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回的精彩,一年一度的盛會,第二十屆澳門藝術節將於5月2日至5月30日期間舉行。這項備受矚目的本地藝術盛事,今年踏入第二十屆,在主辦單位有意的“加料炮製”之下,共計二十九項的文藝節目將於全澳多個地點上演,為廣大市民及各地遊客呈獻精彩的各式戲劇、舞蹈、音樂以及綜合文藝表演。 澳門藝術節秉持“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播世界優秀作品,推動本地藝術發展”的宗旨和目標,回歸以來,著力引入世界級的演藝節目,積極推動本地藝文發展,不斷拓寬鄰近地區及本地觀眾的層面,近年來受到較大的關注。今年是藝術節的二十周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雙慶”,主辦單位精心籌備、匯精集優,以龐大齊整的製作、精銳上乘的節目,一饗廣大觀眾。 二十屆逢慶回歸節目加碼
開幕閉幕“武、舞”驚人
本屆藝術節節目較上屆增幅達近百分之八十,戲劇、音樂及一些娛樂性較強的合家歡等類型相應增加了份量,希望為市民帶來更多的歡樂及笑聲。本屆的開幕及閉幕作品都是舞蹈名作,舞、武相交,舞台效果斐然,“力道”驚人,不可錯失。 作為今屆的開幕節目,由名聞世界的比利時編舞大師西迪.拉比.切克歐(Sidi larbi Cherkaoui),與英國雕塑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等攜手合作的當代舞蹈劇《舞箴》,以嶄新形式向觀眾呈現東西方文明在當代舞台的水乳交融。來自中國河南的正宗少林武僧“以武成舞”,躍躍然於舞台,展示的除了少林武功的力量和技巧,還有禪宗的深層內涵。現場演奏的原創音樂為著名波蘭作曲家西蒙.博鄒斯卡最新力作,輕盈有力、動人心弦,為舞作添上神秘動人色彩。這一台由國際藝術巨匠合力製作的大卡士演出,將為本屆藝術節打響頭炮,魅力驚人。 閉幕節目同為舞壇的新銳之作。英國Hofesh Schechter舞團的《競起》一連演出兩晚,以陽剛氣十足的兩支舞蹈,呈現“人體之美”、“人體之力”,為觀眾帶來深層次的心靈震撼。Hofesh Schechter出生於以色列,以編演富有創意及力度十足的舞作馳名於歐洲多國,他親自為舞蹈創作音樂,配合現場演出往往天衣無縫、滴水不漏,教人難以忘懷。這台演出以簡單明朗、充滿競技及角力味道的色彩,被譽為“千禧年以來英國最出色的現代舞”。 葡萄牙Quorum舞團只有六位成員,卻都是從世界著名舞團脫穎而出的舞壇尖子,位位光彩照人。Quorum舞團的作品以細膩精緻、簡約有力著稱,在當代舞蹈界享有盛譽。此次是舞團首度來澳演出,作品《衝擊》構思獨特,舞蹈及佈景設計大方俐落、簡潔巧妙。舞蹈展現“衝擊”之美,人體之力。豐富多姿的肢體語言,帶出教人屏息凝神的藝術張力,令人“心”受衝擊,久久不忘。 古戲新貌傳承文化搬演名劇品味經典
戲劇是表演藝術的一種重要形式。一直以來,不同形式的戲劇演出在澳門藝術節上都佔有較為顯著的份量。今年戲味濃郁、劇力十足,多台演出皆以豐滿綽約的姿態吸引著觀眾。 注重中華文化的保存和傳承,努力推廣稀有劇種、遺世精品,是主辦單位一直以來的辦節宗旨之一。因此,觀眾在每年的節目單上均可發現一些歷史悠久、具有價值的古戲種節目。 本屆推出古老的“秦腔”,上演家喻戶曉的忠烈故事《楊門女將》。由陝西省小梅花秦腔團精心製作,選用特訓多年的專業青年演員,打造青春版秦腔《楊門女將》。這台演出於2008年上海國際藝術節亮相,驚豔舞台;又在西安連演六十餘場,掀起古戲新看的熱潮。 經典久演不衰、久看不厭。由本地藝團戲劇農莊出演的《犀牛》,原為羅馬尼亞劇作家尤涅斯科的荒誕劇,作品以滑稽及超現實的手法,描寫在大時代轉折時期,人們思想及精神面貌所發生的變化。故事帶出一幕幕瘋狂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另一本地製作《日出》為名家曹禺經典,由澳門藝穗會製作演出,台前幕後陣容強而有力,多位文藝界名人擔任顧問,參與製作,專業面貌清新可喜。由新加坡戲劇盒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合作出演的《漂移》,集合兩地演藝精英,探討人心“漂移”狀態。故事涉及四代人之間的感情糾葛,時空交錯、悲歡離合,教人思考“根”之何在? 戲劇除了傳承藝術、敘述歷史、反映社會之外,同時能為人帶來樂趣,讓人在笑聲和淚水中發現閃光的真理。藝術節一年一度的土生土語劇正是以其嘲諷式的幽默、寫實親切的表演手法,成為本地節目中一道富有個性的特色佳餚。本屆上演的《正義武士》,以一個律師初哥的社會初體驗,道出百般世相,教人捧腹之餘暗暗思索。而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學生,將於祐漢廣場向觀眾一展實力,出演著名改編劇《例外與常規》。 本地粵劇愛好者眾,不少人都喜歡在戲曲中緬懷激動人心的歷史故事。由澳門粵劇曲藝總會籌演的《夢斷香銷四十年》及《拉郎配》,演繹古人浪漫曲折的情愛故事,盡出本地粵曲界精英,情聲並佳,令人期待。 世界最巨豎琴現身本地舞台超音畫演出震撼動感
隨著藝術的發展,表演形式不斷更新變化。《超音畫驚奇》由美國 Mass樂隊與法國沙畫大師David Myriam同台演出,集視覺享受及音樂欣賞於一身。Mass樂隊自創樂器,以大見稱,樂音獨特。屆時號稱“世界上最大的豎琴”將覆蓋整個大劇院,觀眾置身其中,其震撼動感,妙不可言。現場樂隊演出配合即場描繪沙畫,體驗獨特,只演一場。
經典新銳旋律絕美兩大樂團各放光芒
沙畫之妙在於其千變萬化。David Myriam除了為《超音畫驚奇》即場配畫外,另與澳門中樂團於崗頂合作演出兩場《國色天香》。精選我國經典曲目,以中華樂韻為遐思,大師憑樂作畫,獻上視聽盛宴。載譽重臨的德國Trio Bravo+樂隊,為經名默片《星期天的人們》即場演奏原創旋律,帶來絕美享受,大炮台免費上演。演畢經典默片,大炮台又迎來加拿大《敲擊三怪》,以古怪造型、古怪樂器、專業水準奏演“動”人的樂曲,亦是免費招待。 本地兩大樂團肩負傳承音樂文化的重大使命,已成為本地亮麗的文化名片,藝術節上競精彩,光芒四射。澳門樂團誠邀國際小提琴巨星林昭亮聯袂,獻演普羅科菲耶夫《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正是最權威的演繹版本,不作他選;同場琵琶大家閔小芬奏演 《驚雷》,一級技法,專業演繹;總監呂嘉親自執棒,光彩不斷。另一場以“後浪漫時期”名家名曲為招徠的小型室內樂《浪漫主義晚霞》於崗頂舉行,精妙華麗。同一地點舉行的室內歌劇《文姬》,出自本地音樂家林品晶之手筆,重新演繹才女蔡文姬的悲苦故事,古琴名師同台獻演,教人回味歷史,無限唏噓。 觀眾各有所好,藝術的舞台擇優而取。澳門中樂團精心打磨《狂想之夜》,二胡名家同台獻奏。多首經典作品、世界名曲,熠熠生光。本地樂壇難得上演的《第一羅馬尼亞狂想曲》,曲式奇特,無比優美; 《西北組曲》盡現譚盾融中西作曲技法於一爐的高超技藝,宏大壯觀。 《青春的旋律2009》,集合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學生等精英團隊,用心演繹,精神抖擻,是本地音樂學子一次漂亮的大型展示。《百年堂會》邀來粵劇名伶蔣豔紅、區均祥、陳麗英等站台獻唱,怡人的盧廉若花園春草堂化為舊時堂會:兒童說唱龍舟、南音古調,金嗓迷人,聲聲動聽。 偶戲帶來無限歡樂百藝天空繽紛悦目
只有接近大眾的藝術才能長久,為觀眾帶來歡樂是藝術的一大功能。本屆節目中,以“FUN”為主要特色的表演各有千秋,趣味層出不窮。盧家大屋的《創世記.耶穌的誕生》上演本地難得一見的葡萄牙線偶戲,生動傳神;《奇趣動物世界》帶領小朋友走進千奇百怪的動物世界。兩套節目特為一家大小而設,主辦單位希望家長陪同小孩走進劇院,親親藝術。 歡樂劇場《百變笑匠》引人矚目!意大利舞台巨星以扮演名人奇軍異起。其玄機百變的紙板服飾,唯妙唯肖的扮相,令人笑而忘憂,歡暢無比。 一連三天在祐漢廣場上演的《百藝看館》,匯集音樂、戲劇、雜技、小丑、兒童粵劇……內容繁多,各有專精,儼然就是藝術節的縮影。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順德鑼鼓櫃珍貴難得一見,亦將於這個百藝的天空之下作出巡演,機會難得。 多媒體演出教人驚喜展覽呈現本土藝萃
多媒體劇《天使的方舟》,以虛實相交的場景,現場奏演敲擊樂,為觀眾開拓無限想象空間,傳遞關於保護地球的意識。其原創音樂及新加入雜技元素,每每教人驚而嘆絕。另有兩套多媒體節目:《鬼馬姊妹花》及《兩個人的寂默》,真人演出配合影片播放,情趣盎然。 澳門是法國攝影術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城市,由澳門博物館聯同法國尼塞佛爾.尼埃普斯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凝光擷影——攝影術的發明暨中國澳門老照片》,意義非凡。推動澳門本土視覺藝術創作,鼓勵創作,發掘本地人才。2009澳門視覺藝術年展以《昨天.今天.明天》為題,結合當代視覺藝術媒介融和的大趨勢,對本地社會作出深切的藝術關懷。 第二十屆澳門藝術節各場節目門票將於三月二十九日(星期日)上午十時起在澳門廣星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電話及網上訂票於同日下午一時起開通。一次購買四場不同場次的門票可獲六折優惠(只適用於澳門文化中心及永樂戲院演出節目),另設有多種購票優惠。另外,為吸引更多人“招朋呼友”共同走進劇院,親近藝術,主辦單位今年特設“好朋友套票”, 購買指定節目門票,可獲買2張送2張優惠。第二十屆澳門藝術節網站:www.icm.gov.mo/fam,節目查詢電話:(853)8399 6699。二十四小時訂票熱線:澳門(853)2855 5555,香港(852)23805083, 珠江三角洲:(86)139 2691 1111。網上訂票www.macautick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