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雜誌(中文版)第116期現已出版。今期繼續從經濟、文化美藝、社會和歷史等方面,向海內外讀者呈現澳門獨特的人文面貌。
澳門和其他已發展地區一樣,面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及社會問題,特區政府以「預防優先、妥善醫療」作為衛生領域的施政方針,致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今期封面專題「關注失智症 預防優先 妥善醫療」,以澳門失智症的問題為切入點,就澳門老人服務的政策和措施,走訪衛生局失智症診療中心、社會工作局、澳門失智症協會等構,探討澳門失智症的診療現況與社會支援的發展方向,又專訪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由他現身說法,談談政府在安老護老政策方面的願景和努力。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通過貫穿歐亞大陸,向東連接亞太經濟圈,向西進入歐洲經濟圈,以期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行政長官崔世安於2月22日至24日先後前往福州和廣州,與閩粵兩省領導舉行高層會晤,進一步探討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重點,《澳閩粵協力「一帶一路」建設》一文有詳細介紹。《澳粵閩聯手 共創海上絲路新輝煌》訪問了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所長林發欽,細說澳門在近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角色,以及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藍圖中,如何發揮新的作用。
由國家教育部統籌、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協調的「2017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澳門保送生」已於農曆新年前結束。今年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持下,保送生名額較去年增加六成,並新增了不少保送高校及熱門專業,澳門學生踴躍報名,創下多項歷史記錄。《723名澳門生保送內地高校》介紹澳門保送生的歷年變化,並請來3位保送生分享報考心得。
澳門的獨特文化和歷史背景,不但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還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元素,讓藝術家留連忘返甚至落地生根,生於俄羅斯的藝術家君士坦丁(Konstantin Bessmertny)是其中之一。今期文化專訪會帶讀者走入現正於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行的「Ad Lib──君士坦丁近作展」,認識《君士坦丁眼中的澳門》。
澳門歷史達人黃健威會和讀者介紹澳門三大古老街道之一的《草堆街盛衰與老店舖》。首位取得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資格的華人建築師呂澤強,於《盧廉若公園今昔》中介紹盧廉若公園的建築特色。
由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出版的《澳門》雜誌(中文版),是一本集時事、經濟及歷史文化等內容的綜合性雙月刊,更加入不少延伸內容和短片,大大增加文章的可讀性。而其流動裝置應用程式專頁,除雜誌內容外,還設有快訊及短片觀賞欄目。
《澳門》雜誌(中文版)流動裝置應用程式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macau.macaumagazine.view
iOS
https://itunes.apple.com/mo/app/ao-men-za-zhi/id1048563422?l=zh&mt=8
《澳門》雜誌在澳門文化廣場、星光書店、宏基超市及各大書報攤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