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盧家大屋由即日起再度迎來我國神州大地的精巧民間奇藝,兩位浙江省工藝大師孟永國及季天淵帶來“髮繡”及“木偶頭製作”兩項本地難得一見的民間工藝,參觀者更有機會欣賞動作傳神利落的浙江提線木偶演出。6月7日起一連兩周末設有六場手藝工作坊,供有興趣人士學習參與。 頭髮向來被視為生命的象徵,是人體與生俱來最為珍貴的一部分,以頭髮製作的藝術品,因而具有重大的價值和意義。民間工藝“髮繡”,又稱“墨繡”,起源於唐朝年間,民間少女為表示對佛的虔誠,以自己的髮絲精心繡出觀音、如來佛像,朝夕焚香膜拜,視為大禮。流傳至今,“髮繡”不僅成為珍貴的民間藝術受人青睞,藝人們更使用了素描的明暗技法和獨特的刺繡技巧,繡在密度較高的真絲軟緞上,通過針線的密度和髮色的差別,表現不同的質感和立體感,使“髮繡”作品富有高度的欣賞價值。 “髮繡”是通過針線的密度和頭髮髮色的自然差別表現物體的質感和立體感,當中以人物作品的難度最高,準確度要精確掌握,方能傳神反映人物的神情和內心世界。温州大學髮繡研究所的工藝家孟永國為高級工藝美術大師,經過十幾年的刻苦纘研,成功在單色髮繡上研制出彩色髮繡,透過利用不同人種的頭髮,開拓了“髮繡”藝術的新領域,其第一幅彩色髮繡 “蒙羅麗莎”與原物大小相約,與原作媲美。孟永國介紹說,“髮繡” 作品收藏至千百年仍可不腿色,主因是嚴選天然色髮作繡線,以50至60公分長的天然色髮作繡線為佳,但現代人大多崇尚潮流,把頭髮染色和剪短,故採集標準髮線的難度與日俱增,幸得温州大學師生及外國朋友的無私相助,才能採集到優質及不同人種的頭髮作原材料,甚為難得。 除了“髮繡”,是次盧家大屋還有木偶頭製作工藝現場展演。浙江溫州泰順有“木偶之鄉”之譽,自明末淸初起,木偶戲便於泰順廣泛流傳,藝人不僅善於表演,更精於木偶製作,來自泰順的季天淵便是該區現時少數能表演和製作提線木偶的能人,由她一手設計、雕刻、彩繪和表演的木偶多不勝數,部分更被收藏於溫州民俗博物館之內。生於木偶世家的季天淵,自幼傳承了其父親製作木偶的精湛手藝,在美術工藝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季天淵為溫州市十佳青年民間藝術家,創辦了泰順縣工藝玩具研究所,現於溫州市越劇團任舞台道具設計與製作。 提線木偶製作主要分為雕刻木偶頭、手腳肢體、衣帽設計、線牌、腹籠及道具製作,當中以木偶頭雕刻最為講究。季天淵指出,在溫州,木偶劇都是在節日和慶典的時候才上演,除了專業劇團訂造之外,平常製作出來的木偶,一般都是作陳列品之用。隨著木偶劇團的減少,懂得又做又演的能手屈指可數,其傳承正面臨著巨大挑戰。是次來澳,季天淵將舉辦三場工作坊,傳授木偶彩繪的手法,讓學員可以創作自己的心水木偶,同時還可欣賞季老師即場示範木偶的操作,喜歡木偶的人士不容錯過。 盧家大屋民間工藝展演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市民及遊客前往欣賞。木偶頭製作工作坊時間為6月7日15:00、6月8日15:00及6月15日10:00;髮繡工作坊時間為6月8日10:00、6月14日15:00及6月15日15:00,每節約2小時,報名費用為每節澳門幣20元正。繼此之後,盧家大屋將延續弘揚我國藝術奇彩,微書、畲族彩帶編織、彩石鑲嵌、歐塑、礬塑、戲劇頭盔、八都麻繡、紮染、浙江台繡、桐鄕籃印花布、皮貼畫、長興紫砂壺、手繪絲綢、杭繡等多項民間工藝將陸續登場,詳情查詢,可致電文化局熱線8399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