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衛生局聯同社會工作局推出“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課程” 強化社團建設能力 聚力共創健康社區

衛生局聯同社會工作局舉辦“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課程”

為落實《健康澳門藍圖》所訂定的總體目標和指標,積極推動“健康社區”計劃,廣泛聯動社團機構力量,發揮協同效應,落實資源下沉至社區,衛生局聯同社會工作局於本年10月至12月合辦 8場次“社區健康促進人員培訓課程”。課程旨在提升社團及社服機構人員的健康促進專業能力,強化他們在日常社區服務中傳遞健康資訊及推動健康行為的能力,讓更多居民能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獲得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與支援,從而增強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促進整體社區健康水平。

首場課程已於10月15日順利舉行,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梁亦好主任及社會工作局長者服務處甘潔玲處長出席,梁亦好主任勉勵學員積極發揮社區力量,共同推進健康促進工作。課程採用小班教學,結合趣味遊戲、情境扮演及分組討論等互動的教學模式,內容涵蓋一般居民適用的健康知識,如戒煙限酒、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睡眠、心理健康、疾病篩查、慢病管理及疫苗接種等,並設有血壓、血糖測量的實操演練環節,讓學員掌握自我健康監測的技能。

課堂氣氛熱烈,學員反應踴躍,學員皆認同課程透過多元、趣味及互動的教學方式,能更深入了解特區政府的健康政策方向,並啟發他們探索更多元化的社區健康推廣方式,同時,提升了他們在促進健康行為及主動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對日後開展社區健康推廣服務有實質幫助。

目前,隨着澳門已步入老齡社會及生活方式改變等多重因素影響,居民正面對健康生活方式實踐不足及慢性病罹患風險上升等健康挑戰。主辦單位期望受訓學員能善用社團及社服機構深入社區的優勢,將學到的健康促進知識融入日常服務或透過舉辦活動、課程等多樣形式,向居民傳遞健康資訊和理念,提升居民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居民的健康,共同推動落實《健康澳門藍圖》的各項目標與指標,實現“幸福澳門”的願景。

最後呼籲居民重視預防慢性病,積極實踐以下8大健康行為:

  1. 戒煙限酒:儘早戒煙,限制飲酒,青少年應避免接觸酒精;
  2. 健康飲食:每日進食5份蔬果,飲食注意少鹽、少糖、少油,多用蒸、燉、炆、烚,少用油炸或煎炒食物;
  3.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活動(運動時仍可說話,不能唱歌),例如:急步行、健身操;居民亦可善用碎片時間進行身體活動,如爬樓梯代替坐電梯、行路代替坐車等或進行室內居家運動;
  4. 良好睡眠:成人每晚至少睡7小時;
  5. 心理健康:舒緩負面情緒及壓力,例如:鬆弛練習,培養興趣,計劃工作,學習說不。如有需要可於“一戶通”的“我的健康”內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及獲取支援資訊和途徑;
  6. 疾病篩查:按指引定期進行慢性病和癌症篩查;
  7. 慢病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等):應遵醫囑用藥,定期跟進,利用“自家健康 自家管理”免費檢查站點,定期測量血壓和體重,利用“一戶通”的“我的健康”功能,主動監測和管理健康;
  8. 疫苗接種:按建議接種疫苗。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