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口网站

新闻

显示模式: 网格 列表

澳门与老挝草签新的航班协定,大力地开放了两地航空运输市场

为开放澳门与老挝於多年前草签的两地航空运输条件,澳门特别行政区民航局与老挝人民共和国民航局於11月23日在本澳举行了更新两地双边航班协定的会谈。双方於会后草签了新的航班协定,并更新了谅解备忘录。新的航班协定及谅解备忘录消除了原有的运力限制、增加了第五业务权及代码共享,为两地之间的定期航班服务奠下了更有利的经营条件。 会谈在友好及诚挚的气氛下顺利进行。双方早於1997年已进行了两地的航班协定谈判并草签了文本,根据原有的航班协定及谅解备忘录,各方指定航空企业每周只可提供7班来往澳门与老挝的定期航班服务,并且不享有第五业务权。随着亚太区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兴力量,航空业将有空前的发展,其增长亦将较其他地区的增幅为高,两地民航部门均认为有必要对原有的内容作出检讨及更新,故落实了是次会谈。
两地代表团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民航局局长陈颖雄及老挝人民共和国民航局局长Yakua Lopangkao带领,两人於会谈上分别就两地的经济、旅游及航空业发展情况作出了介绍。
双方以原有的航班协定作为基础,交换意见并加大力度地松绑限制,新的航班协定及谅解备忘录更新了以下内容:
- 消除运力 – 双方同意在经营客货混合或全货运航班上不设任何运力及机型限制。
- 增加第五业务权 – 双方的指定航空企业在经营澳门与老挝的航线上享有第五业务权。
- 增加代码共享 – 双方指定航空企业可以代码共享形式合作经营澳门与老挝的航班服务。
会谈代表团成员包括两地的民航部门人员,澳门方亦包括了澳门国际机场专营股份有限公司及澳门航空有限公司的代表。
陈颖雄表示,纵然澳门与老挝於多年前建立了航班协定后并没有航空企业开通两地航线,但由於亚洲地区的航空运输急速发展,整体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而澳门与老挝的旅游资源丰富,故此发展两地航空运输市场潜在商机,有助本澳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鉴於航班协定谈判的前期准备工作需时,有必要适时建立好法律框架,让两地航空企业可於任何时候按市场需要申请开通航线。
在旅游博彩龙头产业的带领下,澳门经济高速发展,航空业亦因此受惠而蓬勃发展。为配合现在以至未来的航空运输需求,民航局会根据行业的需要及一些国家的要求,积极与外国进行航班协定谈判或更新已签署的谅解备忘录。


高地乌街及文弟士街周四起实施交通管制措施

因进行重铺路面工程,高地乌街部分路段及文弟士街部分路段将於本月25日(周四)至12月1日(周三)期间,分阶段实施交通管制措施,交通事务局呼吁驾驶者留意有关交通改动。 为配合民政总署进行路面重铺工程,介乎高士德大马路与美副将大马路之间的一段高地乌街将於本月25日(周四)上午9时至28日(周日)实施有限度通车,而28日上午9时至晚上8时,介乎高士德大马路与雅廉访大马路之间的一段高地乌街及介乎雅廉访大马路与美副将大马路之间的一段高地乌街,将临时改为无出口道路。 另外,介乎高士德大马路与美副将大马路之间的一段文第士街,亦会於28日上午9时至12月1日(周三)实施有限度通车;12月1日上午9时至晚上8时,介乎高士德大马路与雅廉访大马路之间的一段文第士街及介乎雅廉访大马路与美副将大马路之间的一段文第士街,将临时改为无出口道路。 上述改动措施期间,高地乌街及文弟士街部分泊车位将禁止车辆停泊。交通事务局提醒驾驶者留意有关交通改动,并应遵守路上所设置的临时交通标志及服从交通警员指挥。如欲了解是次临时交通改动详情,可登入交通事务局网页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资讯网traffic.gis.gov.mo。


文化局第四期导赏员培训结业

文化局澳门博物馆举办的“ 文化局第四期特约导赏员培训课程 ”已於十月份顺利完成,29名学员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正式成为澳门博物馆新一批导赏员,为提升公众服务和教育推广工作注入新力量,当局日前举行了有关课程的结业礼;气氛热烈 。 澳门博物馆为满足市民、师生和各地游客对导赏服务的需求,透过举办导赏员课程,陆续培训出一批具潜质和优秀的特约导赏员,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导赏服务。“ 文化局第四期特约导赏员培训课程 ”由港澳知名学者和文化局专业人员执教,向学员教授中西文化历史、考古、陶瓷、中国书画、西洋画、导赏技巧和澳门历史城区等不同范畴的知识,还安排学员相互讨论和导赏实习,藉此提高学员的实际导赏能力。 是次课程还设有“优秀学员奬”和“亲善奬”以表扬在学习期间学习态度综合表现优秀和最乐於助人的学员。“优秀学员奬”由学员赵小苗、冯紫云和郭郭善美获得;而“亲善奬”则由学员叶志坚获得。结业典礼上,除颁发证书予今届成绩合格和完成所有课程的学员外,同时颁发证书予完成 “他乡故里──乔治.钱纳利作品展” 和 “郑家大屋” 培训课程的导赏员。


北京文博会澳门创意馆人气旺 文化产业委员会满意参展成效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於日前(十一月二十一日)闭幕,文化局组织本地文创企业单位设立“澳门创意馆”,展出具有澳门文化特色的原创设计产品、音乐、录影及出版物等,吸引大量观众入场参观,人气旺盛。澳门文化产业委会员参观展会及视察“澳门创意馆”,对是次参展成果给予好评。 本届文博会四天接待观众超过二十万人次,首次亮相文博会的“澳门创意馆” 参观者众,人流如鲫。十八日下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步正发,参观了“澳门创意馆”,对展馆设计及展品表现浓厚兴趣。十九日上午,文化产业委员会副主席梁庆庭,澳门驻京办主任康伟,文产会代表崔世平、周信余、陆曦、施家伦,秘书长王劲秋等一行到场参观。文产会副主席梁庆庭喜见展馆获好评且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并认为创意馆设计富有特色,本澳文化产业发展满有前景,望各界继续努力,将工作加快做好。 展览期间,京澳文创业界代表积极交流并进行合作洽谈。“澳门创意馆”获观众良好回响及反馈,有观众认为澳门馆展示新鲜,透过馆内文创作品看出澳门的美丽,加深了对澳门文化底蕴的认识。本澳文创业界代表对是次参展感到满意,并表示与内地文创代表陆续达成不同的合作方向。 此外,文化局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厅厅长陈炳辉及代表人员等参观了位於“北京318艺术园”的北京全艺社,全艺社代表朱焯信介绍,该场地是澳门全艺社的驻京创作基地,中葡混血艺术家苏约翰装置摄影作品展“神话缔造者”於本月二十日起在该场地展出。北京全艺社於二零零八年设立,旨在让澳门及以外不同媒界及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来北京驻场创作,为内地与澳门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代表团同时参观了园区内的艺术单位,对当地艺术发展加深认识。 第五届文博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文博会组委会主席王太华,以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组委会主席郭金龙主持开幕。文化局组织团队设立 “澳门创意馆”, 参展期间有北京文创业界人士到访与本澳业界洽谈,希望将澳门创意产品常设北京文创园区展销,双方现正商谈合作方式。文化局於今年组织本澳文创商户先后在深圳、厦门、杭州、澳门和北京等地进行展销,针对业界的产业推广策略已逐渐发酵,部分本地文创单位已接获订单或正洽商中。第六届文博会将於明年十一月九至十三日在北京举行。


二零一零年十月入境旅客

统计暨普查局的资料显示,今年10月入境的旅客及非澳门居民共2,764,508人次;旅客总数为2,092,343人次,按年增加7.5%。不过夜旅客为1,143,513人次(占总数54.7%),其中627,649人次为内地旅客。 按旅客的原居地统计,中国大陆旅客有1,124,061人次(占旅客总数53.7%),较去年同月增加6.7%;其中以个人游方式来澳的有479,516人次,按年上升3.9%。香港(629,233人次)、马来西亚(27,454人次)及大韩民国(21,931人次)旅客分别增加14.0%、5.9%及59.8%,而日本 (29,637人次) 旅客则与去年同月相若;中国台湾(98,674人次)旅客减少6.8%。 今年首十个月入境旅客总数达20,680,922人次,较2009年同期增加16.0%。主要客源为中国大陆(10,931,869人次)、香港(6,237,149人次)、中国台湾(1,090,555人次)、日本(341,558人次)、大韩民国(271,161人次)及马来西亚(261,947人次)。不过夜旅客为10,810,551人次,占总数52.3%。 按入境方式统计,今年1月至10月经海路入境旅客为8,474,021人次,按年增加20.0%;经外港码头入境的旅客按年增加7.5%,有5,268,282人次,香港及中国大陆旅客分别占52.8%及22.9%;经氹仔临时客运码头入境的有2,913,060人次,升幅为51.7%。 经陆路入境旅客有10,846,794人次,按年上升14.6%;从关闸入境旅客有9,935,593人次,中国大陆及香港旅客分别占78.9%及14.0%。 经空路入境旅客为1,360,107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4.2%。从澳门国际机场入境旅客有1,342,074人次,升幅为5.1%;旅客主要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及马来西亚,分别占37.7%、31.2%及7.2%。


气象局发表冬季气候预报及2010年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

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今(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本年12月至明年2月之冬季气候预报及2010年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 气象局分析了2010年夏季转冬季的海洋和大气环流形势,显示赤道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面温度自本年7月起转冷,预料将持续发展成为一拉尼娜现象。并根据各项预报资料显示,该现象很可能延续至明年春季。 综合以上分析,展望本澳今年冬季 (12月至明年2月) 之气候预报,平均气温将属正常至偏低,期间会发生一至两次严寒天气 (温度於摄氏7度或以下),预料最冷时段为1月;而雨量方面将会比正常偏少。 另外,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委托澳门大学於2010年10月10日至18日进行居民满意度调查,目的为了解市民大众对气象局服务的意见,提升本局的服务质素,履行澳门特区「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 是次调研采用了电话调查方式,共访问了1,010位常居澳门的人士,回应率达四成。问卷设计方面以参考前次气象局居民满意度调查及其他部门的相关调研,并以气象局服务特性及实际调研操作作出相应调整。 总括而言,澳门市民对气象局服务稍高於一般,可见气象局未来仍有不少进步空间。未来,气象局将会继续聆听市民意见,改善相关服务。是次调研结果显示,居民较常透过电视(80%, 可多次选择)接收天气讯息,其次为电话语音系统1311(30%)及报纸(30%)。


环保局就垃圾焚化中心问题拜访街总离岛办事处

留意到离岛居民对垃圾焚化中心排放问题之关注,尤其是旧厂的排放情况,环境保护局张绍基局长与相关主管,於今(22) 日拜访街总离岛办事处,介绍焚化中心的运作情况。张绍基局长强调,会严格监管新、旧厂的运作,以及责成营运商完善不足之处。同时将致力加强推动源头减废,长远地部署本澳的废弃物处理政策。 张绍基局长等人员今日下午拜访街总离岛办事处,与街总离岛办事处主任何锦霞、社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阮若华等人就焚化中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会上,张绍基局长表示,环保局作为监管营运商的部门,一直对营运商及焚化中心的运作有严格监管,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审查营运商所提交的营运报告;二、不定期委托顾问公司作独立的尾气检测;三、在环保局环保基建管理中心办公室内亦设有远程监察系统,如发现异常,可即时作出跟进处理;四、环保基建管理中心人员长期驻守焚化中心内,不时巡查厂房;五、与营运商定期召开会议,不断完善焚化中心的运作。 他提到,旧厂於1992年投入运作,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随之以来是垃圾量的急剧增加,考虑到澳门特区的持续发展,政府於2005年开始筹建新厂,并於2006年新厂土建阶段期间,已开始筹划旧厂的升级工作。至2008年第四季新厂建成并运作后,旧厂的升级设计工作亦同步进行,并在此阶段确保新厂在保养期间能正常运作,待日后旧厂升级时能完全接收所有垃圾量。因此,在确保能正常处理本澳所有废弃物的基础上,今年将进行旧厂设备升级的招标筹备工作并已将近完成,预计明年可开展有关升级计划,升级工作主要包括将旧厂的尾气处理系统升级。 对於有报导指在八月新厂房日平均超排次数逾百次,张绍基局长亦向与会者解释实际情况。环保局在11月18日得悉有关报导后,立即要求营运商提供相关资料,经分析后,发现有关数值与营运商设立的奖励制度有关连。事实上,为鼓励员工的积极性,亦为控制垃圾燃烧的稳定性,营运商设立一奖励制度,并订出比现时的欧盟2000/76/EC焚化排放更严谨之标准作评比,如员工能在处理废弃物时达到有关标准之上就能获得奖励。某人向传媒所指的逾百次“超标”,实际上是未能达到奖励标准的次数,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针对今次事件,环保局日前已要求营运商须於一星期内提交报告,并必须有全面、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局方人员将对有关报告内容进行研究及分析,并会严格按照合约规定作出相应处理。同时,在收到报告前,环保局已与营运商主管举行会议,以及多次到实地视察,责成营运商尽快作出改善。当中,用以贴在窗门隙缝的新胶密封条已到货并更换,一系列有关防止苍蝇及臭气渗入之改善工程亦进行中。 街总离岛办事处人员亦表达了居民的关注,期望局方能主动发布相关讯息,及早释除社会的疑虑。张绍基局长对此表示认同,日后将加强资讯的透明度,提高与社会的互动交流。长远来说,会致力推动源头减废,除透过已启动的“绿色学校伙伴”、“绿色企业伙伴”、“澳门环保酒店奖”此三大计划来加强宣传外,明年将加大力度推广至家居方面,并会加强公民教育,长远地部署本澳的废弃物处理政策。 出席会面的环保局人员还包括:韦海扬副局长、环保基建管理中心陈国浩主任、环境宣传教育处阮燕莲处长、环保基建管理中心林敏兰职务主管等。


仁伯爵综合医院展开部份扩建工程,呼吁市民留意相关交通安排

仁伯爵综合医院急诊部扩建工程已於2010年11月22日正式动工,工程将为期约720天。卫生局呼吁市民留意有关安排。 首阶段的交通安排如下:
1) 现时位於工程范围路段,加思栏马路近岭南中学的仁伯爵综合医院巴士站自22日起停用;市民可转往同一路段,急诊部天桥下方所设置的临时巴士站继续搭乘有关巴士路线。 2) 为开辟新道路网,加思栏马路上医院大堂路段已封闭,前住医院大堂正门的车辆可使用若宪斜巷,加思栏马路通过医院工程部隧道或急诊隧道前往。 3) 医院大堂对开的辅助设施及急诊部地盘范围的泊车位已取消。建议市民可透过医院周边的停车场,转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或由东望洋马路乘搭愕斜巷升降梯,前往二楼的医院急诊部或三楼的医院大堂。辅助设施及急诊部(即新急诊大楼)的工程预计将於2012年年底竣工。
卫生局呼吁市民留意交通事务局或卫生局之相关公布,及其他阶段的交通安排。 另外,落成后的新急诊大楼楼高四层,总建筑面积比原急症室大三倍,将增加观察病床。大楼设有儿科急诊部、成人急诊部、二十四小时门诊、化验室及全数码化X光系统。新急诊大楼落成后亦将增加泊车位。


刘仕尧巡视多项公共工程 督促加快进度保质量

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11月22日)率领属下工程及房屋部门领导,巡视青洲社屋综合体—A大楼、氹仔TN27经屋项目、路环石排湾公屋地段及氹仔成都街公园等多个公共工程项目,藉此了解工程进度及实况。刘仕尧督促承建商加快进度,在未来施工安排上要具备前瞻性与预见性,对潜在问题要有警觉性及应对方法;监督部门必须有效监管,提高效率。 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与房屋局局长谭光民、建设发展办公室主任陈汉杰、土地工务运输局副局长刘振沧等一行,先后巡视了多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型公共工程,包括青洲社屋综合体—A大楼、氹仔TN27经屋项目、路环石排湾公屋地段及氹仔中央公园等。巡视期间,刘仕尧除了听取承建商的介绍外,还实地了解施工情况,并关注到工程进度、人力资源、机器配置、配套设备等。 刘仕尧指示各承建商及监履公司,必须高度把握时间,加快进度,对於未来施工安排要有充分把握,对潜在问题要有警觉性及应对方法;监履公司必须履行责任,做好监管质量与进度的工作。公共工程不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更肩负着社会责任与居民期望,应以社会利益为大前提,切实做好相关工作,把工程质量与时间进度放在重心位置,让广大市民尽早使用。对於工程上所遇到的困难,必须以承担的态度、创新的思维来面对,设方想法解决问题。 同时,刘仕尧督促属下部门必须履行监督作用,保持与承建商紧密沟通,加强巡查工程,遇到困难时应快速回应解决。由於公共工程多涉及不同个政府部门,部门之间亦应持续沟通,加快行政效率,当建筑工程完成时,尽快把握时间进行相关的配套工作。 在视察的工程项目中,青洲社屋综合体-A座楼高25层,提供357个单位,并设有社会设施、休憩区等,结构工程已经完成,现正进行建筑装修及机电安装工程,预计明年竣工。氹仔TN27地段经屋项目,由6座楼高49层塔楼及楼高3层群楼组成,提供2,703个经屋单位,此外还有社区设施、卫生中心、停车场、公共客运转乘站及乾货市场等,预计2012年完工。刘仕尧巡视时指出,公屋项目受到社会高度重视,必须具备周全计划,特别是劳动力的调配,既要先优先聘用本地工人,又要有充足的劳动力,以保障工程的稳定性与时间进度。他特别强调,有关经屋法例修改的工作,将建议设订经屋预售制度,届时政府与轮候家团之间具有约定的上楼时间,因此工程不能延误。 至於路环石排湾公屋地段,现正进行平整工程,完成后随即进行建筑工程。刘仕尧指示应该进一步加强不同工种的协调,减省不必要的时间,尽快完工,有必要时必须增添机件,提高运输效率。在氹仔成都街公园及停车场工程中,刘仕尧了解该工程采取了环保建筑模式,贯彻环境保护局发出的环保指引,同时设立了环保监督工作小组,有效减低噪音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指出现时居民对生活质素的不断提高,透过先进的建筑技术,使工程尽早完工,也尽快改善离岛区民的生活质素,符合整体居民的诉求。


澳门海洋文化的发展和影响讲座本周五举行

文化局学术研究讲座《澳门海洋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将於十一月二十六日(本周五)下午六时三十分在塔石广场文化局大楼演讲厅举行,由南京大学历史系黄鸿钊教授主讲。讲座以普通话进行,并设有粤语、葡语及英语同声传译,欢迎有兴趣的居民参加。 路环黑沙新石器遗址的出土文物,说明五千年前,澳门地区的先民主要从事渔猎生活,与珠海南部的海岛古文化相同,是典型的岭南海洋文化。澳门海洋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和商品性的特徵,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入据澳门以后,大大推动澳门海洋文化的发展,演变至今日,形成外向型文化、多元文化及休闲娱乐文化三大特点。同时,澳门海洋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澳门开埠以后,通过海洋走向世界,并接纳来自五洲四海的文化,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开放的澳门也成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桥梁,直接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是次讲座将深入浅出地分析澳门海洋文化的特徵和发展、并展望未来,澳门将可利用海洋文化优势,继续发挥良好的桥梁作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主讲者黄鸿钊,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副系主任及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江苏省历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及国家教委八五规划审评组历史组成员等职务。致力从事港澳历史、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方面的研究。主要着作包括有《黄鸿钊史学文集》、《濠镜集》、《香港近代史》、《澳门文化优势与优势文化》、《澳门同知与近代澳门》等。本讲座为文化局二○○八年度学术研究课题奖励的资助项目。有关讲座的查询,请致电八五九八六五三七与文化局朱小姐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