第三区工程,土地工务运输局将於适当时候展开招标的相关工作。
查看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