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局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本月将在澳门艺术博物馆演讲厅举办4场“海丝瓷路——一带一路文化系列讲座”,深入分享我国与沙特阿拉伯、葡萄牙、肯尼亚及柬埔寨等地的跨国考古合作成果。讲座费用全免,现尚余少量名额,欢迎有兴趣的市民即日起透过“一户通”踊跃报名。
首场讲座“牵星过洋——沙特塞林港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将于9月20日下午3时举行,由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姜波以普通话主讲。姜教授为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副理事长及中国海交史研究会副会长,将重点介绍2018至2019年中沙联合考古队在塞林港遗址的发掘成果,呈现从唐五代至明清时期中国陶瓷的海洋贸易脉络,揭示该古港在中国与阿拉伯半岛陶瓷贸易中的历史地位。
第二场讲座“中国风潮——大航海时代的中葡瓷器贸易与文化交流”于9月21日下午3时举行,由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中国器物主任王冠宇以粤语主讲。内容将探讨中国瓷器如何风靡欧洲皇室,成为经济与文化交往的重要媒介,并透过博物馆藏品与考古发现,结合文献与图像,重现明清时期中葡海上瓷器贸易的盛况。
第三场讲座“考古遗珍——肯尼亚沿岸出土的中国瓷器”于9月27日下午3时举行,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荣休教授秦大树以普通话主讲。秦教授将分享2010至2013年北京大学考古队在肯尼亚的发掘经历,解析上万件中国瓷器的研究成果,并探讨瓷器外销高峰时期的特点与历史背景。
第四场讲座“瓷瓦匠心——吴哥与中国陶瓷瓦件的工艺与交流”于9月28日下午3时举行,由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讲师黄慧怡以粤语主讲。讲者将介绍吴哥古迹的建筑特色,分析陶瓷瓦件工艺,并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深入探讨吴哥陶瓷屋顶材料反映的社会等级及其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联。
活动详情可浏览文化局学术及出版处网页www.icm.gov.mo/academics,或于办公时间致电8399 6220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