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二〇二六年施政報告– 2025年施政工作回顧與總結 (一)


主席,各位議員,各位市民:

以下我簡要總結過去一年的施政工作。

(一)“愛國者治澳”原則得到有效落實

特區政府堅決把維護國家安全、夯實特區長治久安根基放在首位,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穩步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工作。

創新方式與愛國愛澳社團聯動,秉持澳門的事情“大家商量着辦、大家一起辦”的理念,重大決策積極聽取愛國愛澳社團意見,充分發揮愛國愛澳社團引領社會的作用,進一步夯實特區管治基礎。

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依照基本法和新修訂的《立法會選舉法》規定,在公平、公正、廉潔的環境下,順利完成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並依法委任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強化行政主導體制,深化行政與立法之間的良性互動。依法有序開展公務人員的宣誓工作。

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成功舉辦了第八屆“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以多種形式宣傳憲法、基本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進一步提升廣大市民的愛國熱情和法治意識。深化教材建設,推出新修訂的中學《歷史》教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和國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和區徽》補充教材。支持愛國愛澳社團發展壯大,不斷夯實澳門的社會政治基礎。

全力維護城市安全。“天眼”第六階段工作有序推進,各類智能化系統持續優化,風險預警能力和執法成效進一步提升。全面落實民防應急管理,完成修訂《民防總計劃》,築牢社會安全防線。全力防範和化解各種安全風險,有效遏制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本澳整體安全形勢繼續保持穩定良好。

(二)公共行政改革進一步深化

本屆政府以加強統籌協調為重點,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建立公共行政改革領導及統籌協調機制,設立了14個統籌協調領導小組、工作組及工作專班,健全完善政務會議恆常高效運作、重大政策落實執行跨部門協調機制,形成上下協調、橫向合作、高效協同的行政運作機制,不斷提升治理效能,切實回應社會訴求。

精簡政府組織架構。修改公共行政框架性法令(第85/84/M號法令),完成了政府組織法律體系的全面重構工作,開啟公共行政改革深刻變動序幕。同期也已完成印務局併入法務局,以及行政會秘書處的重組工作,已展開重組行政公職局、市政署及財政局等首階段精簡架構工作。

優化公共服務。持續擴展“一戶通”服務範圍,革新服務模式;積極優化升級“商社通”,簡化公共服務流程。截至2025年8月31日,“一戶通”已整合提供超過470項電子服務及功能,超過66萬人開立電子帳戶;“商社通”已開立實體帳戶超過19,000個,其中公司帳戶超過14,000個,共提供136項服務。慕拉士政府綜合服務中心和三盞燈綜合大樓的政府24小時自助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完成了統一意見處理平台基本架構的搭建。

提升公務人員能力。落實領導主管管理及問責,完善員額管理,優化晉升機制;改革公務人員培訓體系,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課程;持續推進公共部門內部管理電子化,進一步擴大使用“公務通”流轉的文書範圍。

完善法律體系。有序落實相關立法修法項目。截至2025年9月1日,已完成制定12項法律,涉及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加強澳琴一體化建設及完善規章制度等領域。

加強廉政審計監督。切實履行選舉監察職能,有效促進廉政建設;充分發揮審計在提升行政效率、健全制度建設,以及防範預警中的作用。完成公共資本全資企業及其控股企業的首次營運績效評核工作;統籌完善公共財政資助制度,促進公共財政資源的合理配置。

加強與立法會、司法機關緊密溝通,促進行政、立法、司法良性互動。

(三)經濟復甦和適度多元發展穩步推進

今年以來,內外形勢複雜多變,澳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特區政府因時因勢調整施政政策和措施,推出刺激消費、盤活社區經濟、扶助中小企業、促進產業升級等系列措施,提振社會信心及經濟活力。

激活社區經濟。確立採用“政府監督統籌、休企投入資源、民間策劃舉辦”新模式推進片區發展工作。聯動國際知名IP舉辦社區活動。2025年3月推出“社區消費大獎賞”,聯動消費約10.4億澳門元。9月至11月期間推出“全運聚力‧社區消費大獎賞”,發放總值近5億澳門元的消費優惠。

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推出“專精特色店”資助計劃,支持中小企業提質發展。推出“2025年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減輕企業融資負擔。支持銀行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推出“2025中小企業數字化支援服務”、“澳門餐飲業智能升級先導計劃”。鼓勵企業運用跨境電商開拓市場,支持中小企加快數字化轉型。

促進綜合旅遊業穩健發展。督促博彩業依法健康有序發展,引導承批公司科學調整非博彩投資項目結構,妥善處理“衛星場”相關工作。深化“旅遊+”跨界融合,把握新媒體及IP發展潮流,積極開拓國際及年輕客源市場,加強線上推廣及多平台聯動引流。完成《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第二階段檢視工作。立法規範旅行社發展,優化“星級旅遊服務認可計劃”。2025年6月,中國旅遊研究院公佈“2024中國旅遊者出境滿意度十佳目的地”,澳門首次獲得第一位殊榮,並進入“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排名榜。

加力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有序推進設立政府產業基金及引導基金的各項前期工作。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推動“以展招商”工作,引入更多產業項目及首店落戶澳門。

穩步推進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支持中醫藥科研平台建設,推出“促進澳門醫藥產業升級發展鼓勵計劃”。協助內地知名企業落戶設廠。截至2025年9月,共接獲14宗“澳門註冊+橫琴生產”的中成藥註冊申請,已有4項中成藥獲批註冊,當中3項中成藥獲批使用“澳門監製”標誌。依託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中醫藥產品海外註冊公共服務平台”,積極開展國際註冊工作。

持續推動現代金融業提質發展。完成《投資基金法》立法,《保險中介業務法》2025年8月生效。加快澳門債券市場與國際市場對接,澳門中央證券託管系統已與香港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直接聯網。國家財政部連續第四年在澳門發行人民幣國債,累計達210億元人民幣。廣東省連續第五年在澳門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包括首次發行支持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項目的專項債券及藍色債券。升級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有序推進“數字澳門元”研發。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科技企業認證計劃”,2025年9月底獲認證的企業為51間。持續優化科研資助體系,着力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的中醫藥分中心2025年底正式掛牌。促進科技人才在澳發展。支持“澳門製造"、“澳門品牌"、“澳門設計"商品開拓市場。研究探索發展低空經濟。推出食品包裝及翻譯的先導計劃。提供“一站式”工業准照申請服務。

統籌建設人才高地。推出第三期人才引進計劃。成功主辦“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重新啟動人才需求調研。

不斷提升會展商貿業競爭力。推動會展業提質發展,吸引多個獲國際認可的大型會議首次落地澳門。2025年澳門被評為“最佳亞洲會議目的地”和“最佳會議商務城市”。

加快發展文化體育產業。成功舉辦第二屆澳門國際短片節、第三十五屆澳門藝術節等盛大文化活動。繼續推出“國家藝術基金配套計劃”,鼓勵本地業界創新打造更多具澳門特色的演藝精品。第七十二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首次增辦國際汽聯四級方程式世界盃,成功將大賽車由區域性賽事升級為世界盃賽。

完善統計體系建設。優化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開展“數字經濟”及有關盛事和演藝活動的統計研究。開展2026中期人口統計籌備工作。

(四)橫琴合作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強化統籌協調。特區政府設立“促進橫琴建設領導小組”,專責協調合作區建設重要事項,緊扣“澳門+橫琴”戰略定位,將橫琴發展當作澳門自己事來辦,進一步加大對橫琴的投入力度,高水平推進完成第二階段目標任務。

增加澳方人員。截至2025年9月1日,以臨時定期委任方式派往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及其所屬機構任職的全職公務人員共27名。逐步打造以員額制為主體的公務人員隊伍,合作區已面向澳門居民開展兩次員額制招聘,截至2025年9月1日,澳門員額制人員為84人,佔全部員額制人員的48%。創設“特別兼任”制度,以更靈活方式,允許澳門有經驗、具資歷的公務人員兼任合作區的工作任務。

明確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制定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2025-2029年)》。將最能與澳門聯動發展、最可能吸引澳門企業參與、最可能帶動澳門居民就業的文旅、高教、醫療、高新科技、現代金融等產業作為合作區“四新”產業的優先發展方向。

通過修法調規推進規則銜接。已梳理出首批重點跟進的法規清單,將適時納入立法或修法規劃。完成澳門本地兩部非高等教育法律修改,明確合作區內澳門辦學機構的法律適用與權益保障。

充分發揮合作區政府產業投資基金作用。截至2025年9月底,已簽約32個子基金和20個直投項目,簽約金額約60.67億元人民幣;招引落地121家企業,其中總部落地企業20家,“專精特新”企業51家,知名上市公司業務板塊16家。完成產投資金兩個直投項目退出,項目投資回報率分別達59%和44.3%。

做強文旅會展商貿業。持續推行“澳琴同遊激勵計劃”,助力兩地會展及旅遊資源互通共享、客源互送。“團進團出”政策實施一年來,已累計組織旅遊團近18,000個,累計接待旅客近66,000名。推動近114家電商企業、45家澳資跨境電商企業及服務機構相繼落地。組織澳琴業界參與在澳門、新加坡、泰國等地舉辦的會展專業活動。

融合發展中醫藥大健康。優化“澳門註冊+橫琴生產”模式,積極引入優質藥企和項目進駐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截至2025年9月底,園區產業區域出租率達到82%,累計進駐企業133家。積極推進幹細胞研究與應用落地,澳琴協同推進細胞治療等前沿醫療新技術立法等工作。

聯動發展特色金融。截至2025年8月,合作區已累計開立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超過590個,結算金額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成功爭取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支持合作區頭部公募機構赴澳展業,以及私募投資企業審批權限保留在合作區。提升跨境民生金融服務,推動“聚易用”支付工具延伸至“澳門新街坊”試點商戶。

協同發展科技產業。支持澳門高校牽頭建設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對已獲批建設的集成電路領域的聯合實驗室提供支持,今年新批1所中醫藥領域的聯合實驗室。推動10個重點項目在合作區轉化,涉及芯片設計、幹細胞、先進材料、數字科技等領域。支持澳大科技研究院建設5大研發中心,共建16個院企聯合實驗室,截至9月1日,新增科研項目51個,累計開展科研項目369個。

更好發揮中葡(西)平台功能。籌建中國—葡語(西語)國家經濟貿易服務中心,並設立了初期規模為10億元人民幣的中葡(西)經貿發展基金。

支持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就業創業。截至2025年9月,已推薦52個澳門青創項目。澳門青年創業集中在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和科技研發領域,分別佔比62.24%和31.95%。

拓展民生服務保障。進一步提升跨境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便利企業和居民辦理橫琴業務。加快完善醫療服務體系,落實便利澳門居民子女就學政策措施,拓展社會福利保障。實現“粵澳社保一窗通”可同時辦理廣東76項和澳門28項社保服務。

強化互聯互通,共促融合發展。跨境交通進一步優化。截至8月,已開通澳琴跨境通勤路線27條、日班次72個,路線覆蓋澳門66個站點。具“免出示證件”功能的合作查驗自助通道年內在橫琴口岸投入運作。啟動合作區聯澳跨境新通道方案前期研究工作。至2025年9月1日,橫琴口岸通關人數達1,908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33.5%,其中澳門居民達481萬人次,同期增加54.3%。全面檢視分線管理實施以來的實際效果,積極推動將部分“一線”監管要求進一步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