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施政透明度,推動政務公開,交通事務局從今年開始,將統籌相關部門每季舉行“交通運輸聯合新聞發佈會”,適時向公眾披露政府在交通運輸方面的工作計劃及進度,藉此加強訊息發佈,更好地協調相關部門的工作。首次聯合新聞發佈會今日(30日)舉行,交通事務局聯同土地工務運輸局及建設發展辦公室人員出席,介紹各部門近期在交通運輸方面所開展的工作,當中包括打通及擴闊道路、增建停車場,以及加設監控系統等。 首次聯合新聞發佈會由交通事務局副局長鄭岳威、土地工務運輸局副局長劉振滄、建設發展辦公室代副主任周惠民等主持。鄭岳威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各相關部門將從多方面改善本澳門交通環境,包括繼續打通道路,擴闊路面,營造暢通的交通環境;增建停車場,回應公眾對泊車的訴求;並會增設監控系統,了解各區的交通及停車場情況。 建造迴旋處、地下行車道及開闢新路,營造暢通交通環境 在營造暢通交通環境方面,考慮到澳門科學館主體結構工程即將完工,建設發展辦公室將於科學館前地、孫逸仙大馬路東側處,建造一個臨時迴旋處,連接科學館與孫逸仙大馬路等相關道路。建設發展辦公室相信,迴旋處的設置有助紓緩該區的交通。現時有關工程處於公開招標程序,設計連施工總工期最長為120天,4月8日將公開開標。 因應路氹城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交通壓力,建設辦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展路氹城迴旋處地下行車隧道興建工程,現正籌備開展埋地公共設施之遷移工作。建設辦相信,透過隧道連接望德聖母灣大馬路及偉龍馬路,提供分層繞道以減少使用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的車輛數目,除可減輕圓形地的交通負荷外,再配合路氹城周邊道路的打通及完善,亦可對路氹城路網的主、次幹道起分流作用。隧道的行車段總長為620米。 此外,交通事務局亦計劃在馬揸度博士大馬路開闢一新道路,連接友誼大馬路和友誼橋大馬路,使從友誼大馬路的來車毋須經黑沙環新街和東北大馬路等進入關閘,減輕有關道路的交通壓力;同時,局方關注到現時從友誼大橋進入馬揸度博士大馬路的車輛一般車速較高,因此在開展上述工程時,亦會在連接友誼大橋和馬揸度博士大馬路的路段增設減速帶及限速標誌,以保障行車安全。預計工程於第三季展開。 俾利喇街擴闊至四線雙向行車 增逾200臨時停車位 繼06年有關當局把介乎美副將大馬路與高士德大馬路之間的一段俾利喇街擴闊至四線雙向行車後,為進一步改善往來黑沙環區與高士德大馬路一帶之交通情況,交通事務局計劃開展新一階段俾利喇街局部重整工程,工程主要透過收窄介乎美副將大馬路與黑沙環馬路之間的中央分隔帶、取消路邊停車位、把該段俾利喇街由雙向兩線行車改為雙向四線行車,以及改善交匯處的轉彎位,方便大型車輛轉向,從而減少交通擠塞及提升現場交通通行能力,重整工程亦包括改善行人及車輛的視線範圍,加強行人及車輛橫越道路時的安全。 因應上述工程須取消部份停車位,交通事務局將在舊望廈兵營空地增設一臨時停車場,提供逾200個臨時輕型汽車及電單車泊位,供公眾停泊。交通事務局相信,工程完成後可進一步舒緩現時俾利喇街的交通壓力,改善往來黑沙環區與高士德大馬路一帶,和俾利喇街與高士德大馬路及雅廉訪大馬路交界的交通情況。 增建停車場改善泊車條件 為改善本澳的泊車條件,特區政府將繼續增建停車場。其中,正在興建的亞馬喇電單車停車場預計可於今年第三季竣工。停車場位於亞馬喇迴旋處,面積約6,600平方米,設有約1,000個電單車位和兩個出入口。此外,配合路氹城未來發展,土地工務運輸局亦計劃於路氹城蓮花路興建一座5層高的地面停車場,提供約380個輕型車泊位和約480個電單車泊位,工程擬於今年第二季招標,並會作為鄰近的路氹城邊檢大樓和重型車停車場的配套設施,除設有行人天橋連接邊檢大樓外,亦會設有隧道貫連重型車停車場。 新增交通設備優化交通管理 另一方面,交通事務局將繼續增設更多交通設備和系統,提高對本澳交通的管理能力。其中今年將分階段建立停車場訊息資料系統,收集各停車場的車位空置數目,並將資料傳送到位於交通事務局的數據中心,經整合處理後發送到位於各路段的顯示牌,讓駕駛者盡早掌握資訊以便作出停泊地點的決定。首階段會先在栢寧停車場、栢湖停車場及栢濤停車場設置資料採集點,並於水坑尾、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等路段設置4個顯示牌,預計本年六月完成;次階段則於藝園停車場、華士古達加馬花園停車場及宋玉生廣場停車場設置資料採集點,以及於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宋玉生廣場等路段設置多4個顯示牌,預計今年底完成。 為全方位實時了解各區交通情況,並及時作出調度和處理,交通事務局還將在本澳3個口岸及23個路段,共安裝68路視頻監控系統,同時研究透過網頁與電視台發放相關影像,方便市民出行前了解路面交通狀況。其中友誼大橋、嘉樂庇總督大橋及南灣商業區的視頻監控系統,預計可於四月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