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口网站

新闻

显示模式: 网格 列表

郑家大屋举行复活节创意手工书工作坊

为增添复活节气氛及分享节日喜悦,文化局将於本周五至日(四月三日至五日)在世遗景点郑家大屋举办创意手工书工作坊,每天两节,分别为上午十时半至十二时半及下午三时至五时,让访客欢度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和现代艺术魅力互融的复活节。工作坊费用全免,欢迎市民及游客携同家人一起参与。 工作坊期间,驻场工艺家将现场教授制作手工书作品,让访客发挥无限创意,制作一本专属於自己的手工书,同时鼓励访客使用自制手工书收集澳门各世遗景点印章,以提升对澳门世遗的认知。工作坊每节名额二十人,额满即止,欢迎有兴趣的市民报名。查询及报名可於办公时间内致电郑家大屋接待处,电话二八九六八八二零。


澳门旅游学院与美国肯代尔大学合办2015夏季国际交流课程“环保与旅游业之可持续发展”

由旅游学院与美国肯代尔大学(Kendall College)合办的2015夏季国际交流课程将於6月22至7月3日於美国芝加哥举行。课程旨在提升学员对芝加哥市内环保意识与绿化设施之认识,以及其与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 透过课程中各专题讲座、工作坊及考察活动,学生将掌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并能适切地将所学知识广泛应用,开阔国际视野。完成课程即获主办单位颁发出席证书。欢迎世界各地的全日制本科生报名参加。 自1998年起,学院每年举办不同主题的夏季国际交流课程,把世界各地学生带到澳门,与学院学生进行交流。学院自2009年开始,更突破地域界限,每年透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等院校合办课程,将此交流课程带出澳门,让本地学生走出澳门、感受异地生活文化,对他们将来从事旅游业有莫大裨益。 本年夏季国际交流课程是学院第七年与澳门以外院校合办,过往举办地点包括印度瓜辽尔、中国杭州、中国台湾、韩国釜山、英国利兹及泰国曼谷。藉著举办不同类型的交流课程,学院冀将本澳旅游教育提升至更国际化的层次。 报名期至4月20日。了解详情,请浏览http://www2.ift.edu.mo/summer2015/。查询请电8598-1279或电邮至i-affairs@ift.edu.mo。


谭俊荣:专业资格认证提升医护界水平

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今(1)日表示,对於《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注册制度法案》中有关专业资格认证的部份,政府目前持着开放态度,以听取更多业界和市民的意见,最终希望提升医护界人员水平。 谭俊荣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医护界人士不必担心考试,透过考试,可让医护人员不会因时代进步而追不上知识水平,况且护理学生毕业后要到公立医院工作亦必须进行考试。 对於有传媒问及是否维持考核制度,他回应指,政府抱持公平、开放的立场,目前未有任何决定,现时仍是谘询阶段。他强调,政府立场是保障市民大众的利益,以全体市民的健康为依归,医疗服务必须以人为本。 此外,谭俊荣表示就职后走访了很多社区,听取了很多市民的意见,他认为任何政策制定都必需听取民意才有良好效果,日后会更多与市民交流,让特区政府施政更加流畅。

视频:【新闻局】谭俊荣谈《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注册制度法案》专业资格认证提升业界水平
请进入YOUTUBE新闻局专属频道收看更多视频片段 : http://youtube.com/macaogcs


高教办举行介绍会助院校加深了解高校评鉴制度

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日前举办《通用能力指标框架》介绍会,邀请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下称评审局)署理总主任/高级评审主任胡兆勋及助理评审主任容洁莹,介绍经徵询本澳高等院校意见后修改的《通用能力指标框架》的内容,并解答高校代表的提问。与会者均认为,介绍会有助加深其对《通用能力指标框架》内容的了解。 为完善本澳高等教育体制,推动本澳高等教育素质的持续提升,在《高等教育制度》的法律草案中,建议新增有关设立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内容。高教办职务主管叶家悦表示,高等教育评鉴制度以持续改进为核心精神,其设立目的为检视高等院校的运作和课程是否符合院校自订的办学宗旨,推动院校持续自我完善,并让院校了解本身的优势及可优化的空间,以确保院校的管理运作及课程质量达国际标准,从而使本澳的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她又提到,经与本澳高等院校进行多次的协商和沟通,高教评鉴制度取得以“成效为本”为评鉴方向,分为院校评鉴和课程评审两个层次。 胡兆勋表示,评审局获高教办的委托,开发评鉴标准的工具,制定院校和评鉴机构将采用的指引。他解释由於现时没有评鉴机构於澳门设立,故需借助外评机构进行评鉴。由於不同的评鉴机构遵从不同的评鉴准则,为保障各评鉴项目能切合本澳院校的办学特色,故制订各评鉴项目的指引,供院校和外评机构使用。 容洁莹表示,评审局在制定《通用能力指标框架》时,参考了香港、欧洲、澳洲、马来西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结合本澳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早前已先后透过谘询会及焦点小组访谈等方式,听取本澳高等院校对於有关框架的草拟文本的意见,确保框架能让本澳高等院校在制定课程时拥有弹性和自由度。 有与会者表示,评鉴制度以“成效为本”为方向,预料院校的教学模式亦需朝该方向发展,而院校推行“成效为本”的教学模式则需时逐步推进。胡兆勋回应时指出,“成效为本”为一个政策方针,近20年“成效为本”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界的发展趋势,不同院校已朝这个方向发展。 此外,职务主管叶家悦表示,为测试《院校认证指引》、《院校质素核证指引》、《课程认证指引》及《外评机构指引》的通用性和实操性,高教办将於下学年推出“新办课程评审先导测试计划”,感谢获得院校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未来高教办将根据有关测试结果,检视是否需要调整相关指引。 当日出席介绍会的院校领导及代表包括: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副院长甄美娟;澳门理工学院副院长殷磊;澳门大学教务长彭执中;澳门保安部队高等学校厅长林垒立;澳门城市大学代校长彭树成;圣若瑟大学助理校长杨诚;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副院长邢志红;澳门科技大学教育发展总监祈务晨;澳门管理学院教务长利开健;中西创新学院政及财务部主管黄翠茵等。


“水资源互动馆”增设导赏预约服务

海事及水务局设於澳门科学馆G11展厅内的「水资源互动馆」已於三月廿一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透过多媒体创意技术及设备,向参观人士介绍本澳水资源状况以及特区政府在推动构建节水型城市的策略性措施。「水资源互动馆」现增设导赏预约服务,欢迎本地学校、社团及机构组织公众莅临参观。 为从小培育年轻一代惜水节水的公民意识,同时加深市民对本澳水资源现状和政策的了解,海事及水务局与澳门科学馆合作设立了澳门首个以水资源为主题的多媒体互动展览厅 ─「水资源互动馆」,对象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学生。「水资源互动馆」设置了电子触控屏和瀑布造型的投射资讯台,利用动画、影片、游戏等多媒体互动素材,让参观者深入认识澳门水资源状况、再生水发展规划、污水处理过程、供水设施及节水贴士等生活资讯;馆内亦透过实物展示,让参观者认识澳门在近八十年来水管材质使用上的演化。 「水资源互动馆」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日早上十时至下午六时,逢星期四休馆。海事及水务局将致函邀请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亦欢迎有兴趣的学校、社团及机构直接致电海事及水务局热线8988 2455 / 8988 2466报名或查询。


海事局部署内港渔船防火应变工作

每年清明节前后,本澳内港锚泊区均有各类渔船陆续回澳锚泊,为了避免锚泊期间渔船发生火警意外及偷窃事件,以及防止垃圾污染海上环境,海事及水务局今年会一如既往在清明节期间实施《内港渔船防火应变计划》,并且联同海关、渔民互助会及澳门远洋渔业发展暨船东协会采取相关措施,维持内港一带的海上秩序和安全。 为期三日的内港渔船防火应变部署由今年4月4日零时开始直至4月6日午夜12时结束,期间海事及水务局会安排“妈阁号”救援船靠泊内港9号码头作廿四小时值班戒备,专门负责应对突发事件。为了保持海上环境卫生,海事及水务局会加派人员进行清污及清理海上漂浮垃圾等工作。 海事及水务局呼吁渔船必须严格遵守相关之法例,例如每艘渔船必须配备足够和合格之消防、救生设备,并安排船员留守船上,以便应付突发事故。


邮政储金局“创意钱罂”制作比赛

为鼓励储蓄和善用金钱,推动和发掘学生参与文化创意活动。邮政储金局在本年度以「积少成多」为主题,与通讯博物馆合作推出“创意钱罂”制作比赛。凡就读本澳各全日制学校的学生均可以个人名义报名参加小学组或中学组比赛,按照主题构思和制作一件设有投币口的立体钱罂,作品的制造物料、选用颜色、外观装置及整体尺寸不限。 比赛将由即日起至 2015年7月31日(星期五)下午5时30分截止收件,欢迎填妥表格连同您的作品於办公时间递交至马交石炮台马路7号通讯博物馆接待处。本次比赛除奖励中、小学组冠、亚、季军奖杯、礼券和集邮品外,另每组各设3名最佳作品奖和致赠纪念品予所有参赛者指导老师。详细比赛章程及参加表格请浏览通讯博物馆网页 http://macao.communications.museum。


楼宇管理调研即将开展 吁受访住户业界积极配合

为开展高层楼宇管理资料的收集工作,房屋局将於4月6日至6月6日期间,委托民间调研机构,分别向本澳市民及物业管理公司等进行调研,收集管理委员会、大厦管理员及管理费水平等资料。房屋局呼吁受访住户和业界积极提供协助,为本澳楼宇管理的政策提供宝贵资料和意见。 随著近年楼宇日渐增多,楼宇管理问题越趋复杂,因此,房屋局委托民间调研机构开展本澳高层楼宇管理资料收集的工作,期望透过上门面访、电话访问、邮寄及传真等多种方式,向本澳各高层楼宇的住户或商户、业主管理委员会、大厦管理员及物业管理公司等收集意见和建议,以便特区政府能因应实况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楼宇管理政策。 房屋局提醒,进行调查期间,会由配戴工作证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以便受访者识别。房屋局呼吁受访者和业界积极发表意见,且是次调查所得资料绝对保密,只作综合分析之用。如有疑问,可於办公时间内致电2859 4875或2857 5484 查询。


海关与治安警及酒店业界联合首捕违法派片男 社区警务渐见成效

澳门海关与治安警察局及酒店保安员,首次发现有人公然在大型酒店内,派发侵犯商标的代客兑换现金咭片。治安警察局海岛警务厅人员接获路氹新城某大型酒店的保安负责人通知,指有人在该酒店冒充酒店职员,在客房外徘徊及派发涉嫌假冒酒店注册商标之咭片,滋扰酒店住客,遂报警求助。治安警接报后,迅速采取行动,将涉案人士带返警区协助调查,因案件涉及侵犯知识产权情节,治安警随即启动快速通报机制,通知海关知识产权厅跟进。在海关总部调查期间,侦查人员在嫌犯身上查获一批怀疑假冒某大型酒店商标的代客兑换现金咭片,经初步调查发现该名男子以旅客身份来澳作案,在调查搜证后,将会送交检察院处理。 案件发生於三月三十一日下午,路氹新城某大型酒店的保安员在酒店内进行日常巡逻时,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在酒店某楼层的走廊中将怀疑印有假冒其酒店商标的代客兑换现金咭片,放置在酒店各房间的门锁上,尽忠职守的保安员随即向该名男子表明身份,并将其带到保安室调查,同时通知治安警察局海岛警务厅,治安警接报后了解该案涉及侵犯知识产权,凭著过往接触的经验所得,即时透过快速联审机制,通知海关知识产权厅作出跟进。在海关总部调查期间,该名嫌犯声称以旅客身份,在路氹新城某大型酒店内派发自制代客兑换现金咭片招揽生意,同时,在该名嫌犯身上搜出六十六张及已派发的八张,合共七十四张涉嫌假冒某酒店商标之咭片及一张已过期失效酒店房卡,有人声称上述咭片制作及印刷均未经权利人同意及授权而私自制作,而该失效房卡则准备用於遇上酒店保安员巡查时作掩人耳目之用途。在嫌犯身上搜获的咭片内容商标经核实,其已在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局作出合法注册登记,并经有关酒店负责人代表初步鉴定,该批咭片印制的式样和商标皆为假冒制品。 该名男嫌犯姓黄,年龄为二十二岁,非本地居民,嫌犯声称来澳目的是在澳门各大酒店及赌场内派发咭片招揽客人,利用帮助客人刷卡进行兑换现金而从中获取佣金,及进行兑换货币赚取利润,其声称未有成功进行过刷卡业务,却曾有替客人进行货币兑换。其所携带到澳门的假冒酒店商标的代客兑换现金咭片,皆由嫌犯於网上下载已注册的商标,亲自设计并於外地印制,总数有二百七十张,惟大部分咭片已派出,故只剩余七十四张。另,海关知识产权厅侦查人员,采用电子搜证工具,在嫌犯身上搜获的两部手机中的号码及手机社交软件帐号均与被查获的咭片上的资料相符,并在嫌犯身上发现港币一万多元,怀疑为非法所得来的兑换金钱。海关将以第九七/九九/M号法令《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第二百九十一条(假造、模仿及违法使用商标),及第二百九十二条(将产品或物品出售、流通或隐藏)所指之犯罪,控告该名人士,并送交检察院处理,一经定罪,将处最高三年徒刑或科九十日至一百八十日罚金。 随著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成立,保安司司长提出新颖的警务工作概念,以“主动警务、公关警务、社区警务”为重点。是次案件体现出以社区警务为中心的警务概念,从提出到实施渐见成效,由此可见各执法部门向各区酒店和娱乐场作出预防有关罪案的宣传活动能深入民心。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有赖於各商店、业界以及全体市民的大力支持,海关将会继续与各执法部门及各业界加强联系,推进公关警务理念的贯彻落实,让传媒、广大市民及社会各界有适当和充分的渠道,去知悉和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共同参与防罪灭罪。 市民如发现有侵犯知识产权活动的资料,请即与澳门海关联络,电子邮件 info@customs.gov.mo,廿四小时举报热线,电话:(八五三)二八九六 五○○一。


医务委员会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专业资格考核制度 取态本地毕业生豁免考试及实习 不另设登记护士

医务委员会於今日(3月31日)召开全体会议特别会议,由医务委员会李展润主席主持,共有36名委员出席,是次会议主要讨论《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注册制度法案》有关专业资格考试、实习评核期、设立登记护士等的意见。立法会黄洁贞议员亦要求列席是次会议,转达了护理院校学生的意见。会上,委员会聚焦近日有关法案座谈会收集到的意见以及护士业界的书面意见,与会委员亦进行了初步意向的投票,大部份亦认同本澳毕业生豁免进行专业资格考试和实习评核,此外倾向无需设立登记护士。 重视各界意见加强沟通释除忧虑 医务委员会主席李展润表示,紧急召开是次特别会议,主要就护理院校学生出现的强烈意见和忧虑,深入讨论,提出更切合业界要求的方案,释除社会对法案的忧虑。其实,自上周召开法案的护理范畴专场讲解会后,已随即於3月29日(周日)与黄洁贞议员会面,讨论有关议题,而护士专责小组成员亦於3月30日约见两所护理院校的老师,听取意见,并在会后收到3份意见书,分别是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学生会、一班镜湖护理学院毕业生及一名社区护士。 李展润指出,医务委员会成立至今已召开共104场会议,进行《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注册制度法案》的讨论工作,法案是委员会6个不同专业范畴专责小组就所属范畴,尤其是护理范畴,经过深思熟虑才形成目前的谘询文本,对於各委员长时间付出予以肯定;同时,对社会就法案所持的不同意见和反馈也会以开放的态度广纳意见,务求完善文本。在3月24日至4月2日期间,医务委员会共举行16场座谈会,而每一场座谈会均邀请所属专责范畴的小组成员列席,聆听业界的意见及建议,在过去的10场座谈会,出席的人数约1600人,而其余6场座谈会,报名人数约570人,预计总出席人数约2170人。医务委员会将会整理座谈会所收集的意见调查表,作出综合整理,并就有关意见及建议,调整法案文本内容,在未来,委员会将会开展更多的谘询工作,共同建立一个受业界认同及支持的医疗人员注册制度。 委员会支持本地毕业生豁免考试和实习 会上,护理范畴专责小组的成员包括两所护理院校的校长在内的9名委员、以及其他如西医、中医、牙医、药剂等专业范畴及社会界别的委员亦就各界对法案存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意见。 护理范畴专责小组的成员分别表达了护理学院学生、护士学会等就法案的反馈,提出必须考虑澳门本地医疗专业学士学位课程已是就澳门自身需求而设计,以两所护理院校的护理学士课程为例,办学多年已积累丰富经验,切合社会实际需要,而课程亦受高等教育办公室认可及严格监管,院校对学生知识考核严谨,坚持临床实习时数超过1800小时,远超《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注册制度法案》要求的900小时,亦较香港、台湾等地为多,而且,当中最少有80%的临床实习是在本澳医疗机构进行,这要求达国际标准,认为本澳护校毕业生已了解及适应澳门的医疗系统运作,具备护理的实务能力,故无须另行考试和实习,这亦是考虑到会变相延长了毕业生可以投身工作的需时,加剧医疗机构人资短缺问题,影响公众服务。 另外,亦有委员表示是认同要经过考核和实习,以平衡病人利益、安全与专业发展和专业标准,认为设立统一专业认证及执业制度是必须的。有委员认为基於公平原则,将来受法案规管的15个专业应进行相关资格认可考试及完成实习评核期,方可取得执业资格,认为这是对本澳医疗服务水平的保证,长远来看,是与国际接轨所应循的发展方向。 目前本澳的医护人员资格认可制度,本地和外地都不用进行考试和实习,为建立新的制度,以须考试和实习为基础上,但会考虑设豁免机制,委员会秘书处亦介绍国内、香港、台湾、新加坡、澳洲、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当地与外地医疗范畴毕业生领取专业资格制度的比较,以护士范畴为例,香港、新加坡、澳洲和英国对於当地教育机构学位的毕业生亦是豁免考试的。经考虑到本地院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委员会经讨论和听取意见,参考香港的制度,本地毕业生豁免考试,而外地毕业生则需要进行考试和实习。另外,在如何保障本地医疗范畴毕业生的质素方面,将继续谘询各医疗专业界别的意见。 基於专业发展无需增设登记护士 另外,对於社会就《医疗人员专业资格及执业注册制度法案》建议护士分设注册护士、登记护士的设定,委员亦表达了此建议的初衷是考虑到行业中的实际情况,让不少於两年全日制非学士学位护理专业学历的本地居民,可以有一个合适的岗位提供服务,同时分担注册护士的护理工作。委员会强调,登记护士的设立绝对不是与外劳护士挂鈎,无论是注册护士、登记护士,亦均须为澳门居民。对於外界的曲解,委员会认为有需要澄清并考虑社会反馈意见,重新评估设立登记护士的需要。 部份委员发言指增设登记护士可缓冲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分担注册护士工作,尤其满足社区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的需求;但是亦有委员指出登记护士只能执行护理操作,需要受注册护士指导,缺乏独立护理能力,实际上未必能减轻注册护士的工作;此外,容易造成角色功能和职责不清,分工困难。基於目前本澳市场上持非学士学位护理专业的护士为数不多,登记护士的设立实际作用不大,发展缺乏持续性,委员会经考虑各方意见,倾向取消设立登记护士的建议,但将构思方案,为持非学士学位护理专业的护士开办培训和考试,让他们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经听取意见和讨论后,36名与会委员会进行了初步的意向投票,当中就澳门本地医疗专业学位课程的毕业生,包括: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的中医学学士课程、中药学学士课程、理工学院高等卫生学校的护理学学士课程、生物医学技术理学士课程(检验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理学士课程(药剂技术)、镜湖护理学院的护理学学士课程、澳门大学临床心理学学士加硕士课程,需否参加专业资格考试,有15人认为有需要,17人则认为无需要,有4人投弃权票;而就本澳毕业生需否进行实习评核,30人认为无需进行实习评核,6人投弃权票;至於要不要增设登记护士,3人认为有需要,23人认为无需设立,10人投弃权票。 出席是次会议的有医务委员会李展润主席、陈亦立副主席、梁佩珊秘书长、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郭昌宇顾问,而出席的委员包括:陈惟蒨、陈泰业、莫蕙、王一涛、刘明、尹一桥、陈锦鸣、容永恩、潘志明、余建栋、周美嫦、陈志成、郑成业、张锦开、张丽玛、张振荣、张海瑞、蔡炳祥、曹国希、范黄有霞、龚树根、郭昌能、刘弋云、柳蕴瑜、李雪龄、李伟成、陈良、吕锡照、马伟龙、施绮华、吴毅、石崇荣、彭贵平、田洁冰,另外还有吴在权、张旭明及马敏燕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