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與緬甸衛生部共商開展地震災區應急醫療工作

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與緬甸衛生部門官員進行工作會議

4月30日,在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的支持與協調下,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的5名隊員,與緬甸衛生部國際合作司、負責災難應對的公共衛生司,在緬甸內比都的衛生部臨時應急指揮中心舉行了工作會議。

參加此次工作會議的緬甸衛生部官員包括公共衛生司副司長(流行病學及緬甸國際衛生條例聯絡官)Dr. Htun Tin、國際合作司處長Dr. Ye Min Htwe、公共衛生司中央流行病學處處長Dr. Toe Thiri Aung,以及公共衛生司災害與公共衛生應急響應處助理處長兼項目主管Dr. Pyae Phyo Aung等 。雙方圍繞緬甸“3.28”地震後的災區醫療救援和公共衛生應對事宜,展開深入交流。

在工作會議上,緬甸衛生部代表詳細介紹災區醫療狀況。地震剛發生時,有1,000多所醫療機構遭到破壞。為維持醫療服務,緬甸政府搭建臨時醫療帳篷,調動流動手術車和檢驗室。如今,災區進入災後恢復階段,醫療需求發生變化,從救治直接或間接因地震受傷的人士,轉變為管理非傳染性疾病,而此方面的需求正不斷上升。另外,雨季將至,為防範水源性傳染病暴發,中國政府向緬甸政府提供大量霍亂疫苗,並在中國國家防疫隊伍的技術支持下,加強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同時,緬甸政府也建立傳染病監測系統,重點監測疫苗接種覆蓋率較低地區,比如麻疹、脊髓灰質炎的高危區域,以防傳染病暴發或擴散。

針對災區當前形勢,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協調員柯量講解了國際通用的衛生應急體系,內容主要包括衛生應急組織管理,以及國家衛生應急醫療隊的能力建設、培訓和演練等。緬甸衛生部官員對這些內容十分認可,表示會總結和吸取此次災難應急醫療的經驗,並認為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提出的意見,對進一步加強相關能力建設極具價值和必要性,希望通過國際合作方式,開展相關的技術培訓和交流。

4月24日,在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外交部同意,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協調,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支持下,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前往緬甸地震災區。此次深入災區工作,不僅與緬甸衛生部門開展災後醫療應急工作技術層面交流與溝通,也展現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積極參與國際應急醫療合作中的決心和努力。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