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口网站

新闻

显示模式: 网格 列表

「第十四届消防官培训课程」招生

为填补消防局高级职程中之相关空缺,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第十四届消防官培训课程现正招生,学生名额11名。 保安高校将於本年8月9日至28日期间接受报名。报考人须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属非消防局之报考人,至2012年12月31日前年龄需介乎18至25岁(未满26岁);无任何刑事犯罪纪录;具澳门特别行政区学制之高中毕业学历;男性身高最少为1.63米,女性最少为1.55米。 入学试将在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期间进行,包括体格检查、体能测验、文化知识测验及心理技术测验四个阶段。 第十四届消防官培训课程将於2013年9月正式开学,为期4个学年,随后进行实习。根据法例的规定,入读学生可收取薪俸,一年级薪俸点250(澳门币16,500元);二年级薪俸点270(澳门币17,820元);三年级薪俸点290(澳门币19,140元);四年级薪俸点310(澳门币20,460元) ;准消防官薪俸点340 (澳门币22,440元)。 完成后成绩及格者,将获授予消防技术专业防护及安全工程学学士学位,并进入消防局之高级职程,职级为副一等消防区长(薪俸点540,即澳门币35,640元)。 有意者请查阅刊登於本年8月8日第32期第二组《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之招考通告,或浏览澳门保安部队网页(http://www.fsm.gov.mo),亦可於办公时间内致电88990458 或88990461查询。 报考人须於报名期间带备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正副本及刑事纪录证明,前往位於澳门兵营斜巷之澳门保安部队事务局或路环石街之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办理报名手续。而报名申请表可於澳门保安部队网页(http: //www.fsm.gov.mo) 下载或上述报名地点索取。此外,为方便报考人节省轮侯时间,已增设网上预约报名时间,欢迎登入上述网址预约。


居雅大厦累计拣选1,143个经济房屋单位

路环公共房屋首个预配项目居雅大厦经济房屋,截止7月底,累计拣选的单位已超过6成,达1,143个经济房屋单位;而政府亦正加紧进行区内相关道路、交通及社会设施等配套设施之兴建。 居雅大厦由8座楼宇组成,基於以人为本之持续发展理念,其建筑设计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并设有绿化空间,营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楼宇亦将使用天然气及再生水系统等环保设施。另外,单位面积、间隔、材料尺寸,以及功能均根据第10/2011号法律《经济房屋法》附件一之规定,从节约建造成本及土地资源,遵从简约实用之原则进行设计,以达至善用公帑的目的。 居雅大厦有1,824个经济房屋单位,截至7月底,房屋局安排了1,850个获甄选家团前来拣选经济房屋单位,已拣选1,143个经济房屋单位,包括三房247个、两房876个,以及一房20个;尚馀三房25个、两房284个、一房372个,合共681个单位。房屋局继续按序安排获甄选家团前来拣选经济房屋单位。 获甄选家团对公共房屋设计及建造有不同意见,房屋局重申,经济房屋兴建有一定之标准,根据第10/2011号法律《经济房屋法》附件一之规定,一房一厅单位的总使用面积不少於25.5平方米,两房一厅单位的总使用面积不少於33平方米,以及三房一厅单位的总使用面积不少於42.5平方米。而居雅大厦经济房屋单位之一房单位实用面积由31.53至31.77平方米;两房单位实用面积由40.86至47.27平方米;三房单位实用面积由56.02至57.48平方米,各个经济房屋单位均设有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厅、最多三个房间,以及一个露台。 考虑到石排湾公共房屋项目地盘现正全面展开兴建工程,基於安全考虑,工地不宜设置示范单位供参观;而居雅大厦示范单位现设於青洲社屋青泉楼社屋停车场1楼,使获甄选家团在拣楼前可参观了解单位间格及用料。由於示范单位为临时建筑,受现场条件所限及基於环保原则,示范单位景观与居雅大厦之实际环境无可避免有所不同。除示范单位外获甄选购买之家团亦可参考随拣楼信寄送之售楼说明书之资料,此外,亦可在施工范围外实地了解拟选购单位所在之公屋项目的周边环境。 为协助有实际需要的居民解决住屋问题,特区政府现正推进多项公共房屋建造计划,在土地资源严重缺乏而必需提供大量的单位以满足有实际住房需求的家团,经济房屋之设计及建造亦须作出相应变动及调整,在满足居住者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需考虑到公共资源的合理投放,故每一项公屋之设计及建造,其建筑布局设计、建造材料以及设施等方面须以经济、实用、坚固、耐用、安全为前提,以达至善用公帑的目的。 由於路环石排湾公屋位於离岛,政府亦十分关注区内配套设施之兴建及配合入住时能到位,在公共房屋的规划设计阶段,已规划设置社会设施空间、休憩绿化区、公共停车场,及商业空间等,亦将设置大型巴士转乘站,提供往来澳门半岛及离岛之巴士服务。同时,配合邻近轻轨站之设置,未来将透过巴士与轻轨之间的便捷转乘,扩大公交服务的覆盖范围。


民署关注香港鲜活鱼类含有胶粒事件

民署关注香港鲜活鱼类含有胶粒事件,已加强监察及抽查进口鲜活水产及本地渔获,建议市民在煮食鱼类前应彻底清洗及去除内脏。 今日,有香港报章指当地街市鲜活鱼类含有胶粒,民署已即时对香港进口的鲜活鱼类作出跟进处理,透过与香港相关部门联络,了解最新情况,适时作出跟进处理。 同时,民署已加强监察及抽查进口鲜活水产及本地渔获,以及加强巡查街市及零售鱼获场所。 根据民署进口食品检疫记录,从香港进口的鲜活鱼类约占本澳鲜活鱼类总量约2%。


环保局密切关注香港聚丙烯胶粒漏出海面事件

就近日香港发生聚丙烯胶粒(共一百五十吨)散落在海面及冲上附近海滩事宜,特区政府正密切关注有关情况。而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资料指出有关塑胶原料并无毒性,未有对香港附近水质环境造成影响。环境保护局会继续与香港环保署保持联系,了解事件最新情况。另外亦会继续密切留意本澳邻近海域水质及生态变化情况,如有发现异常情况,会与各相关部门紧密协调及立即跟进处理。


本澳沿岸海面并未发现聚丙烯胶粒

港务局设有恒常的机制,从多方面监察日常本澳的海面情况。目前并没有发现沿岸海面出现聚丙烯胶粒。 在海滩管理方面,港务局长期设有人员在本澳的海滩巡查,监察海面的情况,而现时正值泳季,本澳海滩每日亦会有救生员当值;港务局的海事巡查中心亦会不定时不定点地巡查本澳的码头和港池等设施。而近期本澳的海滩、码头和港池等设施均没有出现聚丙烯胶粒或异常情况。 另一方面,港务局亦设有日常的海上清洁监督人员,监督海上垃圾清洁公司的工作和巡视本澳海面的漂浮垃圾的情况,同样地,近期亦没有在本澳内港至东方明珠一带海面、以及外港客运码头和氹仔临时客运码头对外一带海面发现聚丙烯胶粒或异常情况。 港务局一直透过上述多种方式,从多方面监察本澳的海面情况。港务局亦十分关注近期邻近区域有货柜堕海,漏出大量聚丙烯胶粒的事件,一旦发现本澳海面出现聚丙烯胶粒,港务局会即时派员处理,并通知相关部门跟进。


卫生局正严密监测本澳沿岸水质 吁市民不用担心

卫生局表示,现正关注"聚丙烯"胶粒影响香港生态的事件,并将一如继往地对本澳沿岸水域水质进行严密监测,保障市民健康并呼吁市民不用担心。 就早前因台风"韦森特"吹袭,使装有150吨"聚丙烯"胶粒的货柜落入海中,胶粒随水漂流至香港沿岸水域,对当地生态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卫生局表示,现正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但据近期本澳沿岸水域水质监测的结果显示,本澳沿岸水域及泳滩的水质并无明显变化。考虑到两地相距一定距离,以及"聚丙烯"胶粒本身是惰性物料,不溶於水,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作用,且其本身亦没有毒性,对水质与人类没有影响,相信本次事件对本澳影响亦有限。


谭伯源:乐意加强与立法会互动

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今(6)日表示,政府乐意与立法会加强互动,让立法会更好地掌握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政府将於8月9日首次向立法会公共财政事务跟进委员会引介201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案的执行情况,谭伯源将代表政府列席相关会议,他在回应传媒提问时表示,这是政府去年作出的承诺,相信这类会议在未来会继续定期举行。 谭伯源表示,虽然外围经济环境并非很理想,但本澳上半年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较为良好,政府的收入与开支均在预算之内。今年其中一项较大的开支是上半年完成发放现金分享。 他指出,由於今年是财政储备制度实施的第一年,而去年预算执行上的630多亿财政结馀,要在今年年底立法会完成审议政府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后,才能拨入超额储备内。如果没有超额储备,从技术角度看今年是不能在立法会提出任何追加预算,因为政府在提出追加预算的同时,是要将追加金额的一倍半从超额储备中拨到一般储备中。但从目前情况分析,看不到会有任何重大的开支要向立法会要求追加。 在被问及社保基金注资问题时,谭伯源表示,2011年博彩毛收入中的1.6%拨入澳门基金会,另外2.4%(金额为55亿元)则投放於旅游推广、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等用途,当中的60%拨入社保基金,金额为33亿元。由於博彩税收的增加,估计今年拨入社保基金的金额会有所增加。政府建议年拨入社保基金的百分比由60%增加至75%,增加金额超过8亿元,因此估计2013年源自博彩收益的拨款会超过40亿元。


37名学员完成培训正式成为消防员

消防局於2012年8月6日在消防局消防学校,举行了第十六届保安学员培训课程之消防学员就职仪式,共有37名消防学员完成培训课程,正式就职成为消防员;而有关仪式由消防局代局长 余颂显副消防总监担任主礼嘉宾。 保安学员培训课程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及实习三个阶段,学员须接受为期八个多月的专业培训,主要学习消防技术专业知识,其中包括灭火技术、危险及化学产品、通讯、急救、防火安全规章、保安部队军事化人员通则及公共行政工作人员通则等。 本届37名消防学员经过艰苦及严格的课程训练后,顺利通过各项考核,正式成为消防员,并由消防局代局长 余颂显及代副局长 梁毓森分别向成绩优异的学员颁发优异奬,其中在课程中获得第一名为学员锺咏豪;第二名为学员区永辉;第三名为学员陶永强。 出席是次仪式还包括消防局代副局长 梁毓森和各级官员,联同学员的家属合共百多人参与。


澳门基金会到访社会服务机构

为了重点加强对弱势社群的支援,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近日派员到访多个服务弱势社群的社会服务机构,进一步了解这些服务机构的运作情况及计划拓展的服务方向。对於一些能改善弱势社群生活、提升市民生活福址的项目,双方积极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期望能共同做好服务市民的工作。 澳门基金会代表近日分别到访了澳门明爱、澳门聋人协会及澳门听障人士协进会。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委员区荣智表示,身兼澳门基金会信托委员会主席的行政长官崔世安一直对履行"关顾民生,扶助弱势社群"的施政理念予以极大关注,曾多次指示行政委员会要积极关注居民对社会服务以及弱势群体的具体需求。因此,澳门基金会一直以来对为弱势社群提供服务的机构、能保障弱势社群生活的服务均予以大力的支持。 而为能更好地做好有关工作,区荣智表示,澳门基金会正计划拓展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合作空间,除了一如既往地对这些长期贡献澳门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外,对於一些运作成熟、效果良好、市民亦有急切需求的服务,澳门基金会期望能与这些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发展,目标是从 "深" 及 "广" 这两个层面加强服务的成效,使为弱势社群服务的链条能深化、服务的素质能优化,令更广泛的弱势社群能够受惠。 澳门明爱、澳门聋人协会及澳门听障人士协进会的负责人对澳门基金会的到访表示欢迎,认为有助了解彼此的工作及发展,期望双方能保持定期的沟通和会面。对於澳门基金会提出合作开展项目的构思,上述机构均表示会积极支持及配合。澳门聋人协会正筹划拓展"早期听障筛查"以及"辅具资助计划",该会将优化目前的计划方案供基金会作进一步的研究,期望能为聋人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而澳门听障人士协进会正准备完善现时会址的设施,为听障人士提供更合适的培训场地,澳门基金会对此亦将考虑支持。双方相信透过共同的努力,定能为市民提供更到位的社会服务。 澳门基金会早前已批准澳门明爱关於"家居养护计划"的资助申请,将拨出二千一百万澳门元作为支持及共同发展该计划首三年的运作经费。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成员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将继续走访其他服务弱势社群的社会服务机构,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对合适的项目予以支持和探讨合作空间。


「仁伯爵综合医院荣获医院认证计划证书之颁授典礼」今举行

仁伯爵综合医院获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的评审认可,全数通过了45项准则的评审工作,获颁发「为期4年的全面性认证」,其中预防压疮、预防病人跌倒和保安管理3项服务更取得「优异」评级。「仁伯爵综合医院荣获医院认证计划证书之颁授典礼」於8月6日假卫生局行政楼大礼堂举行。出席人员包括社会文化司张裕司长,香港医院管理局胡定旭主席和梁柏贤行政总裁,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Desmond Yen国际业务执行董事,卫生局李展润局长,陈惟蒨、郑成业和何钰珊副局长等。 ACHS自1974年成立,是一个独立的非谋利组织,以透过持续的服务及表现回顾、评估及评审去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目前,有超过1,450 个医疗机构获得ACHS的评定,当中包括了澳洲、新西兰、中东、印度、爱尔兰等地区的医疗机构以及香港的养和医院和玛丽医院等。而ACHS本身亦被国际性医疗品质组织(ISQua) 认可。ISQua是一所获世界卫生组织肯定的质量机关,目的在於推动医疗品质与病人安全,ISQua同时对世界各国的评鉴机构进行评鉴。因此仁伯爵综合医院所采用的医疗认证标准及取得的结果是极具认受性的。 在是次评审中,ACHS根据「评估及质素改进标准大纲EQuIP 4」,就临床医疗、支援服务及机构行政等三方面共45项准则作出评核,其中必须获得14项「标准评级」或以上才可取得认证。仁伯爵综合医院以「标准评级」全数通过该45项准则的评审工作,获颁发「为期四年的全面性认证」,其中预防压疮、预防病人跌倒和保安管理3项服务更获得「标准评级」以上的「优异评级」,远超过ACHS认证的基本要求。要达到「优异级别」,机构必须将其绩效表现与机构内的部门或其他医院机构作出比较,以证其优异之处。 自医院认证计划推出以来,仁伯爵综合医院不断改革和优化临床服务、后勤支援及医院管理系统等,当中包括完善病历工作、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保安管理、文件管理、政策讯息管理系统及其发放、加强电脑系统对前线医护人员的技术支援,以优化临床服务等。 医院认证是世界性的趋势,仁伯爵综合医院是本澳首间获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认证的医院,卫生局希望透过该认证工作,从而推动医院前线和后勤部门不断强化沟通和跨部门的相互支援,发挥各部门的团队合作精神,以便持续不断地优化医院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质素、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增强市民对本澳医疗服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