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秋季宜郊遊 注意合適裝備 愛護生態環境

郊遊時應注意合適裝備、愛護生態環境。

秋季來臨,正是郊遊遠足的最佳時節。市政署管理的十多條步行徑、多個生態保育區和自然教育設施,展現不同季節的植物與景色,並吸引豐富的鳥類與昆蟲繁衍棲息,成為市民體驗大自然的理想地點;但市民亦要根據自身能力及合適的天氣,選擇郊遊路線,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學習愛護環境,保育生態的重要。

澳門的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不論是綠意盎然的春夏,還是金黃燦爛的秋冬,不同季節呈現各異的色彩與景致。市政署轄下十六條步行徑、兩條單車徑、生態保育區與自然教育設施,均全面開放,為市民提供親子共賞、生態學習與身心放鬆的多元場景。例如四季皆景的路環步行徑、適合親子同遊的黑沙水庫、沿水岸騎行的氹仔海濱單車徑等,均為市民親近大自然、放鬆心情的理想選擇。

為讓公眾在郊遊時認識更多本澳的動植物及相關保育資訊,市政署近年在步行徑上加設生態科普資訊牌和樹木二維碼,令公眾的遠足郊遊活動更富趣味和教育意義。同時,市政署定期舉辦郊遊和生態導賞活動,以及自然導賞團體預約服務等,向公眾推廣自然保育與生態教育。

市政署提醒市民,郊遊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如關注天氣預報,穿著合適的服裝和鞋履,避免蚊叮蟲咬,準備充足的飲用水和急救用品,與親友結伴而行,避免獨自遠足。同時,要留意郊外嚴禁吸煙,切勿接觸或打擾野生動物,勿在非指定燒烤區內生火;要愛護環境,帶走自己帶來的垃圾。而破壞公物、隨處拋棄垃圾、未經許可胡亂放生等行為,有可能會因違反《公共地方總規章》或《動物保護法》而被檢控。

行山郊遊時如遇見蛇,應保持鎮定安靜,以免令蛇類感到受威脅。一般蛇類遇到威脅時,會作出虛張聲勢的防禦姿態,但極少主動攻擊。因此,野外遇蛇時安靜離開即可,毋須刻意將其驅離,更不要對蛇作出傷害。如不幸被蛇咬傷,應保持冷靜,與蛇保持一定距離以防再次被咬,並記錄被咬時間以及蛇的特徵,同時須避免劇烈活動,盡快求救和致電999求助。

查看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