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过导航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口网站

新闻

显示模式: 网格 列表

二零一零年一月旅行团及酒店入住率

根据统计暨普查局资料显示,今年1月随团来澳旅客为458,920人次,较去年同月上升9.7%。团客主要来自中国大陆(328,956人次)、日本(23,759人次)及中国台湾(22,937人次),同比分别增加5.1%,55.6%及61.9%,而香港团客(20,638人次)则减少28.4%。 由於2009年农历新年在1月的关系,故今年1月随团外游的澳门居民同比大幅减少29.2%至12,842人次。旅游线主要为中国大陆(占总数63.1%)、日本(7.3%)及中国台湾(7.1%)。 另一方面,使用旅行社服务的非随团外出澳门居民为28,471人次,同比减少4.5%,而目的地主要为中国大陆(占总数37.0%)、香港(31.1%)及中国台湾(13.7%)。 酒店业於今年1月底可供应用客房总数为19,086间,较去年同月增加1,548间,增幅为8.8%。 受惠於经济改善,今年1月酒店业住客同比增加26.6%,达664,403人次;主要客源为中国大陆及香港,分别占53.4%及19.0%。酒店及公寓的总体平均入住率为81.6%,较去年同月显着上升16.0个百分点;而酒店的平均入住率逹82.4%,其中以四星级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最高,为87.8%;住客的平均留宿时间为1.5晚,同比上升0.1晚。 今年1月份入住酒店及公寓的旅客占留宿旅客总数62.7%,较去年同月的56.7%为高。


2009年下半年度中小企业信贷统计

澳门金融管理局今天发表的统计显示, 2009年下半年的新批核中小企业借贷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在银行批予中小企业的信贷限额中被使用之份额却录得轻微跌幅。 新批核借贷 在2009年下半年期间,由澳门银行新批核的中小企业信贷限额较上半年上升43.7%,至89亿澳门币,较2008年同期则增长 72.0%。具担保之比率 ─ 显示信贷限额中以有形资产作担保的部份,达64.4%,较上一调查期上升25.1个百分点, 按年则上调3.1 个百分点。 信贷使用情况 截至2009年12月底,未偿还中小企业贷款馀额达207亿澳门币,较6月底及2008年底之金额分别增加5.7%及4.2%。按经济用途分析,2009年12月底的贷款情况与6月底时比较,银行对“建筑及公共工程”、“酒楼、餐厅及酒店及有关行业”及“批发及零售贸易”的贷款分别增加17.0%、10.6%及5.0%;而对“制造业”的贷款则录得24.6%的跌幅。上述行业的贷款馀额占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75.0%。 中小企业信贷之使用比率,即未偿还信贷馀额占信贷限额之比率,较六个月前下降0.4 个百分点至60.7%。 拖欠贷款 於2009年12月底,中小企业拖欠贷款结馀较六个月前上升17.8% 至5.1 亿澳门币;与上年同期比较,结馀则上调19.0%。拖欠比率,即拖欠贷款结馀占中小企业未偿还贷款馀额总值之比率,较2009年6月底及2008年12月底分别上升0.25 及0.31个百分点,数值为2.47%。


政府有机制处理即时残危楼宇呼吁业主履行维修保养楼宇责任

为确保楼宇处於良好状况,业主有责任对楼宇进行维修保养。按现行法例规定,小业主应每五年聘请合资格专业人士检查和维修所拥有的物业,倘因楼宇日久失修而令他人性命及财产受损,业主须承担法律引致的刑责和金钱损失。为了鼓励和协助小业主维修大厦,政府部门推出多种措施及资助计划,解决楼宇维修问题。 政府设有紧急清拆机制
一直以来,政府在处理本澳的残危楼宇上早已有一个较全面的机制和配套措施。在现有机制下,政府人员透过日常的巡查,掌握本澳残危楼宇的最新状况,并因应个案的楼宇状况而分成三个类别,以便按缓急先后予以处理。一旦经过验楼委员会评定为即时残危状况,或对公众安全、公共卫生构成危害,政府会立即启动紧急清拆机制,以便最短的时间内(七天内)将楼宇拆除。清拆前亦会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如由消防员先行拆除摇摇欲坠的部分、要求住户尽快搬离,移走周边车辆封锁现场及周边范围等,以解除对住户和公众的安全威胁。 考虑到业主在清拆上可能存在的财政困难。在现行机制下,政府可以先行代为清拆,往后才向政府缴还有关款项;被政府要求清拆楼宇的业主亦可利用房屋局的「楼宇维修无息贷款计划」申请所需资金。根据统计数字显示,由2003年至2009年,因应政府要求自行清拆,或政府代为清拆的高危险性的残危楼宇约240间,当中,几乎全数都是砖木结构的楼宇,而由业主自行清拆的近70宗,由政府代为清拆的170宗。 多项维修资助计划协助业主
现时的处理机制令政府能快速清拆即时危险的楼宇,不予遗留危及公众安全。因此,现时本澳暂未有高危性随时倒塌的残危楼宇,仍在跟进处理的个案都是集中第二类和第三类(即没有倒塌危险但须要维修的楼宇),有关个案目前约有400个。对有关个案,政府会紧密监督其楼宇状况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有潜在安全隐患趋向的楼宇,以便能及时通知业主,着其展开楼宇的维修保养工程。 楼宇属於私人财产,大厦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是每一位小业主的责任。然而,部分业主较重视所居住的单位,往往忽视属於大厦各小业主共同拥有的共同部分的维修,部分旧式楼宇没有管理单位,令维修工作更难於启动。为了鼓励业主注重所居住大厦的定期维修保养,政府提供了适当的支援渠道以至财政上的资助。如业主有需要对大厦进行检验,可要求土地工务运输局代为检楼,但会收取有关费用;另一途径则可以透过房屋局去年底推出的「楼宇维修方案支援计划」,协助检测楼宇,有关计划费用免费。与此同时,房屋局亦推出了多项楼宇维修的无息贷款和资助计划,旨在鼓励小业主维修和保养大厦,以防患於未然。 塌楼业主须承担法律责任
就近日十月初五街112号私人楼宇倒塌,土地工务运输局即日启动了相关紧急清拆程序,拆卸倒塌的112号和相连的110号楼宇,预计周四可完成拆卸工作及解封道路。政府呼吁,按现行法例规定,小业主应每五年聘请合资格专业人士检查和维修所拥有的物业,倘因楼宇日久失修而令他人性命及财产受损,业主须承担法律引致的刑责和金钱损失。 就近日十月初五街112号私人楼宇倒塌,土地工务运输局稽查人员於2001年发现该楼宇出现外观残旧情况,并开立卷宗纪录在案。政府验楼委员会於2007年对上述楼宇进行外观检测,所得出的验楼报告评定该楼宇未列入残危楼宇级别,处於日久失修状况;而当时相关人士於收到验楼委员会发出的信函后,亦已维修了楼宇。


本澳居民用水习惯及水价意向调查今展开

推动构建节水型社会工作小组今(15)日起展开《澳门居民自來水使用习惯调查》及《澳门自来水用户水价意见调查》,为今后水价机制的政策提供参考,以进一步优化本澳水资源的规划及管理。 随着世界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的趋势,以及澳门经济和社会的急速发展,有效的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将是本澳达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使本澳的水资源政策具备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小组现正委托科研单位进行自来水价格机制的研究,为政府制订本澳的水价机制提供科学数据参考。 为配合上述之研究工作,同时进一步了解居民日常的用水习惯和对水价机制的取向,小组委托澳门理工学院从今日起,在澳门、氹仔和路环各区以街头访问及问卷填写等形式,向全澳市民和工商业界进行问卷调查,使本澳的水资源政策更能切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问卷调查的内容分为《澳门居民自來水使用习惯调查》及《澳门自来水用户水价意见调查》两个部分,前者主要针对居民平日用水的行为和态度、以及节水器具及设备的应用程度;后者主要希望了解居民、商户和公共部门对水资源的认识,另一方面旨在收集他们对现时和未來本澳自來水水价机制的看法。 上述两个问卷调查将於本月30日结束,所得结果将为科研单位对自来水水价机制之研究提供参考意见。小组未来亦将继续致力於透过广纳民意,完善本澳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确保政策能切合民意并具备执行的可操作性。


罗理基博士大马路行人天桥动工

随着罗理基博士大马路车流量日渐增加,为改善行人过路安全设施,土地工务运输局早前已公布,计划於东方拱门至松山队道口之间兴建行人天桥,实施人车分流,有关工程今周正式动工,预计今年第三季竣工。 罗理基博士大马路为连接澳门中区与港澳码头及北区之重要道路,是新口岸区的主要交通干道,车流量甚高,行人横过马路时,除东方拱门南面十月一日前地与上海街之间设有两条行人天桥外,由东方拱门至松山隧道口之间,只能使用近东方拱门的两条斑马线,因车流十分繁忙,行人横过马路并不容易,同时亦影响道路行车的畅顺,因此,有必要兴建行人天桥,改善行人横过马路的条件,将人车分流。 行人天桥落脚点设在第一国际商业中心邻近巴士站侧,跨越罗理基博士大马路至松山侧,天桥总长约60米,设有楼梯、升降机及电动手扶梯等设施,出入口位置和天桥地板均设置导盲砖,升降机内部设有凸字按钮、扶手及语音报站功能,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无障碍的设施。


「团结!齐抗气候变化」学生绘画比赛结果公布

由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与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学联)合办之「团结!齐抗气候变化」学生绘画比赛已於本月初截止收件。经评审后,分别由杨颖、赵泳雯及黄淑凝获得高小、初中及高中组冠军,而颁奖仪式将於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庆祝活动上举行。 是次比赛目的为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以绘画形式呈现同学们对近年环璄变化的体会。比赛共收到作品逾200幅,反应踊跃。评审团由气象局及学联代表组成,经多轮评审后共同选出每组的冠、亚、季及优异奖共24名,分别获赠文具礼劵价值澳门币一千元、五百元、三百元及奖座乙个;而优异奖则可获文具礼劵价值澳门币一百元。获奖名单如下: 高小组 冠军 杨颖 (嘉诺撒圣心英文中学)
亚军 岑君豪 (培正中学)
季军 黄嘉静 (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
优异奖 梁裕琦(陈瑞琪永援中学)、陈嘉欣(圣家学校)、黄善丰(圣家学校)、陈绰颖(培正中学)、李逸晴(培正中学) 初中组 冠军 赵泳雯 (圣若瑟教区中学第五校)
亚军 林君朗 (培正中学)
季军 黄嘉莉 (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
优异奖 崔千桦(劳工子弟学校)、陈雅鑫(培正中学)、邓碧怡(培正中学)、余泳欣(濠江中学)、孙美琪(濠江中学) 高中组 冠军 黄淑凝 (培正中学)
亚军 周婉婷 (圣罗撒英文中学)
季军 汤东城 (培正中学)
优异奖 甘嘉丽(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翟家盈(圣罗撒女子中学中文 部)、吴绮文(高美士中葡中学)、郑志豪(东南学校)、梁嘉欣
(化地玛圣母女子学校) 得奖作品将於3月23日(星期二)假南湾友谊广场“世界气象日”庆祝活动时展出,而颁奖典礼亦於同日下午5时30分於同一地点举行,欢迎各位市民到场欣赏。


环境保护局就修订噪音法举行两场介绍会

环境保护局已就修订噪音法展开谘询工作,为进一步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意见,继日前(3月6日)假三盏灯休憩区举行首场公众介绍会后,将於明日(3月16日)及本周四晚(3月18日)分别举行面向社区谘询委员会,以及相关社团、专业团体及业界的介绍会。 关注到修订噪音法除对一般市民大众息息相关外,亦与各界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局方於明日(3月16日)早上假本局多功能室举行面向社谘会的专场介绍会,让社谘会成员能更了解修法内容,以及就修法工作发表意见。除社谘会外,局方早前亦已为环境谘询委员会举行了介绍会。 考虑到修订噪音法与相关业界将有一定关连,环境保护局亦将於本周四晚(3月18日)晚上8时至10时假艺术博物馆小会议室举行介绍会,面向对象为相关社团、专业团体及业界。 环境保护局期望藉举行介绍会,听取各方意见,令将来的修订文本更趋完善及达到社会共识。局方由上月26日至本年4月16日,亦展开一系列公开谘询活动,透过广纳民意,完善法规的内容和确保日后执法的可操作性。另一场公众介绍会亦将於本月27日(周六)下午3时30分假飞喇士街休憩区(绿杨花园休憩区)举行,欢迎公众踊跃参与。


本地今有一名确诊甲型流感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大流行警示维持在6级,严重程度为中等;本澳警示级别为第6级蓝色,本地疫情为一般。 3月14日,因流感样症状而到仁伯爵综合医院急症室求诊的儿童占儿科求诊人数的51%,成人则占成人求诊人数的21%。3月15日,本地没有班级因流感样徵状群集事件而须停课。有一名新增确诊感染甲型H1N1流感。由去年6月18日至今,累计已有3598人确诊感染新型H1N1流感,17名感染者患肺炎,4名感染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治疗,2名感染者死亡。卫生局仍在继续密切监测学校、院舍和其他机构流感流行情况。 由3月13日至15日下午,本地没有甲型H1N1确诊患者需住院接受治疗。 3月15日,有51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种。由去年11月23日至今,累计已有114799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种。 (流感应变协调中心 24 小时热线电话: 28700800 传真: 28700863)


澳门乐团与青少年音乐大变身

澳门乐团於上周 (三月九日起) 一连三天假文化中心综合剧院举行了六场《走进音乐世界──音乐大变身》音乐会,十八所学校、近六千名中小学师生参与其中,音乐会以活泼互动形式传达音乐知识,向青少年推广艺术教育。
《走进音乐世界──音乐大变身》音乐会由澳门乐团组织本澳多所学校的中、小学师生到场,体验正规交响音乐会氛围及学习音乐知识。是次活动主题为“音乐大变身”,由乐团助理指挥简栢坚主持,介绍着名变奏曲及音乐会知识,又带领乐团演奏着名的古典乐曲包括:艾尔加的《谜语变奏曲》选段、帕赫贝尔《卡农曲》及布烈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 音乐会形式互动活泼,通过浅白的解说及游戏等,让学生们投入其中学习音乐知识,发现趣味。今年又特别邀请残障钢琴家苏扬来澳演出,苏扬小时候因意外导成截瘫,但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对音乐的热爱,苏扬在音乐领域中取得优异成绩,勇夺多个钢琴奖项,她以卓越的演奏激励同学们认识音乐,以及勇敢追寻梦想。有参与音乐会的同学表示,在校内较少机会接触到古典音乐,通过是次活动对乐器音色及乐曲等加深了认识,眼界大开,并感受到澳门乐团的高度合作性,同时认为苏扬的表演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顽强,得到深刻鼓励。同行的音乐教师表示音乐会具相当意义,将继续支持活动,带领更多同学参与。 澳门乐团近年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走进音乐世界》系列音乐会已成为本澳艺术教育的常年品牌。此外,乐团重视推广青少年与音乐的接触,在每个乐季都举办校园音乐会,以及举行和本土青年音乐家联袂亮相《艺蕾初绽》、并和青少年音乐团体共同演出的《露天音乐会》等多元化活动。


国际会议筹组人协会区域性研讨会今澳门再次举行

由国际会议筹组人协会(IAPCO)主办,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承办的“国际会议筹组人协会区域性研讨会”今天(十五日)在澳门君悦酒店举行。近90名来自本澳及亚洲其他地区的业界代表参加。 这是国际会议筹组人协会连续第二年在澳门举办的区域性研讨会,为期 3天。研讨会的目的,旨在为区域内从事会议业的专业人士提供自身增值的机会,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组织国际活动的技巧、目的地推广及赢取主办权的能力。近90名来自本澳、香港、韩国、菲律宾、印尼及泰国的专业会议组织公司(简称PCOs)、会议旅游局、活动管理公司及其他会议业业务公司的代表参加,每位参加者完成课程后将获颁发证书。 研讨会首两天,将讲授筹办会议及展览的知识和技巧概要,第三天则深入探讨如何推广活动目的地及赢取主办权的技巧。另外,研讨会后旅游局将安排半天的参观行程,让参加者能亲身考察并感受澳门现时商务旅游的现状。 三位国际知名会议业专家将於研讨会上,分享他们组织国际会议的宝贵知识和经验。他们是协会理事长及欧洲MCI公司董事总经理飞利浦.科尼亚(Philippe Fournier),有25年从事会议业的经验;协会顾问委员及澳洲Arinex Pty Ltd公司董事总经理罗斯林.麦里奥特(Roslyn McLeod),曾获颁授澳洲OAM勋章,以表扬其对会议行业的贡献;协会顾问委员及纽西兰The Conference Company公司董事总经理珍.汤金(Jan Tonkin)。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副局长文绮华致欢迎辞时指出,2009年是充满了挑战的一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损失,人类猪流感的爆发进一步打击旅游业,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我们应藉此机会打好基础,装备自己,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她相信透过专业讲师的分享及与业者之间的交流,本澳的商务旅游业者必定获益良多。 澳门的会议及展览业正稳步发展,伴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设施的完善和持续的行业培训,并通过举办各种区域及国际会议和展览会,提升组织活动的能力。 自第一次国际会议筹组人协会研讨会於 1975年举办以来,协会在国际会议管理培训方面已建立了相当的声誉。至今,世界各地已有超过 2,700名,其中包括至少80名澳门专业人士获得由该协会颁发的出席证书。协会一年一度的“沃尔夫斯贝格研讨会”更是备受业界推崇的教育盛事。此次,澳门主办的区域研讨会,相信将有更多亚洲商务旅游业者受惠,与各主讲教授分享经验及听取他们的宝贵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