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交諮會考察新加坡交通政策冀為澳交通發展引入新思維


交通諮詢委員會(下簡稱:交諮會)完成新加坡考察行程,透過參訪當地10多個機構、設施等,概括瞭解了新加坡的交通政策和規劃。交諮會委員認為,新加坡的交通規劃完善,透過多種手段平衡了不同道路使用者的需要,值得澳門參考和借鏡,尤其是的士服務方面,新加坡的士服務集合了公司營運和電召模式,並引入許多新的科技手段輔助營運,其經驗值得澳門思考,以完善未來的士服務規劃。 交諮會一行於本月23日至27日前往新加坡考察,期間拜訪了負責制訂新加坡陸路交通政策、規劃設計、監管公共交通服務等職能的陸路交通局,與當地人員就陸路交通管理的挑戰與策略作出深入交流,並在有關當局協助下,參觀和考察了當地交通範疇的不同機構、設施和管理單位等,整體瞭解新加坡交通發展藍圖。 多元管理完善的士服務為澳門提供參考 如的士方面,透過與當地的士公司交流及參訪的士學院,瞭解到當地的士服務的運作和發展。新加坡的士市場屬全面開放模式,有意經營者可向當地陸路交通局提出申請,現時當地有2萬8千台的士,由6間的士公司負責經營,的士公司可自行制定車資結構,在獲得營業執照後,每年必須註冊200台新的士,四年最少達到800台的士的服務車隊,且需要提供基本電召服務及通過當地陸路交通局設定的優質服務水平,包括要達到一定的電召配對率,在交通事故發生率、投訴率及車輛規格測試合格率等也設定了要求,規範較為嚴謹,且通過科技手段能有效作出監管。有委員認為,這些經驗對本澳訂定未來的士發牌制度和行業規範具有參考價值,尤其需要深思當地如何透過多重手段和措施解決的士服務的供求平衡問題,如新加坡同樣存在人資短缺的情況,但當地的士公司會透過不同的優惠和福利計劃、完善的制度,吸引的士司機加盟,當地對於的士司機的培訓亦十分重視,有專門之的士學院負責對的士司機提供培訓和發牌,並與當地的交通管理部門、的士公司、的士司機緊密合作,為的士行業的培訓工作帶來成效。 經濟手段控車需顧及實況平衡不同需要 現時本澳機動車輛已逾23萬輛,道路負荷越來越重,故此行考察團也特別聽取了新加坡在車輛管理及控制車輛增長方面所落實的措施,據悉,新加坡政府主要採用擁車證及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等方式,以經濟手段來控制車輛的增長和使用,其中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 (ERP)和智慧交通系統方面,考察團實地瞭解了相關系統的運作和設置條件。有委員認為,新加坡運用了大量經濟手段去控制車輛增長,具有一定成效,但如放諸澳門,必須細緻考慮其技術條件及會否帶來其他不良反應,如電子道路收費系統需要最少11米的道路空間去設置大型的閘門,澳門的街道較為狹窄,是否具有這方面條件?新加坡在設置收費路段的同時,亦會提供其他可替代道路予駕駛者選擇,澳門能否仿傚?此外,實施道路收費手段也可能令路權的使用存在階級分化,因此,澳門在學習的同時不宜照搬硬套,必須因應澳門的實際情況加以改良和採用合適的模式,避免好的政策帶來負面影響。 交通樞紐社區設施同步建設展現社區活力 考察團其後也參觀了當地的車輛檢驗中心和安全駕駛中心,為本澳建設中的相關設施提供參考,如其設於室內的駕駛練習場、驗車線的設計等,有利於本澳進一步完善相關場所的配置,配合未來相關工作發展所需;參觀盛港綜合交通樞紐並體驗無縫軌道交通銜接,有委員認為,新加坡的軌道建設能充分與社區結合,其輕軌站、地鐵站、巴士站與住宅和商業項目採取同步建設方式,不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且有利於新遷入住戶適應新社區環境及透過便捷的公交設施對外連接,在落實公交優先政策方面提供了良好示範,值得澳門參考與學習。 新加坡在推廣交通安全訊息和交通議題的公民教育方面不遺餘力,是次參觀了由新加坡交通警局負責管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公園,瞭解到當地自幼扎根培養文明行車、行走等習慣,宣傳教育形式多樣化,如改編流行歌曲為交通安全宣傳歌、在報章刊登具有爭議性的宣傳廣告、製作一系列具警惕意義或形象化的視像廣告、通俗易明的宣傳口號,如"不駕車去飲酒"等,目的在於更容易引起受眾的關注,深刻地體會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有委員認為,新加坡當地的公民教育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從小培養國民要尊重不同道路使用者的需要,明白到交通政策不只是要遷就某一方,為化解往後因交通問題而引發的矛盾起到積極的作用。 考察團亦透過參訪新加坡的市區重建局與新加坡城市規劃展覽館、陸路交通展覽館等,瞭解到當地城市規劃與交通規劃的結合、交通發展和相關政策思維等,為澳門制訂交通方面政策和措施提供經驗和參考。

查看圖庫


此頁面有問題嗎?

幫助我們改進GOV.MO

* 必填項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