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口网站

新闻

显示模式: 网格 列表

怀疑食物中毒事件

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月21日上午接获镜湖医院传真通报怀疑食物中毒个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获通报后,随即到现场进行问卷调查。经初步了解,个案均为丽景湾酒店员工,曾於6月18日至19日在该酒店员工餐厅进食。直至目前(6月21日下午) 为止,共有20名员工於6月19日晚至6月20日下午期间先后出现低热、腹泻、呕吐及腹痛等病徵。己到诊所、医院就诊,目前已全部离院,情况良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对有关餐厅进行检查,要求有关餐厅加强食物卫生管理,尤其是避免食物交叉污染及控制好存放食物的温度和时间。事件目前仍在跟进中。 卫生局特别呼吁本澳市民和饮食场所负责人,由於目前天气炎热,在处理及储存食物时须特别留意遵守下列良好卫生规范,以预防各种肠道传染性疾病的事件发生: 1. 必须向信誉良好的店铺购买食物。
2. 选购一些外观没有異常、未变坏及未变质的食物。
3. 在处理食物及进食前,应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彻底洗净双手。
4. 在处理食物时须注意避免食物的交叉污染;热处理的食物须彻底煮熟。
5. 食物须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储存,即冻食食物应存放在摄氏五度或以下的雪柜内,热食食物则保持温度在摄氏六十度或以上。
6. 食物室温摆放不应超过4小时。剩馀菜肴须尽快存放在雪柜内,以确保食物不容易变坏;但最好的方法,还是每餐准备的饭菜份量要适当,以减少剩菜。 无論如何,当对食物的安全食用存有任何疑问时,有关食物则不宜食用。


卫生局对林汉邦医生逝世表示哀悼和惋惜

回归前曾任澳门卫生司司长的林汉邦医生,因病医治无效,於2007年6月19日在葡萄牙逝世。林汉邦医生在澳门出生,在葡萄牙里斯本圣玛利亚医科大学毕业后,於1987年成为首位出任澳门卫生司副司长的华裔人士;於1991年担任仁伯爵医院院长;1992年7月至1993年10月间获委任为卫生司司长,离任后继续担任仁伯爵医院内科主治医生。林汉邦医生是着名的糖尿病专家。 澳门卫生局对林汉邦医生的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和惋惜,并赞扬他在服务澳门期间对本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贡献。


卫生局2007年度休渔期渔船蚊虫孳生源调查结果

为评估本澳休渔期渔船蚊孳生源的数量和孳生情况,卫生局於6月11日至6月15日期间进行了本年度休渔期渔船蚊虫孳生源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休渔期渔船中反映登革热流行的三大指数均保持在一个可接受水平。 由於渔船可远行到不同地区,可能把不同地区的蚊种以及所传播疾病带入本澳,卫生局自2002年起,在港务局和渔民互助会的协助下,每年均在休渔期对停泊於内港之渔船进行蚊媒孳生源调查,以及对船上之渔民进行登革热知识宣传教育,加强渔民对渔船环境内登革热病媒孳生源的认识。卫生局於6月11日至6月15日,再次进行本年度休渔期渔船中蚊媒孳生源调查。在调查同时,卫生局工作人员也进行宣传教育,帮助渔民识别船上蚊虫孳生源,予以清除,以预防蚊所传播疾病的感染。 布氏指数表示有蚊媒的幼虫或蛹的容器数和受检查的渔船数之比乘100,指数越高表示发生登革热流行的机会越高,本次调查发现该指数为3.75。房屋指数表示在100条渔船中有多少条渔船存在含登革热病媒幼虫或蛹的容器,本次调查发现房屋指数为3.75%。容器指数表示每一百个积水容器中有多少个存在登革热病媒幼虫或蛹,本次调查容器指数为1.04%。根据经验,房屋指数在18%以上,容器指数10%或布氏指数在20以上时,就有可能发生登革热流行。如布氏指数低於5,则发生流行的风险很低。本次调查发现该三大指数均低於危险水平。 可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在本澳普遍存在,加上本澳是旅游城市,每天有大量流动人口,若没有做好准备,一旦有登革热传入,登革热便可本澳爆发。目前是本澳登革热传播高危季节,虽然调查发现渔船中反映登革热流行的三大指数均在一个可接受水平, 但如果各渔民放松警惕不去清理船上蚊虫孳生源,可随时将不同地区的登革热病媒带入本澳。因此,卫生局在此呼吁各渔民以及市民一定不要放松对船上以及家居内外的孳生源的清理工作,同时注意外出旅游或捕渔时保护免被蚊虫叮咬,如回澳后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采取防蚊措施,以免延误病情及造成疾病传播。


二零零七年五月消费物价指数

根据统计暨普查局资料显示,今年5月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为113.22,整体物价较4月上升0.57%,主要是由住屋及燃料类、食物及非酒精饮品类、衣履类和交通类的价格指数上升所带动。 与4月比较,录得升幅较显着的大类有衣履类、住屋及燃料类和交通类,分别上升2.37%、1.37%及0.98%,主要是女装衣履售价上升,住屋租金上扬,以及石油气和汽油价格调升所致。此外,尽管新鲜蔬菜价格下跌,但外出用膳收费调高,导致食物及非酒精饮品类价格指数上升0.44%。 另一方面,由於外游团费在复活节假期后回落,致使康乐及文化类的价格指数下跌1.56%。 今年5月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较去年同月录得4.68%的升幅;而1至5月之平均指数则较去年同期上升4.62%。截至今年5月为止,最近12个月的平均指数较前一期上升4.66%。 此外,5月份甲类消费物价指数及乙类消费物价指数为114.66及112.87,较4月分别上升0.62%及0.57%。 综合消费物价指数是反映物价变化对本澳整体人口的影响。甲类消费物价指数代表约49%住户,每月平均开支在3,000至9,999澳门元之间;乙类消费物价指数代表约31%住户,每月平均开支在10,000至19,999澳门元之间。


二零零七年五月旅客入境数目

根据统计暨普查局资料显示,今年5月入境旅客总数达2,121,988人次,较去年同月上升24.3%。中国大陆、香港及中国台湾旅客分别增加21.5%、27.9%及5.0%。不过夜旅客为1,136,450人次,占入境旅客总数53.6%。 澳门的三大客源中,中国大陆旅客所占比重达56.2%;其中602,127人次是以个人游方式来澳,占内地旅客50.5%。而香港及中国台湾旅客则分别占总数29.3%及5.6%。 今年首五个月入境旅客总数为10,718,620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1.5%。中国大陆旅客增加19.4%,为5,910,629人次;而香港及中国台湾旅客亦分别录得23.2%及2.9%的升幅。不过夜旅客为5,627,355人次,占旅客总数52.5%。 按入境渠道统计,今年首五个月经海路入境旅客为3,586,238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3.9%。其中经外港码头入境旅客为3,352,773人次,香港及中国大陆旅客分别占61.7%及24.5%;经内港码头入境旅客为233,465人次,中国大陆旅客占56.3%。 与此同时,经陆路入境旅客为6,538,400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6.1%。其中6,505,014人次是从关闸边检站入境,中国大陆及香港旅客分别占73.9%及19.0%;而经路氹城边检站入境的旅客则有31,740人次。 另外,经空路入境旅客为593,982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0.9%。其中从澳门国际机场入境旅客为588,488人次,旅客主要来自中国台湾、东南亚及中国大陆,分别占45.0%、22.3%及22.0%。


旅游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

旅游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是日於学院协力楼礼堂签订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由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博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教授主持。 为了促进与不同学术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加强旅游学术研究,进而促进本澳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落实研究合作方案、双方教授和学生交流计划。合作备忘录协议就彼此有兴趣的课题合作举办讲座、工作坊以及学术会议;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并且分享、发布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教授率领研究中心专家代表一行六人到访旅游学院,除签订合作备忘录外,还与旅游学院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从事旅游研究的学术机构,创建於一九九九年。旅游研究中心的宗旨是为配合内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相关之学术研究,促进与国内外旅游学术界、政府机构和业界的联繋与交流,使中国旅游业有序地发展。旅游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独立从事旅游理论和实证研究,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指派和地方政府委托的研究项目,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计划,为旅游相关产业提供谘询服务,开展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举办国内、国际旅游专题研讨会等活动。该中心的研究人员由旅游经济、旅游管理、旅游规划等学科的专家组成,并在国内外聘请了高级学术顾问和特约研究员。 近年,澳门经济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蓬勃发展,受惠於中央政府的“自由行”政策,访澳的内地旅客不断增加。同时,中央政府还推出多项政策促进澳门经济发展,使澳门特区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澳门旅游学院作爲本澳培养旅游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肩负协助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任,与内地着名学术机构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不但可提升学术水平,还能使更多权威专家对本澳旅游业进行研究探讨,这将大大有助於本澳旅游业的发展。


当局回覆两议员质询

就社会房屋配套设施等问题,行政当局分别回覆了两名立法议员的书面质询。 房屋局局长郑国明函覆议员关翠杏表示,青洲社会房屋第一期B 、C栋大楼,在听取社会意见后,由原有设计楼高54层调整至36层,虽然有关楼层单位数量缩减,但原设计之社会设施,休憩区面积则有所增加。 他指出,有关单位之建造成本计算方法并不是单从总造价摊分至每个单位作简单推算,而应撇除社会设施、停车场以及商铺等有价值回报部分之兴建费用,住宅单位之建筑成本应按照住宅楼层的总造价,加上所占基础工程需摊分之费用比重,推算其每平方米平均售价;若以一个两房一厅的单位计算,其建造价约为三十馀万澳门元。 在处理社会房屋分配和管理的工作上,政府会严格把关,避免滥用资源。社会房屋兴建必须符合澳门现行之建筑及规划条例之规定,而为着提高楼宇的质量及坚固耐用程度,房屋局制定之《社会房屋建造指引》中主要对住宅面积、社会设施、楼宇构造以及各种设备的设计、材料及施工方法等作出较为详细的要求及提供相关指引。 土地工务运输局局长贾利安函覆议员吴国昌表示,望厦新邨重整计划将预留达五千多平方米、楼高两层的面积发展为社会服务设施;而青洲社会房屋计划内,亦会设有相关社会服务设施,并构思将其中一栋建筑物发展为照顾本澳长者出入需要的社会房屋单位。 随着望厦及青洲社会房屋计划的落实,特区政府会逐步完善两区的交通规划和配套基建。在优化本澳公共交通系统方面,政府正致力研究引进轨道交通系统的方案,并对首阶段路线选线方案进行广泛谘询,为照顾首阶段选线中未能覆盖的城区,将透过轻轨捷运系统后续阶段的建造,使系统适当地覆盖澳门和氹仔的其馀区域。 ※质询及回覆全文见立法会网页
(http://www.al.gov.mo/ );编号109/III/2007、227/ III /2007。


特区政府关注建造业情况

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表示,特区政府在审议《外地雇员聘用原则及规章》时,将加强完善建造业工人的「退场机制」。 谭伯源今(20)日下午会见了建造业总工会代表。他在会后透露,特区政府了解近期建造业出现的一些个案,并考虑到该行业特性,有关工人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必须另觅新工作,在行政会审议《外地雇员聘用原则及规章》,以及未来制订相关法律时,均会加强完善业界工友的「退场机制」,在工程接近完竣,对工人需求减少时,让外地工友先行离场,让本地工人可工作至工程结束。 他强调,特区政府一贯的原则,是优先考虑本地工人的就业权益,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当局亦关注到在工程尾声时对外地雇员的保障,包括发出解雇通知及发放薪金等问题。 对於业界要求政府督促发展商加强监管分判商,谭伯源表示,近期部份个案源自分判商与工友之间的矛盾,特区政府绝不容许分判商克扣工资,亦会督促发展商审慎选择分判商,并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他补充,特区政府将继续听取各界意见,在有关法规颁布前向业界作出指引,保障工人就业权益。


内地与澳门深化推进科技合作

运输工务司司长办公室消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20)日(星期三)在北京举行,双方通过成立中医科技与产业、节能及环保科技与产业、电子及资讯技术与产业、科学技术普及四个领域工作组,订定明年委员会工作计划,推动有关项目实施和合作。 运输工务司司长兼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澳方主席刘仕尧在致词时表示,澳门特区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发展和创新,回归后已组建和成立了与推动科技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机构,取得了一些成绩。他说,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双方科技合作的一个突破,会议通过成立四个领域工作组,确定合作方式及工作机制,各自制定具体可执行的合作计划;订定委员会2007-2008年工作计划,落实两地科技合作具体行动措施。 刘仕尧相信,在内地和澳门有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地的科技合作必将取得更多收获,澳门的科技也将会有更快和更好的发展。 合作是必由之路
科技部副部长兼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内地主席尚勇致词时表示,加强内地与澳门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国家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澳门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尚勇表示,近年来内地与澳门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透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科技合作委员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尚勇在会上又表示,在参照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经验,将在优势互补、强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原则上同意在澳门设立中医药研究及创新中心,但具体有待双方进一步商讨跟进。 构建两地工作平台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唐志坚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回归以来,澳门政府非常重视科技的发展,从政策的鼓励到机制的配合以及资金的投入,有力支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标志着澳门推动科技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唐志坚希望透过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这一平台,可以促进内地和澳门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在合作研发和科技转移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也希望澳门的科研机构可以承担一些属於国家科技计划下的项目。 澳门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尤其在2005年10月内地科技部与澳门科技委员会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於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的协议,有助於促进内地与澳门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加强两地在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科研人才交流、组织交流活动、合作发展应用研究项目、鼓励内地与澳门的科技企业合作及促进成果商品化等。 根据《内地与澳门关於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的协议》,委员会设立联络办公室,两地每年轮流召开会议一次,并根据合作领域设立工作组。工作组由内地和澳门科技领域部门代表组成,并可包括科技界、学术界和企业界代表,工作组由双方指定一名总协调人、两名合作项目协调员、一名联系人组成。 出席是次会议的澳方委员还包括澳门大学校长姚伟彬、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澳门科技大学校长许敖敖、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理事长关敏如、电信管理局局长陶永强、澳门科委会全职委员李镇东、郑冠伟和秘书长韦海扬等。内地委员包括科技部主管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事务官员、中国科技交流中心正副主任、上海市科委、广东省科技及珠海市科技代表等。


预防登革热宣传活动之学生电话短信创作比赛

预防登革热乃本澳近年的重要工作之一,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疾病,最重要及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积水消灭伊蚊的孳生源。伊蚊并不喜欢生长在污浊的积水中,一些清洁的小量的积水才是它们最喜爱的繁殖场所,例如:家居水养植物的容器、花盆底盘、弃置於露天的汽水罐等可积水的小容器等。 为宣扬预防登革热的信息,日前由“预防登革热工作组”主办,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承办之“预防登革热 你我齐做到”全澳学生电话短信创作比赛,已圆满结束,大会共收到四十多份参赛作品。 通过是次预防登革热电话短信创作活动,加深了本澳学生对登革热各项预防措施的认识,也展示了今年“清除积水防蚊患,健康环境展模范”的主题,希望能透过活动加强广大学生及市民的社会使命感。 担任活动评判的包括民政总署冯惠星处长、卫生局余斌专科护士、本地作家冯倾城小姐、学联副理事长萧贵荣同学及总编辑吴子宁小姐。冠亚季及优异获奖名单如下,冠军: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冯惠玲;亚军: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容文康;季军:陈瑞祺永援中学郑嘉豪;优异奖:澳门镜湖护理学院郑瑶华、濠江中学(氹仔分校)庄瑜薇。 颁奖礼将於6月23日下午在本年度第四场“预防登革热”大型宣传活动中进行,活动地点在筷子基宏开宏建广场,请各得奖者在当日下午四时前往现场报到。得奖的作品将在活动现场作公开展示,邀请全澳市民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