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局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本月將在澳門藝術博物館演講廳舉辦4場“海絲瓷路——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深入分享我國與沙特阿拉伯、葡萄牙、肯尼亞及柬埔寨等地的跨國考古合作成果。講座費用全免,現尚餘少量名額,歡迎有興趣的市民即日起透過“一戶通”踴躍報名。
首場講座“牽星過洋——沙特塞林港遺址出土的中國瓷器”將於9月20日下午3時舉行,由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姜波以普通話主講。姜教授為中國古跡遺址理事會副理事長及中國海交史研究會副會長,將重點介紹2018至2019年中沙聯合考古隊在塞林港遺址的發掘成果,呈現從唐五代至明清時期中國陶瓷的海洋貿易脈絡,揭示該古港在中國與阿拉伯半島陶瓷貿易中的歷史地位。
第二場講座“中國風潮——大航海時代的中葡瓷器貿易與文化交流”於9月21日下午3時舉行,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中國器物主任王冠宇以粵語主講。內容將探討中國瓷器如何風靡歐洲皇室,成為經濟與文化交往的重要媒介,並透過博物館藏品與考古發現,結合文獻與圖像,重現明清時期中葡海上瓷器貿易的盛況。
第三場講座“考古遺珍——肯尼亞沿岸出土的中國瓷器”於9月27日下午3時舉行,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榮休教授秦大樹以普通話主講。秦教授將分享2010至2013年北京大學考古隊在肯尼亞的發掘經歷,解析上萬件中國瓷器的研究成果,並探討瓷器外銷高峰時期的特點與歷史背景。
第四場講座“瓷瓦匠心——吳哥與中國陶瓷瓦件的工藝與交流”於9月28日下午3時舉行,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講師黃慧怡以粵語主講。講者將介紹吳哥古蹟的建築特色,分析陶瓷瓦件工藝,並結合歷史文獻與考古資料,深入探討吳哥陶瓷屋頂材料反映的社會等級及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聯。
活動詳情可瀏覽文化局學術及出版處網頁www.icm.gov.mo/academics,或於辦公時間致電8399 6220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