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醫務委員會舉行第六屆第9次全體會議

1. 醫務委員會舉行第六屆第9次全體會議

日前醫務委員會舉行第六屆第9次全體會議,由醫務委員會主席羅奕龍主持,探討如何助力青年醫療人員職業生涯發展。會議邀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馮方丹局長及衛生局相關項目負責人進行講解,及本澳醫療團體近30位青年代表列席參與。

羅奕龍主席在會議上表示,特區政府施政聚焦澳門青年的身心健康和發展需要,加強聆聽青年人的聲音,增加青年與政府良性互動的渠道,從而制定更貼近實際、更受歡迎的青年政策。醫務委員會去年8月已就如何助力青年醫療人員的職業生涯發展進行前期討論,在系統化整理相關意見後,本年度施政中提出了多項可視化的支持政策。

他指出,在提升醫療人員競爭力方面,特區政府將增加醫療券金額和推出慢性病篩查計劃;提供一系列培訓計劃,包括成立家庭醫學培訓基地,為公私營醫療機構醫生提供系統性的培訓;對於有意向專科方向發展的醫生,衛生局將恆常開考專科培訓崗位,優化開考流程和縮短開考時間;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將以成為本澳高水平培訓機構為目標,持續安排部份醫生、護士及臨床技術人員分批派往北京或其他地方接受不同的培訓。此外,特區政府亦將協助青年醫療人員前往內地發展,助力本澳青年醫療人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最容易且最成熟的切入點。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馮方丹局長指出,合作區佔地雖小,但發展的動能相當大,發展方向亦十分清晰,以“澳門+橫琴”的發展定位,合作區所有的重大政策必須與澳門緊密連接。她介紹了合作區的醫療資源和澳門青年醫療人員的發展機遇,包括相關的就業政策,以及琴澳醫療衛生培訓基地的培訓情況等,歡迎澳門所有醫療人員前往合作區就業和發展。

其後,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梁亦好主任介紹了澳門青年醫生大灣區專業培訓計劃,該計劃旨在提升澳門青年醫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及職業競爭力,以及鼓勵澳門青年醫生到大灣區就業和發展;社區醫療衛生廳王燕代廳長則介紹家庭醫學培訓基地及慢性病篩查計劃,為醫療人員提供如慢性病管理等家庭醫學的相關培訓,提升基層醫療的服務能力,推動家庭醫學理念;同時,推出慢性病篩查計劃,拓闊醫療券應用至慢病預防保健服務,進一步提升醫療補貼計劃效能,強化私營醫療市場在健康促進及慢性病預防的角色,並提高居民及早發現和預防慢性病的意識,促進居民主動健康管理。

與會業界代表及委員踴躍發言,均對會議介紹的政策及措施表示認同,並指出醫療人員畢業後首兩年臨床工作經驗尤為重要,《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規定已為剛畢業醫療人員提供為期6個月至1年的職前實習培訓,而透過家庭醫學培訓基地、慢性病篩查計劃、大灣區專業培訓計劃等,以及一系列國家的支持政策,能為青年醫療人員創設更多條件和機會。同時,與會者亦建議,籌劃更多的短、中、長期的系統性培訓,從而讓青年醫療人員能學以致用;此外,可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協調,善用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資金,以幫助青年醫療人員進行自我增值。針對前往大灣區和合作區發展的青年醫療人員,與會者關注其住宿及交通安排,建議推出住宿政策,如建立人才公寓等,以此增加青年醫療人員前往就業的誘因;亦建議琴澳醫療衛生培訓基地可舉辦更多臨床實務操作的培訓課程 。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