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口网站

新闻

显示模式: 网格 列表

卫生局调查1宗怀疑食源性集体胃肠炎事件

卫生局昨日(4月5日)接获仁伯爵综合医院通报1宗怀疑食源性集体胃肠炎事件报告。 调查发现,事件涉及一澳门家庭,共10人,8男2女;於4月3日晚上约9时在家中煮食自行购买的生蚝、肉类等。其中5人自4月5日凌晨约1时起相继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各患者病情较轻,部份已到医疗机构就诊。10人除该餐次外,近期没有其他共餐史。根据进食史、潜伏期和症状,引起是次事件的病原体为病毒性的可能性较大。卫生局已即时将怀疑集体胃肠炎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通报至民政总署食品安全中心,以便作进一步跟进。 卫生局表示,在家居处理食物时应注意良好卫生操作守则,确保食材和食物储存、制作过程的安全,生的和熟的食物应分开处理。同时,为预防食物引起的胃肠炎,食物应彻底煮熟后才进食,煮熟的食物应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经存放的食物进食前应彻底翻热才可食用。


卫生局已加强澳门各主要口岸应对黄热病的措施

因应安哥拉出现黄热病疫情,及近日内地亦有多宗黄热病输入个案,卫生局已加强对澳门各主要口岸应对黄热病措施,以便早期发现病人,预防有关疾病跨境传播。 鉴於非洲的安哥拉2015年12月起发生黄热病爆发,疫情持续至今仍未受到控制,受到世界衞生组织及各国关注;及近日内地亦出现多宗黄热病输入个案,卫生局早前已联同治安警察局准备口岸相关的防控工作,并自4月1日晚起加强各主要口岸应对黄热病措施。措施主要是:由口岸卫生人员对所有持受影响地区护照入境之人士进行询问和检查,若发现有关人士离开受影响国家不多於7天并出现发热(耳温≥38℃),卫生局会马上安排有关人士送往仁伯爵综合医院作进一步评估检查;若其没有出现病徴,卫生局人员将每日透过电话追踪其健康状态。 黄热病是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人感染后,约5%-20%个案会出现临床症状,少数个案会出现重症并死亡。目前针对黄热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该病已有疫苗可预防。 卫生局呼吁,准备前往安哥拉或其他黄热病流行地区旅行的市民,应在出发前最少10天到塔石卫生中心或海洋花园卫生中心接种黄热病疫苗,并在逗留期间注意预防被蚊叮咬,宜穿浅色长袖衫裤,在有空调或防蚊装置的地方住宿,外出时使用驱蚊剂;如有疑似黄热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市民如有疑问,可致电卫生局传染病热线28700800或浏览卫生局传染病网页http://www.ssm.gov.mo/csr/。


卫生局关注传媒报道日本子宫颈癌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

就传媒报道,日本有多名女性称因接种子宫颈癌疫苗出现持续疼痛、麻痹等接种后不良反应,并拟提出集体诉讼索偿一事,卫生局表示高度关注,并澄清澳门未有接获类似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虽日本的相关事件已酝酿多年,但至今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是由疫苗引起的副作用。 根据行政长官批示,卫生局在2013年9月1日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疫苗(俗称子宫颈癌疫苗)纳入澳门的防疫接种计划,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最适合的接种年龄,每年派出医护人员到全澳小学为六年级女学生(11-13岁)集体接种子宫颈癌疫苗。同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尽快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政府能力许可下应惠及更多青年期女性。为此,卫生局将免费接种年龄扩大至上述批示生效时为18岁以下,即1995年9月1日及之后出生的女性居民。为方便学生及家长,卫生局在2014-2015学年及2015-2016学年分阶段为全澳中学女学生进行集体补种,今年6月将完成全部中学生补种。合资格但未能参加学校集体接种的居民,可以自行前往住址所属的卫生中心免费接种。 卫生局的子宫颈癌疫苗接种计划实行至今反应良好,目前已有15,191人参加,其中7,237人已完成三剂接种程序,整体使用疫苗36,662剂。卫生局一直密切监测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至今未有接获任何在接种子宫颈癌疫苗后出现全身疼痛及麻痹、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已接种者常见副作用与一般疫苗无异,主要为注射位置出现红肿和疼痛、轻微局部皮疹,情况轻微且短暂,通常只维持1至2天便自动消退。另外,有极少数晕针个案,此为青春期女性有时会在接种后发生昏厥,这是对注射后的情绪性反应,和疫苗接种无关,经现场医护人员即时处理后并无大碍。 许多欧美国家均有将子宫颈癌疫苗纳入政府防疫接种计划,多年来一直持续进行有关接种,并没有发现疫苗有明显严重副作用及危害。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资料,接种子宫颈癌疫苗人士,部分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而出现副作用的均属轻微,包括低热、疲倦、肌肉疼痛或注射部位疼痛和红肿等, 1至2天后便会消退,没有较其他疫苗的副作用严重,而澳门的情况亦类似。目前除了日本,并没有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政府采取暂停鼓励接种子宫颈癌疫苗等类似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谘询委员会,在分析了包括日本在内的最新资料后,均表示科学证据证明子宫颈癌疫苗安全和有效,世界卫生组织亦明确支持及建议有能力的国家或地区应该向合资格的女性提供免费子宫颈癌疫苗接种,以减少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卫生局强调,并非所有在接种后发生的不良事件都是由疫苗引起的副作用,很多被怀疑是由疫苗引起的疾病或症状,在没有接种的人群中一样会发生;科学上要判断不良事件是否由疫苗引起,最基本的判断基础是要看这些疾病或症状在接种后的人士中的发生率是否比其他人群较高。由於疫苗接种的人数通常很大,难免会发生普通人同样会出现的疾病或症状,有些人包括一些所谓的专家倾向於将原因不明的疾病归咎给疫苗,市民和传媒工作者应加以分析,不应轻易相信和传播。 卫生局建议家长,若儿童在接种任何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应尽快联络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怀疑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不寻常反应时须向卫生局通报。此外,卫生局亦要求医务人员需在接种前仔细排除禁忌症,以及利用接种不良事件的监测和跟进机制,减少疫苗接种事故的发生。 卫生局已在2000年建立接种后不良事件通报机制,医务人员须向卫生局报告接种后不良事件,这些事件会被记录,经仔细调查和分析,判定是否与疫苗有关,或是由其他原因或病因所引起。到目前为止,卫生局并没有接获接种子宫颈癌疫苗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卫生局强调,目前政府所采用的疫苗均安全和有效,接种所带来的益处也远远大於其风险。如不接种疫苗,感染疾病后产生严重危害的机率要远大於接种疫苗产生危害的机率。卫生局亦会继续与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卫生部门保持联络,密切跟进及了解事件。


第一届澳大运动会圆满举行 谭司长见证澳大首个体育纪录

第一届澳门大学运动会今(6)日在澳大运动场上演。运动员浩浩荡荡步入会场后,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随即宣布运动会开始。一众师生和职员也出席打气,见证澳大历史上第一个体育纪录。 首届运动会主礼嘉宾阵容鼎盛,包括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司长办公室主任叶炳权、顾问何丽钻和林晓白,澳大校董会主席林金城、校长赵伟,副校长倪明选、马许愿、程海东和高薇,澳大学生会副理事长何兆冬和澳大研究生会会员大会主席裘雨轩。 赵伟致词时表示,澳大自迁入新校园以来,首次在澳大运动场迎来第一届澳门大学运动会,这是澳大的历史性时刻。澳大在全力贯彻全人教育理念和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同时,也一直十分重视体育工作的发展,添置了一流的体育设施,期盼澳大的发展不管是学术、学生、研究、行政管理方面,都能逐步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准。今天每个运动员都是幸运者,他们每一个第一都是澳大历史上第一个体育纪录,希望全体运动员顽强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准。 谭司长除了担任啦啦队主席评判外,还为田径项目比赛主持呜枪礼。夺得教职员男子A组1500冠军的胡梓聪说:“很高兴能在自己工作的地方作赛,比赛时更有归属感。”他又感谢曹光彪书院对他的支持,并希望更多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夺得学生女子组100米决赛冠军的大二学生伍咏欣表示,这次校运会有如体育嘉年华,每位运动健儿都尽兴而回。 运动会重头戏之一的啦啦队比赛,由谭司长担任评判,六间书院的啦啦队各自使出浑身解数,表演精彩,最后冠军由蔡继有书院啦啦队夺得。蔡继有书院啦啦队队长黄同学表示,练习舞蹈的过程辛苦,但是非常值得,因为练习中培养了坚持与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今届运动会共600多名运动员参赛,分男女各24个单项5个组别,包括:100米、1500米、3500米混合接力赛、跳高、跳远和铅球等,赛前还举行啦啦队比赛。


切勿违法吸烟 新控烟法生效至今共检控33,096人次

《新控烟法》自2012年1月1日生效起,截至2016年3月31日,控烟执法人员共巡查场所1,064,773间次,即平均每日686间次,累计检控33,096人次,卫生局呼吁吸烟人士律己守法。 而2016年1月1日至3月31日,控烟执法人员共巡查场所89,249间次,即平均每日981间次,检控总数为1,969宗,包括1,965宗违法吸烟个案及4宗销售不符合标签规定的烟草制品。在违法吸烟个案中,男性有1,833人(占93.3%),女性有132人(占6.7%);当中澳门居民有1,145人(占58.3%)、游客有729人(占37.1%),外地雇员有91人(占4.6%)。此外,有79宗个案需召唤警察协助。而在缴付罚款方面,共有1,546人(占78.5%)已缴付罚款。检控个案最多的违法场所类别分别为网吧 (共327宗,占16.6%)、公园/花园及休憩区(共231宗,占11.7%)、及商店及购物商场(共203宗,占10.3%)。 娱乐场控烟方面,自2016年1月1日起至3月31日,卫生局及博彩监察协调局联合就全澳娱乐场巡查了118场次,共检控136宗违法吸烟者,当中男性有128人(94.1%)、女性有8人(5.9%);游客有107人(78.7%)、澳门居民有29人(21.3%)。 此外,自2016年1月1日至3月31日,控烟办共接获768个电话,分别有219宗查询、538宗投诉及53名市民提供意见。另外,3月份共锁定121个违法吸烟的黑点,共巡查300间次并发出控诉书197张,检控率达65.7%。卫生局强调,若市民致电控烟热线举报某场所有人违法吸烟,控烟办会记录有关投诉并派员跟进。如遇违法案例,定必检控。卫生局呼吁吸烟人士,为人为己,尽早戒烟 (戒烟热线:2848 1238)。


两巴士站周五实施分流安排

本月8日(周五)首班车起,“殷皇子马路"及“愕斜巷/山顶医院"巴士站实施分流安排,以优化站点运作,加快巴士运转效能。交通事务局呼吁乘客留意。 经调整,“殷皇子马路”巴士站近葡京方向的现有站柱供3、3A、3X、10、10A、10B、N1B及N3路线停靠,近新马路方向增设之站柱则分流停靠11、21A、26A及33路线,以优化巴士站运作,加快巴士运转效能。另外,“愕斜巷/山顶医院”巴士站近愕斜巷的现有站柱供6A及17路线停靠,近罗宪新街方向增设之站柱则分流停靠28C及临时改道之6B路线,以配合日后愕街自动步行系统的启用。 交通事务局将密切留意站点调整后的运作情况,并持续审视各区巴士站设置,对具条件的站点开展整治和扩阔工程,透过释放空间延长巴士站位置及新增站亭或站柱,以分流停靠有关巴士站的巴士路线,减少现时因停靠路线较多而引起的混乱情况,改善巴士运作。


贸促局走进中小企送服务上门支援诚信店申请及营商谘询

为配合特区政府的施政方针,达至便民简政的目标,贸促局积极执行“走进中小企”计划,定期拜访各中小微企,以“送上门”形式主动为企业提供各项谘询及支援服务,日前更联同消费者委员会拜访中小企业,协助申请加盟诚信店,获企业好评。与此同时,贸促局“上门”推介展会及工作坊,冀望藉此启发中小企的营商思维,协助本土特色店开拓发展空间。 贸促局送服务上门助申请“加盟商号”及“诚信店” 消费者委员会的“加盟商号”及“诚信店”对很多市民和游客来说,可谓是身份的象徵,是一间“平靓正”的商店标签,很多澳门中小企都希望成为其中一份子,包括已在澳门营商逾百年历史的同益百花魁。其第三代传人吕雅珍称:“之前一直都知道有诚信店,也想参与,但不了解,又没有人手专门去办,幸好贸促局介绍和帮忙,整个过程就很简单方便了。”贸促局在“送服务上门”时,得悉吕雅珍有这个想法,便联同消委会再次“送服务上门”,一站式办妥相关申请手续。 视朋友般助中小企排难解困 中小企在澳门营商,需要政府的扶持,柠檬车露负责人NIKITA 认为贸促局的支援服务十分重要。“就算贸促局不上门,我遇到问题时,只要打一个电话,职员便像朋友般为我们解决各种疑难。” NIKITA 笑著说,她认为贸促局的组团及工作坊活动,能组织澳门中小企形成一股力量,有机会互相学习,建立人脉圈子。 而贸促局举办的展会亦有助柠檬车露走出澳门,获更多人的认识和认同。 展会成企业最佳的展示平台 “市面上很多清洁剂透过声画宣传,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根本不可信。”代理日本离子水技术的好环境环保产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雄基觉得,真正有效的产品并不是画面或三言两言可以表现出来的,因此他几乎没有像其他产品一样使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参展机会,他亦是“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MIECF)的常客。藉著参展,他不但可以亲自宣传他的环保理念,更可以现场演示他的产品,童叟无欺。2011年他跟随著贸促局参与香港国际环保展,产品立即获得香港广华医院青睐,经香港医管局审批后,已应用於清洁医院膳食营养部的环保厨房。 商聚商汇馆引发“绿色”饮品意念 今年,长鑫有限公司三位创业青年施非凡、陈家堃及陈仁勇决意创立属於自己的现泡饮品店Gathering,摆脱加盟的限制。运用他们对饮食的看法,自家研发饮调配方,一个全新的品牌更有利他们挑战自己,继续创新。在一次参与贸促局举办的“商聚商汇馆”中,他们认识到一位澳门从事环保的企业,了解到原来他们有种可以把胶杯打散成胶粒的技术,达到循环再造的目标。施非凡表示:“我们希望可以兼顾环保,就好像一个纸袋的价格是一个胶袋的七十倍,但因为环保一点,我们决定用纸袋,若杯也可以循环再用的话,整件事就变得更有意义了。”有见及此,贸促局在拜访中即场邀请企业参加“2016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2016MIECF),希望他们可以藉此拓展更多环保商机。 贸促局将继续推行“走进中小企”服务,定时主动为中小企业送上支援,同时藉著计划收集中小企业在澳营商所遇到的难题与意见,积极配合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服务,致力推动本澳经济多元化发展。


行政长官会见澳门江门同乡会和澳门广府人(珠玑)联谊会

行政长官崔世安今(6)日在政府总部与澳门江门同乡会和澳门广府人(珠玑)联谊会领导层会面,双方就社会团体推动澳门发展的作用交换意见。 行政长官首先祝愿江门同乡会和广府人(珠玑)联谊会新一届领导层工作顺利、会务蒸蒸日上。行政长官表示,过去两个社团为澳门特区和家乡的建设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有目共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将一如既往与不同社会团体保持沟通合作,支持社会团体完善服务,造福居民。他欢迎两个团体继续为特区各项发展建言献策,支持政府把各项民生政策做好。 澳门江门同乡会会长甄瑞权向行政长官介绍该会换届后的工作重点。他指出,在前人的努力下,江门同乡会自创会以来,发展顺利,今后,同乡会上下将继往开来,把会务工作传承发展,做好紧密团结乡亲的工作,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为特区和家乡的发展,特别是江门大广湾区的经济发展多作贡献,以及发挥促进两地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甄瑞权进一步指出,强化青年工作是今届领导层的主要目标,该会将透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强青年培育工作,使他们增强对国家、澳门和家乡的归属感,以及加深了解澳门和家乡的发展。另外,该会常务副会长陈溥森、夏俊英,亦就澳门参与“十三五”规划、青少年培育、老年人政策及交通等问题发表意见。 澳门广府人(珠玑)联谊会会长梁伯进表示,该会将继续支持和帮助江门同乡会,并努力团结在澳门的广府人乡亲,共同为特区的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该会理事长何敬麟补充,团结广府人团体,加强人才培养是该会今后的工作重点。 参加会面的包括行政长官办公室代主任卢丽卿、行政长官办公室顾问高展鸿、澳门江门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冯健埠、理事长刘家裕、澳门广府人(珠玑)联谊会执行会长院玉荣、谢硕文、莫一夫及黄晓媚等代表。


国家科技部徐南平副部长访问科技基金

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一行八人於3月31日访问科技基金,澳门科技委员会副主席、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澳方主席崔世平,科技基金主席马志毅、委员郑冠伟及陈允熙等会见了来宾。 崔世平副主席对徐南平副部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国家科技部一直以来对澳门科技发展的支持。他总结了过去几年来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中所取得的进展,包括:推动在澳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联合科研项目资助、推荐澳门科学家进入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促进两地在四个重点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举行澳门科技活动周及组织澳门师生科普考察、联合举办中药质量鉴定技术研修班、合作培养葡语科技管理人员、为澳门科技奖的评审提供支持等。随后,马志毅主席简要介绍了科技基金的基本组成及运作,指出澳门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赖国家的大力支持。 徐南平副部长表示国家科技发展迅速,势头良好,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随著“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国家将朝著“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国家科技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同时提出澳门在中医药、微电子、太空科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让他印象深刻,也肯定了科技基金十年来的工作以及对澳门科技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并表示国家将会继续支持澳门科技的发展,也希望澳门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国家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随后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两地科技合作、在澳门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加强中医药及环保领域的科技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是次来访的科技部人员还有港澳台办副主任张健、社会科技发展司副司长邓小明、社会发展司处长黄圣彪、港澳台办副处长乐佳、办公厅主任科员弯昭锋、交流中心业务助理王涛。


世卫西太区办事处申英秀主任访澳 介绍专家组考察澳门传染病防控工作初步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主任申英秀於4月4至5日访澳,期间参观了路环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并於今(5日)与卫生局、镜湖医院及科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了会面,报告了较早前专家小组访澳考察初步结果。出席会议的人员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申英秀主任、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卫生安全和突发事件李爱兰主任,卫生局李展润局长、郭昌宇副局长、郑成业副局长,镜湖慈善会吴培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镜湖医院马学章院长、科技大学医院王玉来院长、澳门外科学会李文生监事长等。 李展润局长在致辞时特别感谢,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对澳门防控传染病工作给予强而有力的支持,其支持和指导对澳门成功抗击各种传染病的威胁起著巨大作用,澳门也一直遵循世卫组织的指引和建议,不断完善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同时,在对抗慢性非传染病方面的策略包括健康城市、慢性病防治等,世界卫生组织亦一直给予澳门巨大支持,期望未来在各卫生领域可持续地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和合作,使澳门各项医疗卫生工作不断提升,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和适切的医疗服务。 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申英秀主任,则对特区政府保护居民生命与健康的决心给予极高的评价,并表示会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在传染病防控工作包括提升隔离病人的能力。他表示,澳门是西太区内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亦是区内在公共卫生投入上较高的地区,而随著流动人口的增加,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亦面对很大的挑战;他对澳门在相关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强调澳门是西太区十分重要的成员地区,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个人亦关心澳门在传染病防控的工作。他以韩国发生的新中东呼吸综合徵疫情和非洲埃博拉病毒、美洲寨卡病毒及H7N9、H5N1为例,强调传染病危害和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去年於韩国发生的新中东呼吸综合徵疫情使韩国的经济损失200亿美元,强调尽管韩国是个相当发达的国家,国民享有良好的医疗保险及医疗系统,但仍无法避免疫情爆发,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鍳与警惕。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卫生安全和突发事件李爱兰主任则在会上向与会者介绍了专家组回馈报告的初步内容。她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的4名专家已於3月23日至25日应卫生局之邀访澳,专家组由李爱兰主任率领,成员包括一名来自英国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的感染预防和控制顾问、来自澳洲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医院建筑顾问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卫生系统发展领域官员。专家小组听取了卫生局有关传染病防控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工作报告,并参观了澳门的传染病防控设施及进行了有关资料收集,就澳门的传染病防控各项准备和应对工作,包括医院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和传染病大楼的设计作出分析。考察中双方的进行了开诚布公讨论。根据考察,专家组初步报告认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准备和应对流行趋势及大流行趋势传染病的努力和重点活动总体上符合世卫组织技术要求。仁伯爵综合医院目前的感染预防和控制能力建设,包括成立感染预防和控制委员会和团队,教育和培训计划,手卫生设施,监测安全事故的系统,以及个人防护装备(PPE)充足供应,以及各项指引和措施、安排,包括医院废物管理系统,均符合世卫组织的技术要求。就拟建设的新传染病大楼,专家组认为,新传染病大楼和仁伯爵综合医院直接连接的设计,能使病人在运输过程中不向外界暴露,符合世卫组织的技术建议;大楼的通风、气流走向、清洁供应和污染癈弃物分隔、隔离病房的设计亦总体上符合世卫组织的技术建议。 针对本澳的防控工作,专家组建议澳门特区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继续加强和保持澳门在准备和应对流行趋势及大流行趋势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努力和承诺,和卫生系统整体强化和卫生人力可持续的投资,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提升风险沟通,加强应急反应行动及医院对流行的准备,并参与重要的区域和国际活动。专家组亦建议澳门特区根据最新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引和方案持续实施医院安全措施,,进一步加强医疗相关感染及抗微生物耐药的监测。针对传染病大楼,专家组建议确保现时的建筑规划和设计特徵能完全得到执行。大楼建成后应充分使用和保养,同时应确保传染病大楼有效的运行管理,包括充足的受过训练的医务人员。 与此同时,她亦指出,防控传染病的工作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应对传染病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持续投入资源,并和各部门和界别合作,及加强和公众风险沟通。 申英秀主任补充说,专家组中的建筑专家意见,澳门拟建设的传染病大楼设计符合国际上的做法。而有传染病大楼和周边的距离,专家的意见是,经过高效过滤装置过滤排放的空气是安全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中并没有对此作出界定。由高效过滤装置安装和运作的费用较为昂贵,大部分国家的传染病住院设施,也只是部分病房有此装置,因此各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各自的距离的要求。 此外,申英秀主任一行人亦详细参观了路环公共卫生中临床中心的各项设备,并对中心的设备和规格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