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口网站

新闻

显示模式: 网格 列表

二零零七年五月旅客入境数目

根据统计暨普查局资料显示,今年5月入境旅客总数达2,121,988人次,较去年同月上升24.3%。中国大陆、香港及中国台湾旅客分别增加21.5%、27.9%及5.0%。不过夜旅客为1,136,450人次,占入境旅客总数53.6%。 澳门的三大客源中,中国大陆旅客所占比重达56.2%;其中602,127人次是以个人游方式来澳,占内地旅客50.5%。而香港及中国台湾旅客则分别占总数29.3%及5.6%。 今年首五个月入境旅客总数为10,718,620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1.5%。中国大陆旅客增加19.4%,为5,910,629人次;而香港及中国台湾旅客亦分别录得23.2%及2.9%的升幅。不过夜旅客为5,627,355人次,占旅客总数52.5%。 按入境渠道统计,今年首五个月经海路入境旅客为3,586,238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3.9%。其中经外港码头入境旅客为3,352,773人次,香港及中国大陆旅客分别占61.7%及24.5%;经内港码头入境旅客为233,465人次,中国大陆旅客占56.3%。 与此同时,经陆路入境旅客为6,538,400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6.1%。其中6,505,014人次是从关闸边检站入境,中国大陆及香港旅客分别占73.9%及19.0%;而经路氹城边检站入境的旅客则有31,740人次。 另外,经空路入境旅客为593,982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20.9%。其中从澳门国际机场入境旅客为588,488人次,旅客主要来自中国台湾、东南亚及中国大陆,分别占45.0%、22.3%及22.0%。


旅游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

旅游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是日於学院协力楼礼堂签订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由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博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教授主持。 为了促进与不同学术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加强旅游学术研究,进而促进本澳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落实研究合作方案、双方教授和学生交流计划。合作备忘录协议就彼此有兴趣的课题合作举办讲座、工作坊以及学术会议;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并且分享、发布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教授率领研究中心专家代表一行六人到访旅游学院,除签订合作备忘录外,还与旅游学院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从事旅游研究的学术机构,创建於一九九九年。旅游研究中心的宗旨是为配合内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相关之学术研究,促进与国内外旅游学术界、政府机构和业界的联繋与交流,使中国旅游业有序地发展。旅游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独立从事旅游理论和实证研究,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指派和地方政府委托的研究项目,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计划,为旅游相关产业提供谘询服务,开展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举办国内、国际旅游专题研讨会等活动。该中心的研究人员由旅游经济、旅游管理、旅游规划等学科的专家组成,并在国内外聘请了高级学术顾问和特约研究员。 近年,澳门经济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蓬勃发展,受惠於中央政府的“自由行”政策,访澳的内地旅客不断增加。同时,中央政府还推出多项政策促进澳门经济发展,使澳门特区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澳门旅游学院作爲本澳培养旅游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肩负协助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任,与内地着名学术机构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不但可提升学术水平,还能使更多权威专家对本澳旅游业进行研究探讨,这将大大有助於本澳旅游业的发展。


当局回覆两议员质询

就社会房屋配套设施等问题,行政当局分别回覆了两名立法议员的书面质询。 房屋局局长郑国明函覆议员关翠杏表示,青洲社会房屋第一期B 、C栋大楼,在听取社会意见后,由原有设计楼高54层调整至36层,虽然有关楼层单位数量缩减,但原设计之社会设施,休憩区面积则有所增加。 他指出,有关单位之建造成本计算方法并不是单从总造价摊分至每个单位作简单推算,而应撇除社会设施、停车场以及商铺等有价值回报部分之兴建费用,住宅单位之建筑成本应按照住宅楼层的总造价,加上所占基础工程需摊分之费用比重,推算其每平方米平均售价;若以一个两房一厅的单位计算,其建造价约为三十馀万澳门元。 在处理社会房屋分配和管理的工作上,政府会严格把关,避免滥用资源。社会房屋兴建必须符合澳门现行之建筑及规划条例之规定,而为着提高楼宇的质量及坚固耐用程度,房屋局制定之《社会房屋建造指引》中主要对住宅面积、社会设施、楼宇构造以及各种设备的设计、材料及施工方法等作出较为详细的要求及提供相关指引。 土地工务运输局局长贾利安函覆议员吴国昌表示,望厦新邨重整计划将预留达五千多平方米、楼高两层的面积发展为社会服务设施;而青洲社会房屋计划内,亦会设有相关社会服务设施,并构思将其中一栋建筑物发展为照顾本澳长者出入需要的社会房屋单位。 随着望厦及青洲社会房屋计划的落实,特区政府会逐步完善两区的交通规划和配套基建。在优化本澳公共交通系统方面,政府正致力研究引进轨道交通系统的方案,并对首阶段路线选线方案进行广泛谘询,为照顾首阶段选线中未能覆盖的城区,将透过轻轨捷运系统后续阶段的建造,使系统适当地覆盖澳门和氹仔的其馀区域。 ※质询及回覆全文见立法会网页
(http://www.al.gov.mo/ );编号109/III/2007、227/ III /2007。


特区政府关注建造业情况

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表示,特区政府在审议《外地雇员聘用原则及规章》时,将加强完善建造业工人的「退场机制」。 谭伯源今(20)日下午会见了建造业总工会代表。他在会后透露,特区政府了解近期建造业出现的一些个案,并考虑到该行业特性,有关工人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必须另觅新工作,在行政会审议《外地雇员聘用原则及规章》,以及未来制订相关法律时,均会加强完善业界工友的「退场机制」,在工程接近完竣,对工人需求减少时,让外地工友先行离场,让本地工人可工作至工程结束。 他强调,特区政府一贯的原则,是优先考虑本地工人的就业权益,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当局亦关注到在工程尾声时对外地雇员的保障,包括发出解雇通知及发放薪金等问题。 对於业界要求政府督促发展商加强监管分判商,谭伯源表示,近期部份个案源自分判商与工友之间的矛盾,特区政府绝不容许分判商克扣工资,亦会督促发展商审慎选择分判商,并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他补充,特区政府将继续听取各界意见,在有关法规颁布前向业界作出指引,保障工人就业权益。


内地与澳门深化推进科技合作

运输工务司司长办公室消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20)日(星期三)在北京举行,双方通过成立中医科技与产业、节能及环保科技与产业、电子及资讯技术与产业、科学技术普及四个领域工作组,订定明年委员会工作计划,推动有关项目实施和合作。 运输工务司司长兼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澳方主席刘仕尧在致词时表示,澳门特区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发展和创新,回归后已组建和成立了与推动科技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机构,取得了一些成绩。他说,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双方科技合作的一个突破,会议通过成立四个领域工作组,确定合作方式及工作机制,各自制定具体可执行的合作计划;订定委员会2007-2008年工作计划,落实两地科技合作具体行动措施。 刘仕尧相信,在内地和澳门有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地的科技合作必将取得更多收获,澳门的科技也将会有更快和更好的发展。 合作是必由之路
科技部副部长兼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内地主席尚勇致词时表示,加强内地与澳门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国家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澳门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尚勇表示,近年来内地与澳门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透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科技合作委员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尚勇在会上又表示,在参照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经验,将在优势互补、强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原则上同意在澳门设立中医药研究及创新中心,但具体有待双方进一步商讨跟进。 构建两地工作平台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唐志坚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回归以来,澳门政府非常重视科技的发展,从政策的鼓励到机制的配合以及资金的投入,有力支持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标志着澳门推动科技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唐志坚希望透过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这一平台,可以促进内地和澳门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在合作研发和科技转移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也希望澳门的科研机构可以承担一些属於国家科技计划下的项目。 澳门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尤其在2005年10月内地科技部与澳门科技委员会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於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的协议,有助於促进内地与澳门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加强两地在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科研人才交流、组织交流活动、合作发展应用研究项目、鼓励内地与澳门的科技企业合作及促进成果商品化等。 根据《内地与澳门关於成立科技合作委员会的协议》,委员会设立联络办公室,两地每年轮流召开会议一次,并根据合作领域设立工作组。工作组由内地和澳门科技领域部门代表组成,并可包括科技界、学术界和企业界代表,工作组由双方指定一名总协调人、两名合作项目协调员、一名联系人组成。 出席是次会议的澳方委员还包括澳门大学校长姚伟彬、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澳门科技大学校长许敖敖、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理事长关敏如、电信管理局局长陶永强、澳门科委会全职委员李镇东、郑冠伟和秘书长韦海扬等。内地委员包括科技部主管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事务官员、中国科技交流中心正副主任、上海市科委、广东省科技及珠海市科技代表等。


预防登革热宣传活动之学生电话短信创作比赛

预防登革热乃本澳近年的重要工作之一,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疾病,最重要及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积水消灭伊蚊的孳生源。伊蚊并不喜欢生长在污浊的积水中,一些清洁的小量的积水才是它们最喜爱的繁殖场所,例如:家居水养植物的容器、花盆底盘、弃置於露天的汽水罐等可积水的小容器等。 为宣扬预防登革热的信息,日前由“预防登革热工作组”主办,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承办之“预防登革热 你我齐做到”全澳学生电话短信创作比赛,已圆满结束,大会共收到四十多份参赛作品。 通过是次预防登革热电话短信创作活动,加深了本澳学生对登革热各项预防措施的认识,也展示了今年“清除积水防蚊患,健康环境展模范”的主题,希望能透过活动加强广大学生及市民的社会使命感。 担任活动评判的包括民政总署冯惠星处长、卫生局余斌专科护士、本地作家冯倾城小姐、学联副理事长萧贵荣同学及总编辑吴子宁小姐。冠亚季及优异获奖名单如下,冠军: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冯惠玲;亚军:圣若瑟教区中学(校本部)容文康;季军:陈瑞祺永援中学郑嘉豪;优异奖:澳门镜湖护理学院郑瑶华、濠江中学(氹仔分校)庄瑜薇。 颁奖礼将於6月23日下午在本年度第四场“预防登革热”大型宣传活动中进行,活动地点在筷子基宏开宏建广场,请各得奖者在当日下午四时前往现场报到。得奖的作品将在活动现场作公开展示,邀请全澳市民参观。


《流动式临时防堕系稳装置》课程及装置推广计划

根据劳工事务局的工作意外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涉及由高空工作堕下的受害者人数共867人,以2001年至2005年这5年为例,该受害者统计数字每年平均增幅达一至两成。高空工作是建造、物业管理、装修及维修工程最高风险工序之一。工人经常面对的问题是难以连接防堕装置於建筑物的稳固点进行高空工作,导致工人不愿使用任何防堕装置,甚至将装置随便或错误地扣接於不稳固的位置上,例如窗框、竹棚、临时支架和外墙喉管等等,由於这些位置或结构在设计上不能承受突然的冲击及下堕时所产生的冲力负荷,往往容易导致工人从高处堕下,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意外。 由於建造、物业管理、装修及维修工程的雇主或承建商在本澳多属於中小型企业,碍於财政和资源上的紧绌,通常无法在高空工作期间对安全进行全面的改善和考量。为此,劳工事务局推出「流动式临时防堕系稳装置」课程及装置推广计划,向有关雇主或承建商免费提供课程及装置,协助业界提升高空工作的安全水平。 该项计划包括课程和装置推广计划两部分:
符合计划各项资格和要求的中小企业:可申请参与由劳工事务局举办的「流动式临时防堕系稳装置」推广计划,同时可派其本地员工参加「流动式临时防堕系稳装置」课程,费用全免。完成课程并评估合格,学员可获劳工事务局发给合格证书,而企业则可获发给上述装置一套。 从事建造、物业管理、装修及维修工程等高空工作的本澳人士:可报读「流动式临时防堕系稳装置」课程,费用全免。完成课程并评估合格,可获劳工事务局发给合格证书。惟上述装置则不能以个人名义申请,必须透过所属企业申请办理。 如对上述课程及装置推广计划有任何查询,欢迎致电3999240或3999142与劳工事务局职业安全健康厅联系,或可亲临本局嘉路米耶圆形地三盏灯政府大楼二楼谘询课程及装置计划详情,章程备索。


2007年国际禁毒日系列活动

联合国於1987年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Drug Trafficking),以提醒人们关注毒品已是一个世界性且严峻的社会问题,并藉以加强人们认识毒品的祸害,共同参与及支持禁毒工作。今年联合国为“国际禁毒日”定出的口号为“毒品在掌控你的生命吗?你的生活,你的社区,拒绝毒品”(Do drugs control your life?Your life. Your community. No place for drugs. ),以呼吁世界各地共同关注滥用药物的问题,减低毒品的供应和需求。 为响应“国际禁毒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工作局定出今年的主题为“健全社区,杜绝毒品”,藉此呼吁全澳市民共同对抗毒品的祸害,创建无毒社区。社工局一如既往在禁毒日期间,联同多个政府部门及民间机构联合举办一系列的禁毒活动,包括有:禁毒系列活动开幕礼暨音乐会、禁毒展览及摊位游戏、禁毒巡游响全城之电单车创意比赛、网上有奖游戏及城市搜寻 - 禁毒之旅。以下简介各项活动: 禁毒日开幕礼暨音乐会
活动於本月23日(星期六)假佑汉公园举行。当日中午十二时开始有摊位游戏及禁毒展览,由特区政府社工局、卫生局、司法警察局、澳门监狱,以及8个民间机构,包括澳门青年挑战福音戒毒中心、澳门基督教新生命团契、澳门戒毒康复协会、圣士提反会应许之家、澳门更新互助会、重光之家、澳门基督教青年会、戒烟保健会总会携手举行。
下午五时半举行开幕礼暨音乐会,主办机构邀请了港澳两地的歌手,以音乐会的形式与本澳市民共同参与宣扬禁毒活动。演出的两地歌手包括傅颖、吴雨霏、龙世杰及苏耀光,还有乐队“刃记”和二人组合Drugs Attacker。 禁毒创意电单车巡游
是项活动由社工局与泛澳青年商会合办,取名为“禁毒巡游响全城之电单车创意比赛”。活动於本月23日(星期六)下午二时至四时举行,起点在澳门南湾湖畔立法会前地,终点设於佑汉公园。目的是鼓励青年人发挥创意,提高他们及本澳居民关注滥药问题,认清毒害,共建无毒社区。参加者定为17至25岁之青年人,由一人或两人参加,以拒绝毒品及防止滥用药物为主题来粉饰其电单车,於活动当日下午二时由立法会前地出发,三十部已布置好的电单车於指定路线巡游至佑汉公园。大会将安排一辆推广车作带头,参加者巡游至终点站后,大会将进行评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具创意和由全场选出我最喜爱大奖,各得奖者将可获发奖状及分别获得澳门币4,000元、2,000元及1,000元的奖金。详情请浏览www.antidrugs.gov.mo 网上有奖禁毒游戏
由社工局与澳门电讯有限公司合作,於6月23至7月22日期间推出禁毒网上有奖游戏,以唤起市民对滥药问题的关注和提高青少年对毒品的警觉性。电讯公司将於上述期间在cyberctm.com推出禁毒网上游戏,凡12至35岁之本澳居民均可参加。游戏的玩法非常简单,参加者只需於最短时间内完成四关禁毒游戏,成为醒目禁毒先锋,排名最高分数之首20名参加者可进行终极大抽奖,头奖为Motorola MassV3手机、二奖Nokia N6111手机、三奖BenQ DC C800数码相机、四奖iPod Nano (2GB)音乐播放器及五奖 Motorola C1681手机,另设30名电讯公司住宅宽频服务标准计划3个月月费及免安装费。抽奖结果将以短讯(SMS)的方式通知各得奖者。 城市搜寻之禁毒之旅
作为禁毒日系列的终结活动“城市搜寻---禁毒之旅”, 定於七月廿九日举行,由社工局与民间戒毒机构基督教新生命团契合办,内容是由参加组别以布置好的汽车,以比赛形式,按锦囊指示在市内寻访多个站点,从中认识禁毒工作和协助宣传毒品的祸害。有关详情於稍后公布。


卢家大屋糖画及剪纸工艺 端午节与市民共渡佳节

端午佳节,除了品尝粽子及观看龙舟赛事外,市民可前往卢家大屋欣赏河北省民间工艺大师带来的糖画及剪纸工艺,可观可尝的糖画以及色彩绚丽的剪纸作品,将为卢家大屋增添热闹的节日气氛。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作画, “画笔”只是一个长柄的勺子,色彩是那热锅中以白沙糖熬成的饴糖, “画纸”则为扫上一层香油的大理石板。制作糖画的师傅凝神运腕,不消三十秒,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的糖画便栩栩如生地呈现眼前。这种充满市井气息的糖画至今仍受到群众尤其是小朋友们的喜爱,散发出传统的甜蜜滋味,拿在手上招摇过市,更是格外风光。 糖画制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累积相当经验,成败的关键,在於艺人素描之基础、速度的掌握以及熬糖的时间控制。是次来澳的艺人李会师,其父是河北省一级民间工艺家、着名的糖画大师李久香。李会师随父学习糖画多年,自小耳濡目染,至今曾到各地推广这种民间的传统工艺,致力发扬糖画艺术创作。 具鲜明民族特色的剪纸,与糖画一并使卢家大屋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次应邀来澳的工艺家高佃亮带来了别树一格的蔚县剪纸。蔚县剪纸称为剪纸,其实却是用刀刻出来的。蔚县剪纸在刀功上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的粗犷、质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纸阳刻细腻、秀丽的风格,且色彩浓艳,对比强烈,故在全国品类繁多的民间剪纸艺坛上备受注目。 高佃亮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其创作的大型作品《淸明上河图》构图宏大,曾荣获第二届上海民俗民间博览会金奖。是次於卢家大屋展出的微缩版《淸明上河图》以及其他大型剪纸作品,刻工精美细致,显露出其非凡的 “刻工”。 欲亲手制作糖画及学习剪纸“刻工”,欢迎报名参与一连两个周末举行的工作坊,报名费为每节澳门币20元正。卢家大屋艺术活动现场展演时间:周二至周五12:00-19:00;周六、日及澳门公众假期10:00-19:00。卢家大屋开放时间:周二至周五9:00-19:00,周六、日及澳门公众假期9:00-19:00。活动详情查询,可致电文化局热线:3996699或浏览www.icm.gov.mo。


‘粽’系要选择

针对早前邻近地区检出五月粽含苏丹红壹事,同时,亦为了解本地市售粽子使用硼砂情况,卫生局於端午节来临前在市面上抽查了22件棕子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4件(18.2%)样本检得硼砂成份,全属梘水粽;至於苏丹红色素则未被检出。根据文献,长期摄取硼砂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不良影响。故卫生局并不建议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现时,卫生监督已要求有关商号停止制造和出售有关食品,并将有关结果通知权限部门跟进。 粽子制作者有责任提供安全卫生食品予食用消费者。因此,不应於粽子中加入硼砂在内的任何防腐剂。根据资料,可选择「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raphosphate)取代硼砂,并添加於煮粽子的水煮制粽子,亦可达类似口感效果,且较安全。制作者除了应从可靠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外,在制作、处理及贮存粽子时,亦应遵守食物安全卫生守则。 提高食物消费的安全警觉性是每个食用消费者的责任。卫生局建议在选购或制备粽子作食用消费时,应向持牌及商誉良好的食店或零售店购买,切勿光顾无牌小贩;在选购粽子时,要留意粽叶是否把粽子包裹妥当;购买后应妥善贮放於5℃或以下的环境,但不应长期存放;进食前亦应彻底加热(一般需要在滚水中煮15分钟可令其中心温度达到75℃)。无论如何,一般粽子会含有蛋黄或肥肉等高脂成份,故不宜进食过量,对健康有特别要求人士尤应留意;虽然市场上有不少标榜符合健康诉求的「健康粽」出售,但食用消费者仍应适量食用,避免三餐皆以粽子裹腹,并得搭配新鲜蔬果,以均衡营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