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口网站

新闻

显示模式: 网格 列表

旅游学院与法国尼斯旅游酒店学校 签定合作协议并合办法国甜品工作坊

旅游学院与法国尼斯L'école Hôtelière et de Tourisme Paul Augier旅游酒店学校於5月27日在澳门旅游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由旅游学院甄美娟代院长及法国尼斯L'école Hôtelière et de Tourisme Paul Augier旅游酒店学校校长Francis Kolb先生主持。 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包括:
- 组织两校学生的学术交流和交换生计划;
- 开展教师交流,并为参加交流的教学人员提供专业培训;
- 进行酒店及旅游业范畴之合作计划;
- 鼓励当地业界机构向交换生提供实习机会。 签署仪式后,两院随即於本周内在旅游学院合办4个「名厨大师技艺展示工作坊 — 法国甜品」。由远道而来;在法式甜品界屡获殊荣的年青法国名厨Noemie Honiat向本澳厨师、旅游学院厨艺管理学位、面包及西饼制作文凭和西式烹饪技巧文凭课程学生展示正宗法式甜品烹调技巧。 法国名厨Noemie Honiat毕业於法国尼斯L'école Hôtelière et de Tourisme Paul Augier旅游酒店学校,毕业后不断参加甜品比赛,并获得多项国际性奖项,包括法国甜品大赛冠军、比利时Jacques Rouard Trophee比赛的朱古力雕塑和甜品摆设比赛冠军及2012年法国电视比赛Top Chef最后五强。 旅游学院希望透过合作协议的落实,为学生提供更多外语学习、国际交换和企业实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透过教师交换和在酒店及旅游业范畴之合作,能提升学院的教育质素,培养具质素的专业人才。 学院除致力提供优质的旅游教育外,历年来不断举办世界各地的美食工作坊让业界及学生可以一同参与,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体验各国特色佳肴,从而获得了更多烹调的新主意,为酒店及餐厅客人提供更多的食物选择,以迎合不同旅客的需要,配合澳门旅游多元化发展之目标。藉着这次与法国尼斯L'école Hôtelière et de Tourisme Paul Augier旅游酒店学校合办的法国甜品工作坊,旅游学院再次为本澳及外地厨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学院今后将继续开办更多培训课程帮助业界提升知识技能。


保障本地就业下研究非本地生留澳工作

行政长官崔世安今(27)日表示,特区政府一贯地致力於充分保障本地人的就业,包括保障本地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机会;至於非本地生留澳工作问题,仅是整个人口政策研究中的一部份,且处於初步阶段,政府既无定案亦无时间表。 崔世安出席活动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有关非本地生留澳工作的研究,是基於察觉到本澳在发展过程中,特别到2016年多个大型综合项目相继落成运作时,某些行业可能出现人才极度短缺的情况。任何一个政策研究,特区政府都会经过研究,要有论证、证据及资料,并配合民意调查及公开谘询,在获得更大的社会共识才可制定一个政策。 他续称,特区政府除了抱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澳门的实际需要外,同时亦会比较邻近地区以至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相关做法。 崔世安强调,未来在某些行业出现人才极度不足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有关举措,而且所研究的并不是所有非本地生毕业后均可即时申请留澳工作,并且只是短时间在澳工作,与居留完全无关。 他表示,有关研究现只处於初步阶段,希望市民给予时间,让政策研究室续步以高透明互动的性质进行。 他重申,政府对有关研究完全没有定案,亦没有任何形式的提案,但作为整个人口政策的一部份是值得研究的, 特区政府是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主轴作为基础,研究将来人口政策的发展需要。 崔世安补充,本澳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容许重大投资和专业技术人员申请来澳,相关的法律法规持续正常运作。 另外,他表示,劳方及资方都提出要检讨劳动关系法,特区政府对此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进行相关工作。 相关视频 : 行政长官谈非本地生留澳工作研究


澳门艺术家推广计划 -“苏鉴良书画展”

由澳门基金会主办的澳门艺术家推广计划 -"苏鉴良书画展"将於2013年5月30日下午六时半假澳门教科文中心展览厅揭幕,届时将展出资深艺术家苏鉴良先生精选作品90幅,同场并首发《苏鉴良书画集》。 苏鉴良,1946年出生於澳门,自幼喜爱书画,少年时代师从陈学书,陈丽娜夫妇学习素描、意大利古典油画。后师从澳门着名书法篆刻名家林近先生。林近先生辞世后,苏鉴良与诸同好组成松风文化艺术协会,积极参与推动两岸四地书画交流活动,雅叙挥毫,题词款识,每多佳作。楷行篆隶均卓然有成,小楷秀润,手卷道德经,备受国内名家赞誉;尤擅行草,龙翔鳯翥,有儒赋者之风。近年应邀参加多个海内外重要书画展,作品多次入选历届全澳书画联展及视觉艺术年展。并曾任澳门文化局、艺术博物馆及创意园书法艺术课程导师,后成立澳门池畔书艺研习社,致力研习传统书法艺术。 苏鉴良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联委员,澳门松风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池畔书艺研习社社长,澳门书法篆刻协会副理事长,澳门水墨艺术学会监事长,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副监事长,赏心堂(澳门)书画会副监事长,澳门美术协会艺术顾问。 是次展览展期由5月31日至6月11日,展出时间: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7时,地点:澳门新口岸宋玉生广场,欢迎有兴趣人士前往参观欣赏。如有查询,欢迎联络澳门基金会教科文中心,电话:28727066,电邮: unesco_info@fm.org.mo。


旅游局为业界举办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坊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与旅游业相关协会探讨业界培训需要,经评估后举办针对性的旅游业界培训工作坊,教授导游及旅行社主任或经理专业技能,以提升服务质素及工作效能,巩固澳门旅游城市形象。 旅游局举办两场「应付不满意顾客技巧 ─ 导游专业人员工作坊」,每次为期两天的工作坊分别於5月27、29日及6月3、5日举行,内容包括专业导游所扮演的角色及职责、专业条件的要求、不满意顾客的起因、顾客投诉实例研究及应付顾客投诉角色演出等。工作坊目标为让现职导游确定导游巩固澳门旅游城市形象的角色、复习专业导游技能以及应用行为科学和人际关系技巧。 另外,首场「有效旅行社督导管理工作坊」亦於上述期间举行,为期四天的工作坊内容包括旅行社主任/经理所扮演角色及职责、有效顾客服务技能、有效时间管理、培训高效能的员工及高效团队成功因素等。第二场工作坊於5月28、30日及6月4、6日举行。旅游局鼓励旅行社主任或经理参加工作坊,掌握有效沟通技能并提升员工工作效能,从而建立高效团队及发挥凝聚力。 工作坊导师由拥有超过二十年澳门旅游业培训经验的国际企业管理顾问公司(Chow & Associates)行政总裁担任,以简短演讲、小组讨论及录影带鉴赏等方式授课。 旅游局曾举办多次零售业培训工作坊,期望透过举办不同业界培训活动,促进及协调旅游业界之专业技术培训,以持续改善服务质素,合力打造澳门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房屋局与议员及多名地产业界人士会面

房屋局今(27日)与立法会议员麦瑞权及数十名地产业界人士举行会议,聆听相关人士对於《房地产中介业务法》之意见及建议,尤其对於商业营业场所须设於作商业、服务、写字楼或从事自由职业用途的不动产内,房屋局代表呼吁与会者尽快提交足够的资料及情况说明,以助房屋局按每个个案逐一分析,依法处理。 房屋局谭光民局长及法律事务处任利凌处长今(27日)与立法会议员麦瑞权及数十名地产业界人士会面。有与会者查询商业营业场所的开设条件,尤其对於设於住宅,工业厂房或非商业用途之场所,是否符合《房地产中介业务法》中有关"商业营业场所"之规定。 房屋局代表表示,根据该法律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商业营业场必须设於作商业、服务、写字楼或从事自由职业用途的不动产内,不可设於工业或住宅用途的不动产内。一般情况下,会透过商业登记证明、营业税开业申报证明文件、物业登记证明等文件审查有关场所是否符合《房地产中介业务法》中所指的"商业营业场所"的规定。 房屋局并呼吁相关人士尽快提交足够的资料及情况说明,以助房屋局按每个个案逐一分析,依法处理。 《房地产中介业务法》将於今年7月1日起生效,届时仅具备有效准照的房地产中介人及房地产经纪方可从事有关业务。为使类似房地产中介业务的经纪或中介人能在法律生效后无间断从事相关业务,业界及其从业员可於6月份前向房屋局申请临时准照及商业营业场所说明书,以便在该法律生效后继续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 截至本月21日,房屋局累计收到约760宗房地产中介商业营业场所说明书申请,约120宗申请已完成核准工作并陆续发出缴款及领证通知书,其馀申请亦正按序处理。


下环街周三起实施有限度通车

因新建大厦接驳地下管线,下环街近顺成大厦路段将於周三(29日)上午10时起实施有限度通车。为避免道路重覆开掘,工程将同时进行水、电及电讯管网的接驳工作。期间,禁止车身长度起过7米及高度超过3米的车辆经李加禄街驶入下环街,相关车辆驾驶者可使用河边新街往妈阁方向行驶。为期约15日。 交通事务局呼吁市民和驾驶者留意上述临时交通安排,并遵守路上所设置的临时交通标志及服从警员指挥,如欲了解详情,可登入交通事务局网页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资讯网traffic.gis.gov.mo浏览。


“文化遗产‧文学风景” 卢九公园赏楹联导赏活动受欢迎

由文化局及澳门文物大使协会合办的"文化遗产.文学风景"导赏活动,上周日(五月二十六日)假卢廉若花园首次举行。活动邀请邓景滨教授担任导赏嘉宾,透过互动的方式,从文字学、历史、楹联格律、内容以及作者生平等方面,结合现场实景讲解,丰富了参加者的文学知识,增进其对澳门景点卢廉若花园的认识。 是次首度在卢廉若花园举行的楹联导赏,活动当日虽然天气欠佳,仍无损参加者的热情。有参加者带着纸笔,边听导赏嘉宾邓景滨教授讲解边做笔记,让导赏团彷佛成了一次校外活动课。邓景滨教授对澳门名胜景点楹联素有研究,此次亲临导赏,他先从卢廉若之父卢九的原名"卢耇"开始介绍,再将园内各副楹联逐一讲解;并从文字入手,碰到楹联中难以辨认的篆书字体时,会从文字训诂学的角度解释字辞源流演变;同时讲解对联写作知识、其内容与园内环境的关系,旁涉楹联作者或题字者的生平,在生动活泼的对话氛围中,让参加者饱享一顿丰盛的文学大餐。其中一位旅居澳门二十多年的日籍女士参加者兴致勃勃地全程参与,更不时向工作人员查询某字的写法,其对楹联文化的热爱令人感动。 为推广蕴藏在澳门文物景点中的文学遗产,增加大众对文学和文化遗产的认识,文化局与澳门文物大使协会将於五月至七月期间分别假卢廉若花园及妈阁庙举行共六场"文化遗产.文学风景"导赏活动。首场活动顺利举行后,其他导赏活动场次还包括六月二十三日及七月七日上午十时至十一时半举行"卢廉若花园楹联导赏",六月十六日、三十日及七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时至十一时半举行"妈阁庙摩崖石刻导赏",费用全免。有兴趣的市民可浏览文化局网站(www.icm.gov.mo)或澳门文物大使协会网站(www.mhaa.org.mo),并於即日起透过澳门文物大使协会网站作线上报名,每团以十五人为限,额满即止。查询可於办公时间致电六二三八六四四一或电邮至info@mhaa.org.mo。


行政长官:认真检讨暴雨应急机制

特区政府高度关注连场暴雨产生的水浸问题。行政长官崔世安已指示运输工务司和社会文化司,使其属下部门完善应急机制、暴雨讯息发布机制,检视路氹区渠网容量荷载、加大扩容能力,以及完善暴雨警告信号下当局所采取的措施。 行政长官崔世安今(27)日向记者表示,上周末经与运输工务司司长开会,听取其就上述问题的报告、研究和意见。特区政府将展开几项工作,第一,批示运输工务司司长统筹各部门,检视路氹区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因居住人口和综合项目大量增加,其下水道系统的容量荷载;另一方面研究在水浸严重的地点加大扩容能力,然而,政府将按轻重缓急有序铺开相关工作;第二,特区政府将重新检测暴雨期间实施一系列应急机制,指示部门必须顾及广大居民的安全问题;第三,已批示运输工务司司长,认真检讨和设法支持受水浸影响的部分中小企和商户。 就暴雨期间学生上学问题,崔世安指出,经与社会文司司长讨论后,认为须检讨第68/2010号批示,并批示教育暨青年局及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共同研究预测、预警和发布机制。 他强调,当局发出暴雨警告的时间非常关键,基於居民安全理由及考虑到整个城市运作,政府期望日后在早上遇到暴雨天气时,能於七时前透过传媒及网络向市民公布暴雨警告信号。 行政长官又称,政府多个部门以往就气象讯息发布机制已作多次研究,过往虽曾出现「学生在晴朗的一天不用上学」的情况,但政府平衡利害后,认为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最为重要,日后亦必定会就发布机制再作检讨。


审计署公布《道路集体客运公共服务》衡工量值式审计报告

审计署公布《道路集体客运公共服务》衡工量值式审计报告,发现交通事务局作为执行及监察「新巴士服务模式」的实体,对巴士服务班次监督、巴士服务费结算支付程序、巴士现金车资监督,以及车辆环保标准要求等环节的执行和监察工作均未如理想,对於《承投规则》内所订定的车辆规格要求亦未尽完善,影响「新巴士服务模式」的推行成效。 审计报告指出,《道路集体客运公共服务》从2011年8月至2018年7月的判给总金额达47.76亿澳门元,有关公帑支出是否用得其所,达到改善巴士服务的目的,备受社会关注。是次审计工作主要审查交通事务局在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对该项工作的执行及监察情况,报告亦列出审计署在交通事务局进行实地审查计时所提供的最新资料,以探讨交通事务局是否已适当履行其监督职责。 审计署审查了交通事务局於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对巴士班次频率的监督情况,该局表示由於无线射频监察系统未能显示巴士的确切离站时间,故主要透过派员抽查方式监察发车情况,该局又称新模式自2011年8月运作1年后,各巴士公司的发车情况已能符合《承投规则》的要求。但根据审计署抽查其中10条涉及服务金额最大的路线资料显示,当中有9条路线未有按照各相应时段所要求的班次频率发车,尖峰时间长期发车不足,部份路线的实际发车班次只达到要求的65%。此外,其中6条路线即使尖峰时间发车不足,但由於离峰时间大量增发,故仍能满足《承投规则》内有关班次总量的要求,甚至超出了所规定要求的数量。对此,交通事务局虽於2012年10月审计工作进行期间对无线射频监察系统进行完善,但依然只以抽查形式对某时段的发车情况进行监察,未能适时察觉尖峰时间长期发车不足,在离峰时间大量发车以补足班次总量的情况,显示局方对於"班次频率"的监察存有不足,无法确保获判给公司按照《承投规则》提供服务。 在关於巴士服务费的结算程序审查中,发现部份班次未能符合《承投规则》的结算要求,但由於局方未有按照监督机制贯彻执行,故未能适时发现有关情况并作出跟进,而对有关班次作出了支付。此外,有营运车辆於同一日内不断行驶多个班次,却完全没有电子及现金票收记录,但由於有关班次已按既定路线行驶,最终仍被局方确认为可作支付的"正常班次"。交通事务局仅以巴士班次是否按既定路线行驶,作为服务确认的主要依据,而未有对乘客资料等其他数据作一并考虑,显示局方对於服务确认的方法有待完善,否则难以确保所申报的班次已确切提供了服务。 报告又指交通事务局在核实巴士班次数量的过程中,只就总量作出关注,而未有具体核实每一台营运车辆所申报的服务班次是否具有相应的服务记录,导致部份获支付的班次,实际上并没有有关班次的出车记录,欠缺合理支付依据。有关的结算行为欠缺正当性,亦构成浪费公帑的风险。 关於现金车资的监督,根据《承投规则》第III.ii部份第7点,巴士票款全数属特区政府所有。审计署抽查了其中两天巴士现金票款的处理情况,却发现连续两天同一台营运车辆均未有将"钱箱"交回,存在遗失现金票款的风险。当审计署指出有关情况后,交通事务局表示因人手不足,而现金票款收入金额不大为由,只以抽查方式监管票款钱箱,在审计发现上述情况后亦未有向巴士公司作出了解,而且回覆审计署的资料亦与实际情况不符,例如交通事务局表示有关车辆於该两天只提供了3小时16分钟的服务,故怀疑因营运时间短没有现金票款而未有将钱箱交回。但审计署发现有关车辆实际上提供了超过10小时、12个班次的服务。虽然局方在审计期间已制订了改善措施,但有关措施只是对"票款收入总表"内每一钱箱的金额进行累计加总工作,未能有效监察是否存在漏报钱箱的情况,无法确保收回所有现金票款,更未有妥善履行监察票款收入的职责。报告特别指出,对於收入和开支的监察,公共部门应努力确保其合法性和完整性,不论金额多少亦应严肃处理,故此不应该亦不可能因为金额的大小而在相关的工作上有所疏漏。再者,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合共13个月的票款收入超过292 347 726澳门元,其中现金票款占21.06%,达61 556 010澳门元,即每月的平均现金票款为4 735 078澳门元,金额实际不低,更应做好监管工作。 审计署又发现交通事务局在长达7年的《道路集体客运公共服务》合同中,只要求获判给商所采购的营运车辆必须符合欧III排放标准,明显落后於国际上的主流要求,错过了借新模式的推行而跟进国际环保趋势的时机。此外,交通事务局未有保存工作过程中曾参考的文件资料,未能让其监督实体或第三方判断订定有关标准之合理性。 报告就上述问题向交通事务局提出7项改善建议,并在综合评论中指出,巴士服务改革与市民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其判给合同所涉及的金额庞大,透过是次审查可见交通事务局的管理及监督工作未如理想,促请该局妥善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妥善执行监管工作,以确保能有效解决市民「搭车难」问题,使相关资源获妥善运用。报告建议交通事务局应同时就合同条款及管理措施一并作出审视,倘有需要,应从根本作出完善,以确保所投入的大量公帑资源,能真正达到改善公交服务质素的目的。 报告较早前已呈送行政长官,公众可於审计署网站(http://www.ca.gov.mo)下载报告全文,或於明(28)日办公时间到本署免费索阅。


澳门视觉艺术年展月杪开幕 展本地艺术家中国书画创作

文化局《二零一三年澳门视觉艺术年展—中国书画类创作》将於五月三十一日(星期五)下午六时半在南湾旧法院大楼举行开幕仪式。是次展览为第二十四届澳门艺术节活动之一,澳门视觉艺术年展每年为本地艺术家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展出富本土特色的艺术作品。 本年度澳门视觉艺术年展有别於以往,以中国书画、篆刻及以各种媒体呈现之实验水墨类作品为主要展览项目,於去年十月开始进行公开作品徵集,共二百八十多件作品参加徵集活动。展览由五位来自不同地方和专业领域的资深中国书画艺术为担任评审委员,经过认真讨论后,挑选出八十一件/套入选展览作品,其中十件获本年度视觉艺术年展"优秀作品"的作品包括:何来成《无名氏春夏秋冬四季》、李惠华《三人组》、李德胜《小城记忆》、洪冽《繁华之外》、曾国明《大乘气象》、叶杰豪《文天祥正气歌》、廖文畅《唐诗画意》、刘玲菱《不知清与浊》、谭植桓《张家界烟雨》、苏沛权《一束花》。 澳门视觉艺术年展历年来获得艺术家热烈的回响与支持,汇聚本地热爱创作的艺术家,展示富本土特色的艺术作品,期望能通过观摩、展示和交流,推动本地艺术发展。《二零一三年澳门视觉艺术年展—中国书画类创作》於南湾旧法院大楼举行,展期由六月一日至八月十一日,开放时间为上午十时至下午七时,免费入场,欢迎居民到来欣赏本地艺术家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