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政府積極研究優化大三巴區停泊車設施


特區政府計劃把位於高園街第16至22號之土地,用作興建旅遊車公共停車場,以優化大三巴附近的停泊車設施,並會結合旅遊、文物保護、文化、民生等各方面作綜合考量。 交通事務局局長汪雲回覆立法議員何潤生的書面質詢時表示,該局於去年七月與土地工務運輸局、旅遊局、文化局組成跨部門工作小組,展開大三巴區整體性規劃研究,以配合該區的可持續發展。而在開展有關計劃前,文化局會先邀請內地專家來澳進行相關樓宇清拆前的考古工作,為政府了解和分析發展地段創造有利條件,確保本澳文化遺產不會受到損害。 汪雲指出,為改善大三巴一帶的交通環境,該局將繼續與旅遊業界及運輸界保持密切溝通,鼓勵他們更多使用塔石廣場下層停車場,以減輕大三巴一帶的交通壓力,並積極研究在附近樓宇的合適位置設置上落客區。 他強調,該局非常關注車輛安全問題,未來會繼續強化相關檢測工作,並研究在大型車輛安裝行車記錄儀之建議,以確保車輛的行車安全。 另外,汪雲在回覆立法議員麥瑞權的書面質詢時指出,為更好地利用現時汽車驗車線的設備,縮短市民等候驗車的時間,該局在總結運作經驗及收集市民意見後,去年底把原來使用中的三條汽車驗車線改造為可原檢驗工位的三次重測模式,整個改造及營運系統功能的優化工程支出總費用為澳門幣103萬元,相關保養費用與未優化前相同。 他表示,是次汽車驗車線優化及改造為可原工位重測的驗車線,主要優點是:一、倘車輛某工位一次性檢測未能達標,原工位即時重測,只需數秒鐘時間即可完成,車輛毋須上訴重新排隊等候返回驗車線重測,由於原上訴重新排隊重測必須重新測試所有工位,一般需時30分鐘或以上,因此,可減少驗車市民的等候時間;二、設有原工位重測,可減少因操作中可能產生的人為誤差,造成工作人員與市民之間的磨擦,亦可比較機械性數據的誤差值。 汪雲表示,驗車線改造後,大大提高了驗車速度及數量,並減少市民驗車的等候時間。據統計,在系統改造前,每天驗車數量不超過250台,但改造後則每天可達約330台。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編號:157/ IV/2009、188/ IV/2009。