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聯合主辦,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承辦,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協辦的“2025年中藥機制與質量高級研修班”,於今(27)日在澳大舉行開班儀式。研修班旨在深化中醫藥交流合作,促進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與國際拓展。
澳門特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謝永強在開班儀式上表示,研修班的舉辦充分展現了澳門推動中醫藥國際化的堅定決心。是次研修班匯聚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共同交流中藥科研、質量控制與產業化的最新成果。澳門依托科研技術優勢,積極促進中醫藥在國際舞台的交流與合作,致力推動中藥的全球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合作平台,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注入新動力。
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港澳台處處長管海波強調,在成功舉辦十一屆研修班的基礎上,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與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共同謀劃、精心設計,通過進一步拓寬主題領域、豐富課程設計、提升國際化水平和加強產學研聯動途徑,致力將研修班打造為內地、澳門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葡語系國家間中醫藥領域產學研用各方資源共享、建言獻策、互聯互通的開放式平台。他期望學員能做中醫藥科技合作的參與者、中醫藥創新的先鋒者和中醫藥國際化的傳播者,通過搭建中醫藥產學研合作國際網絡,共同制訂技術標準、培養頂尖人才、共享科研成果。
澳大副校長葛偉指出,澳大近年在教育、科研和創新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尤其在中醫藥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化方面,已建立了完善的科研體系和產學研合作平台,為中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提供了堅實基礎。是次研修班緊扣中藥發展新趨勢,內容涵蓋中藥作用機制、前沿技術應用和國際合作戰略,旨在促使學員全面了解行業最新動態。他亦期望學員在交流中不僅提升專業水準,也能開拓合作新局,共同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舞台。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處長李蘇寧發表了“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的管理實踐與思考”專題報告。
是次研修班共招收48名學員。除來自內地、澳門、東南亞地區的學員外,研修班更首次招收來自巴西和葡萄牙的學員。師資方面,除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的資深導師外,還特邀澳門特區政府藥物監督管理局專家、美國加州大學知名學者等。課程設置兼具深度與廣度,不僅系統講授中藥作用機制研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中藥研發中的創新應用,還重點解析中藥在全球主要市場的註冊監管政策。研修期間,學員將赴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及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展實地考察與交流,全面了解澳門中醫藥科技創新生態。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楊全州、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二級調研員劉玉慧、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副局長陳祖榮、澳門特區政府藥物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世恩、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姜志宏、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松、衛生局代表兼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主任莫蕙、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院長兼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主任陳新、西太區草藥監管協調論壇永久秘書處秘書長李紹平等亦出席開班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