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口网站

新闻

显示模式: 网格 列表

社会工作局致力发挥民防协作功能

台风"韦森特"袭澳期间,地球物理气暨气象局於7月23日下午7时悬挂8号风球,社会工作局按照民防行动计划,随即开放属下两个避风中心:青洲灾民中心及氹仔社会工作中心;两中心有社工及辅助人员驻守及备有必要的物资供有需要的居民使用。 社工局青洲灾民中心共为16名人士提供服务,在氹仔社会工作中心方面,连同属於体育发展局设施的氹仔运动培训中心,共为39名居民提供服务,包括受氹仔濠珀住宅地盘天秤倾侧事件影响而被相关部门疏散的38名住客。 就上述疏散居民事件,本局於7月24日凌晨近3时接获通知后,随即与警方和体育发展局等部门紧密协作,除氹仔社会工作中心外,亦启用位於氹仔运动培训中心的后备避风中心,安置了38名受影响的居民。其中两户家庭共11人获安置在氹仔社会工作中心,八户家庭共27人被安置在氹仔运动培训中心。期间本局人员除向有关居民表示慰问,了解他们的需要外,并派发饮水、食物和毛毡等物资,同时安排地方供居民休息。直至上午7时许,入住氹仔社会工作中心的两户家庭先后要求并自行离开中心返家;同一时间,逗留在氹仔运动培训中心的居民陆续亦要求离开返家或到亲友处暂住,警方应居民的要求安排车辆分批接载离开,同时向居民解释当时天气和濠珀地盘仍存危险,并提示居民要注意人身安全。除上述居民之外,入住青洲灾民中心的16名人士和入住氹仔社会工作中心的1名人士,均在改挂3号风球后,即当日上午9时30分后陆续离开。而两所避风中心一直运作至上午10时,民防行动中心宣布关闭为止‧ 社工局作为民防架构的其中一个单位,负责安置遇上紧急事故的居民,为此,一直致力检视及改善相关服务,务求配合好民防行动,进一步加强危机处理及应变能力,提升民防工作的效能。


在囚人怀疑自杀 经治疗后已返回监狱

一名在囚人於7月26日上午,被发现左手手腕受伤,随即被送往仁伯爵综合医院进行急救。该名在囚人被送往医院时,仍保持清醒并能正常对答。经医院医生诊治后,已於下午2时左右返回监狱。 怀疑自杀的在囚人姓李,47岁,内地人,1995年因杀人罪被判入狱18年,2000年於狱中因杀害另一名在囚人,再被判刑15年,合共被判囚33年。根据狱方的资料显示,该名在囚人为一名长期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洗肾治疗;并自2003年起因情绪不稳而需要长期接受精神科医生诊治及心理辅导。 在7月26日早上约8时25分,李姓在囚人被狱方发现其左手手腕受伤,监狱医护人员马上到场处理,并将其送往仁伯爵综合医院进行诊治。该名在囚人在送往医院途中,仍保持清醒并能与医护人员进行对答。经医院医生诊治后,已於下午2时左右被送返监狱。监狱社工人员已介入事件,跟进该在囚人的辅导工作;此外,狱方亦会通知精神科医生跟进有关在囚人的情况。 狱警人员於该名在囚人的囚仓内发现一把被破坏了的剃须刀,不排除该在囚人利用剃须刀的刀片作自杀工具。狱方已就事件展开调查,以查明事件的真相。


民署及交局拜访沙梨头坊会 介绍重铺路面工程及相关交通安排

民政总署及交通事务局日前拜访沙梨头坊会,介绍重铺沙梨头海边街、巴素打尔古街工程及相关临时交通措施安排计划。坊会代表欢迎有关工程,认为可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但期望当局能将有关工程及交通安排,对公众产生的影响减至最低。 民署道路渠务部部长罗志坚、道路处工程师何成沃及交通事务局协调处处长莫垂道等,与街坊总会中区办事处主任莫伟成、沙梨头坊会副会长陈德英、理事长陆南德、副理事长黄玉兰、温慧清、幸惠君等会晤,介绍民署将开展的"重铺沙梨头海边街及巴素打尔古街部份混凝土路面工程"。因应本澳高速发展,大量重型车辆行驶导致路面负荷不断增加,加上近月持续大雨,引致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破损或凹陷的情况。考虑沙梨头海边街(林茂巷至鱼鳃巷)及巴素打尔古街(鱼鳃巷至水鸡巷)部份路面的负荷及损毁程度,为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民政总署与交通事务局配合协调,将由七月廿七日(本周五)起分阶段对有关路段进行重铺工程。 为尽量减低工程对驾驶者的影响,民署及交局经协调及分析后,该工程安排於暑假期间进行,并分为两阶段开展工程,第一阶段工程将於七月廿七日展开,期间相关路段将实施有限度通车,并临时封闭相关的泊车位及上落客货区。而在紧接的第二阶段工程,则禁止车辆由巴素打尔古街左转入爹美刁施拿地大马路,整项工程争取於九月一日前完成。 坊会代表对有关工程及交通安排表示欢迎及认同,指出有关路段负荷不断增加,加上近月大雨连场,致路面出现破损或凹陷的情况,认为上述重铺工程完成后,能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亦有坊会代表表示,由於工程於繁忙路段进行,期望施工时能尽量减少对居民及驾驶者的影响。民署及交局回应表示,工程除分阶段进行外,在施工路段将设置临时交通指示符号、指示牌及采取安全措施,并会在工程期间督促承建商做好施工安排,将工程对交通和公众的影响减至最低;同时,亦建议驾驶者可改用爹美刁施拿地大马路通往提督马路或筷子基一带。民署及交局祈望市民谅解工程期间所带来之不便,尽量配合有关安排。另外,坊会亦就民政民生及交通问题与民署及交局交换意见。


建设柯维纳交通枢纽  缔造便捷公交换乘空间

位於氹仔柯维纳马路的交通枢纽建造工程将於八月份正式动工,运输基建办公室将秉持"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和"提高居民生活素质"三大原则,透过建设柯维纳马路交通枢纽,为居民缔造一个便捷、可靠、环保、无障碍的公共交通绿色换乘空间。并透过跨部门协作,将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环境和交通影响减至最低。 运建办技术顾问周伟德、高级技术员欧阳勇、何翠怡今(26日)天向传媒介绍氹仔柯维纳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安排。为改善居民的出行环境,提升公交出行效率,政府於氹仔柯维纳马路建设汇集巴士、的士、轻轨和步行系统的交通枢纽。运建办过去透过公众推介,收集到市民对建设交通枢纽的期望,包括增加实用性绿化空间、改善候车和居民步行环境、提倡节能设备和环保出行等。经过设计细化的工作,目前柯维纳马路交通枢纽的设施和布局已体现了市民的需要,既能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效率,亦将一并优化该区的生活环境。 考虑到整个交通枢纽项目的施工范围广大,为减少施工期间对居民的影响,项目将分两期施工。将於八月正式动工的第一期建造工程,施工地点位於柯维纳马路西侧邻近澳门赛马会一段。交通枢纽第一期地下层设有可容纳59个旅游巴停车位的旅游巴停车场;地面层为公共巴士总站,供巴士停泊及上落客之用;上盖设有社区中心、步行廊道及绿化空间,以强化交通枢纽与轻轨站及周边住宅区之连接性、便捷性及安全性。 为减少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和交通影响,运建办按工程实际需要安排围封和协调临时交通安排,其中,於七月中旬已安排车位搬迁和前期钻探等工作。随着第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在建设过程中,运建办更会重视社区关系工作,透过已运作的「轻Zone-轻轨氹仔联络站」和安排联络站人员,第一时间面对面回应及跟进市民反映的问题。


16标书竞投鱼鳃巷行人天桥建造承包工程

为回应内港沙梨头区一带居民的诉求,保障行人过路安全,政府计划在工联大厦(即工人康乐馆原址)及鱼鳃巷之间的一段沙梨头海边街兴建行人天桥。有关工程今日(7月26日)在土地工务运输局公开开标,共16份标书参与竞投。工程争取今年9月动工,初步预计至明年第二季完成。 在收到的16份标书中,有两份标书因欠交文件及没有按法律规定方式提交标书而不被接纳,其馀14份标书全部被接纳。14份标书建议的工程造价介乎963万多澳门元至1,540万多澳门元不等,最长施工期为210天,估计可提供约35个就业机会。 鱼鳃巷行人天桥横跨路面的部分长约20米、宽2.5米,桥下净高5.6米,两端分别连接鱼鳃巷及在工人康乐馆原址上兴建的工联大厦。 行人天桥的西端会利用鱼鳃巷现有停车空间作为落脚点,保留宽4米的行车道,维持该路段的如常通车;并会在鱼鳃巷落脚点的上落设施与周边大厦之间安装格栅设施,以保障大厦住户的家居生活不受干扰之馀,也确保有足够的采光和通风。至於行人天桥东端,因在公共路面已没有落脚的足够空间,经与工联沟通并取得其同意下,天桥的上落设施会设置於工联大厦内部的共用地方,而且当大厦不对外开放时,有关上落设施仍能继续独立运作。 鱼鳃巷行人天桥配备楼梯、扶手电梯、升降机、导盲系统及闭路电视等设施,而为避免受水浸影响,天桥的扶手电梯入口处地台会适度升高;升降机并会在遇水浸时自动升高至桥面层。 是次工程估计可提供约35个就业机会,工种包括地基、混凝土、钢结构、机械及电力等,会优先聘用本地工人。 鱼鳃巷行人天桥建造承包工程公开开标
(* 请参阅附件!)


「云计算发展与安全」研讨会顺利举行

由电信管理局与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云计算发展与安全」,於7月26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一时在澳门凯旋门酒店四楼宴会厅顺利举行。 是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了三位来自中国内地的云计算专家及业者,就云计算技术不同的服务模式、其发展前景及相关的资讯安全等议题进行演讲,当中包括由上海和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许晓鲁先生主讲的"云计算产业的终极驱动力",其内容包括回顾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演变过程、剖析市场上公私营机构对云计算中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所抱有的态度、有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其对资讯及通讯科技行业的冲击,以及企业和个人在应用服务时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等;而由上海交通大学网络计算中心主任,以及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明禄教授主讲的"PaaS平台的现状及其关键技术",针对平台即服务(PaaS)模式作出了深入的讲解,其中包括PaaS商业价值、其在国际上和中国内地的发展现况,与及相关技术的未来的发展路线与展望;至於由UCloud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季昕华先生主讲的"中国公有云发展与挑战",则对中国公有云产业作出重点介绍,分析云计算在内地如何促进创新、帮助传统行业转型,并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层面探讨推行公有云所面对的安全挑战及应对方案。 主办单位希望透过是次研讨会,加强本澳企业和资讯科技业界人员对云计算技术的认识,并藉着主讲嘉宾的经验分享以及介绍,让资讯科技人员能掌握有关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并对其安全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齐节约共珍惜.再生水你要识」社区巡回推广活动周日举行

特区政府「推动构建节水型社会工作小组」(下称小组)将於本周日(29日)假筷子基绿杨花园休憩区举办「齐节约共珍惜.再生水你要识」社区巡回推广活动,透过摊位游戏、展板等方式,以轻松、互动、有趣的形式介绍再生水的生产过程和常见用途等,欢迎市民到场参与。 小组为进一步推动节水的工作,配合再生水发展规划,将於7月29日(星期日)下午二时半至五时,於筷子基绿杨花园休憩区举办再生水推广活动,现场设置多个以再生水为主题的摊位游戏,并会展出再生水资讯展板,内容包括再生水的处理过程、用途、其他国家使用再生水的例子等。参加者有机会获赠节水器具及精美纪念品。 是次「齐节约共珍惜.再生水你要识」社区巡回推广活动得到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民众建澳联盟、澳门生态学会以及澳门环保志愿者协会鼎力协办。摊位游戏富趣味及教育性,奖品丰富,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响应节水行动之馀,亦可认识再生水,以行动支持澳门构建成为节水型社会。查询可致电8988 2521。


旅游学院举办“布根地葡萄酒”课程

随着澳门旅游业的兴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型相关行业服务和消费文化的知识需求亦相应地急速膨涨,与及倾向和国际要求接轨。旅游学院作为培育旅游及服务业专才的先驱,多年来一直致力提升业界专业知识和水平,将各范畴里具代表性的国际性课程引进澳门,备受业界支持及认同。 近年;旅游学院成功开办了多个国际专业认证课程,就以与酒店及餐饮行业相关的课程来说包括∶
- 美国酒店业协会育学院 (AH&LEI) 酒店业各范畴管理课程
- 葡萄酒与烈酒教育信托 (WSET®) 的葡萄酒及烈酒基本、中级、高级证书课程
- 国际调酒师协会 (IBA) 专业调酒师课程
- 世界侍酒大师公会 (CMS) 初级侍酒师、认证侍酒师课程及考核 而於7月分开办的一个国际认可课程,是和法国布根地葡萄酒学校及布根地葡萄酒局 (BIVB) 合办的 "布根地葡萄酒" 课程。这是一个九小时 (包括考试) 的专业葡萄酒课程,由法国布根地葡萄酒局的课程认可导师负责授课,内容会详细地介绍布根地产区的所有不同产酒地域、分析它的地方分级制度、区内葡萄品种、葡萄酒风格,与及葡萄酒标签的解读等。学员完成该课程及笔试考试合格,将获由法国布根地葡萄酒学校及布根地葡萄酒局联合发出之证书及旅游学院证书各一张。


澳门基金会资助明爱护老服务

近年澳门人口开始老化,院舍的床位供应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澳门基金会有见及此,日前批准澳门明爱关於"家居养护计划"的资助申请,将拨出二千一百万澳门元作为支持及共同发展该计划首三年的运作经费。 "家居养护计划",分为护理服务、社工服务、复康服务及医疗服务四大范畴,计划在现有社区长者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的医疗护理和复康服务,以及心理辅导和社区支援服务,以"家居病床"的概念照顾长者治病,让轮候入住养护院的长者及时得到所需的服务。计划预计将最终提供一百四十个名额,覆盖全澳各区。首年将在澳门半岛组建第一支护养队伍,及后将逐步扩展至离岛并增设医疗服务。 身兼澳门基金会信托委员会主席的行政长官崔世安一直对履行"关顾民生,扶助弱势社群"的施政理念予以极大关注,指示行政委员会积极关注居民对社会服务以及弱势群体的具体需求,研究跟进有关事宜。澳门基金会认为,澳门明爱长期以来致力为弱势社群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服务,而该计划不但使长者在熟悉的居住环境中得到持续性的照顾,也缓解安老院舍床位供应的紧张状况,保障长者能得到及时和周全的医疗照护,有助配合政府"原居安老"的长者政策方针。为此,决定拨出二千一百万澳门元支持该计划首三年的运作经费,主要用作展开及维持服务、培训人员,以及购置和保养相关的设备,例如复康巴士等。 而为了协助澳门特区进一步优化社会服务,提升综合民生水平,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近期也走访多个本地社会服务机构,以了解对方的需要,并对合适的资助申请予以研究和积极考虑。


“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二区工程将启动 焯公亭周边建升降机、天桥、隧道等过路设施群组

特区政府近年一直致力改善及优化居民的出行环境,除了加强行车路网的建设外,亦重视行人过路设施的建造与更新,透过不同设施灵活组合,构建无障碍步行环境,鼓励市民更多选择步行,配合特区政府整体交通规划及政策构思。 当中,政府正构建的 "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将分三区进行,而"土地工务运输局今日(26日)向传媒介绍率先兴建的第二区项目之详情,该区工程主要在白头马路焯公亭下方兴建行人天桥与升降机,并连接罗理基博士大马路,配合第三区工程兴建的两条行人隧道,未来可大大缩短新口岸至松山东望洋区一带的步行距离与时间,在澳门半岛整体步行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 工程分三区先建二区升降机行人天桥
"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共分三区,其中,即将先行开展的第二区项目位於白头马路焯公亭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之间,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其中涉及范围部分为坡地,工程内容包括:焯公亭下方建造一座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公园;公园透过将建的行人天桥,与在山脚兴建的一座约高26米的升降机塔楼接连;於升降机塔楼下方建造一约500平方米的绿化区,并进行山坡整治及美化周边街道等,以将步行系统连接至罗理基博士大马路。 第二区工程将於八月中招标,工期约为450日。为配合该区工程的有效开展,政府须要收回建造范围内仍存在的霸地,相关行政程序已於早前展开,并已刊登最终决定告示,政府呼吁非法占用人须予以配合,尽早清迁土地并归还特区政府,以便政府能按规划尽快兴建社会设施。 缩短新口岸至中区路程节省时间
至於第一区及第三区工程则将於条件成熟时进行招标工作,当中,第一区范围为聚龙酒家至圣罗撒学校一带,工程主要包括道路美化、开通山边街道路及於隧道围行人隧道出口处加设升降机等;第三区工程则主要配合第二区的无障碍系统,挖建两条行人隧道,出口其中一方均位於焯公亭下方公园,另一方则分别经海边马路下方至松山晨运斜坡,并透过升降机至松山健康径出口,及经白头马路和得胜斜路下方,至金融管理局侧靠近东望洋斜巷处出口。政府目前正进行图则设计,将采用影响较少的施工方法,确保采用的建造方式可将对道路使用者的影响减至最低。 改善及优化居民的出行环境,无论在行车或步行方面,都是政府近年一直致力的方向。土地工务运输局表示,"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第二区及第三区工程完成后,可缩短了居民来往两区之间的时间与距离,一改以往新口岸区与松山东望洋区之间虽近在咫尺,但却要经过较远的步行路程才可互通的状况,亦可减轻大赛车期间封路对居民造成的不便。 政府近年致力建无障碍步行环境
配合已启用的位於东方拱门附近的行人天桥,将组成无障碍步行系统群组,串连新口岸区及中区各个步行系统,透过天桥、隧道、升降机和扶手电梯等灵活组合,在新口岸区至中区将建立起一条便捷、安全、迅速的步行路径,改变了两区步行路径单一的现况,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及长者的无障碍通行,实践了特区政府"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也配合特区政府公共交通为主及绿色出行的交通政策发展思路。 特区政府近年开展了多项配备无障碍系统的行人过路设施的工程,包括兴建设有升降机(附有发声提示装置及凸字按钮)、扶手电梯及铺设导盲砖的行人天桥及隧道,亦对固有的行人过路设施作出翻新改造,并对部分行人道路进行重铺美化,铺设防滑地砖及导盲砖等,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